第32节(1 / 2)

朱慈燐说得那叫一个好,但真相只有一个,就是惋惜还没在兜里捂热乎的银两。杨太后倒是明白这点,但这爱钱的臭小子好歹是从她肚子里爬出来的,所以杨太后也就没那个心拆台,反而符合道。

“皇帝说得对,既然招募西兵,那这钱就不得不花,但也不可乱花。要知道延绥一带可又遭了灾,要筹备粮草赈济。”

泰昌四年一开春,延绥一带依然久旱无雨,即使有大型风车以及深井使用,但河床萎缩,仅靠井水依然只够人畜使用,所以开粮赈灾那是必然的结果……

赈灾之事,在首辅位置上已经坐了四年的施凤来那是处理得那叫一个得心应手,因此杨太后只交代了施凤来几句,便没有在过问,而是让施凤来全权处理。

如今杨太后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顺嘴一提,让徐光启明白钱财来之不易,需谨慎处理、不得铺张浪费,而不是担忧赈灾一事,毕竟自推广红薯等高产农作物以来,如今百姓家中已有过节余粮,根本就不像往些年还要烦忧从哪抠出口粮来赈灾的问题!

杨太后顿了顿,待徐光启表示一定尽心尽力办妥招募西兵之事后,又道。“徐卿做事哀家是放心的,至于孙卿,即使短时间内不能研制出更胜红夷大炮的火炮,那么就别在京师耽误了,需尽快赶往辽东,协助魏卿防守关边才是!”

“臣谨遵圣言!”

徐光启、孙元化二人同时拱手,退出了养心殿。两位在后世鼎鼎有名的西学专家走了后,杨太后看向朱慈燐,本想询问他的功课的,却发现朱慈燐小皇帝一脸深思,不由好奇的问:“怎么了!”

“母后,像蛮夷购买火器花费不菲吗!”

杨太后点点头,回答道:“的确不菲,欧洲一些国家就是靠贩卖军火富国的。”

“既然这样,那咱们能不能贩卖武器呢!”像是看到了金山银山,朱慈燐小皇帝的眼睛一下子变得闪亮起来。“那些蛮夷可以靠贩卖军火富国,为何我堂堂大明不能同样贩卖军火来富国!”

“当然可以。只是皇儿啊,这里面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最新最强的始终紧握在手中,卖的无外乎都是次品!就好比徐卿曾从葡萄牙手中买的二十门红夷大炮,红毛夷说是最新技术,欧洲海军大部分也是用这防卫御敌的,只是皇儿你相信吗……”

朱慈燐摇摇头:“儿臣不相信,这话不止儿臣不信,就连儿臣亲手养的那条狼狗估计都不会相信!”

这话说得……

连狗也不信吗……

杨太后噗嗤一笑,用涂满红色丹蔻的指甲饶了饶朱慈燐的小脸,惹得他不满的嘟起嘴巴时,方才笑着道:“想靠卖火器发财可以,但不是现在。”

“那依母后之见什么时候合适?”朱慈燐瞪大了眼睛,好奇的问。

“最少也要等彻底解决鞑子才行!就算是次货,哀家也不想落在鞑子的手中,让鞑子反过头用它们来打咱们。”

“母后所言甚是。”朱慈燐认真的点了点头,转而却是重提了反间计一事。“也不知鞑子们是怎么想的,居然将主意打在了舅舅身上,真是……”

“不好吗?”杨太后笑着反问:“你瞧瞧他们忙碌了一通,结果什么好没捞着,反而将一直潜伏的暗探给暴露了。这叫什么,这叫偷鸡不成蚀把米。瞧着吧,等不了多久,后金那边会变得比现在更加的热闹。哀家可是很小气的,鞑酋来了一出反间计,哀家总要回敬点什么,方才解气。”

皇太极以及范文臣唱了一出反间计,杨太后觉得自己不能厚此薄彼,就让厂卫中身手矫健之人一起秘密出差去了盛京一趟,给皇太极送一份血淋漓的大礼。

熟知历史的杨令月知道,历史上皇太极就是在泰昌(崇祯?)四年铸造了红衣大炮。后金原无火器,铸炮自此开始。这个时空,因为坐镇辽东的明达并没有如历史上袁崇焕那样提出‘进攻远交’,为拉拢蒙古各部而慷慨借粮,无法从中分一杯羹的皇太极为了维持满蒙关系,只能借粮给蒙古各部落。

后金八旗兵洗劫了高丽,也抢来了大量粮草,但一分薄给蒙古各部落,也显得杯水车薪。再加之后金缺乏人手,炼制铁方面落后,即使有大批掠夺而来的汉人工匠,但也无法同时铸造红衣大炮和农具,只得二舍一。

皇太极为了治下民生稳定,只能先发展农业,暂缓铸造红衣大炮。而这就恰好给了熟知历史进程的穿越女杨令月的机会……

杨令月不想后金拥有火器,至少在大明军方不具备更高层次的火炮的这时候拥有火器。所以杨令月抓住了这次机会,派出大量身手矫健的厂卫潜入后金,杀尽为后金政权卖命的工匠。诚然他们中很大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帮后金做事,只为了活命,但心狠的杨令月为了扼杀、拖延后金拥有火器的时间,还是下了这个冷酷的命令。而这也是杨太后料定过段时间、盛京会比现在变得更加热闹的原因。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o(* ̄︶ ̄*)o

☆、第七十六章

果不其然,随着潜伏在盛京、那群身手矫健的厂卫纷纷以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态度,将后金政府豢养的那批汉人工匠一夜之间全部斩杀后,整个盛京弥漫着一股名为恐慌的诡异气氛。

“兄汗,这些贼子当真太猖狂了。臣弟建议当封锁盛京,将这些贼子全部追拿归案!”多尔衮瞪着虎目,以万夫莫开之势,向皇太极请命道。

皇太极看着这与他有着同一个父亲的异母兄弟那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心中忌惮更深,面上却丝毫不露的道。

“多尔衮,你认为这些贼子得手后还会停留在盛京,等着咱们的人来抓吗。而且他们不杀八旗权贵,不杀归降汉人,独独杀了朕花费大量精力搜罗而来的汉人工匠,这是要绝了八旗铸造红衣大炮之心啊!能想出如此计谋之人可真是心狠手辣,不愧为最毒妇人心!”

“兄汗的意思是幕后策划之人乃是大明那慈禧太后?”多尔衮装作吃惊的模样,毕恭毕敬的说道。“听说那女人不过小门小户出身,最后能登上太后之位垂帘听政不过是因为生了大明天启帝的唯一子嗣,所以才母凭子贵。可听兄汗的意思,却是这女人心计颇深,乃是后金的大敌!”

“大敌算不上。即使心狠手辣,不过是一介妇女。这女人认为除了工匠就能绝八旗铸造红衣大炮之心,那也太小看我皇太极了。暂缓三五年,朕一定能八旗铸造数量更多的红衣大炮,以报父汗当初宁远之战之仇!”

说起来即使接连在杨太后手中吃亏,皇太极这一代枭雄也没将杨太后放在眼里,认定之所以能胜了自己不过是因为大明朝廷那一群酒囊饭袋撑着罢了。

就好比这次,贼子之所以得手,不过是因为他们疏于防备,没料到他们不刺杀八旗贵胄、反而刺杀牲口一样存在的奴隶。所以相较于多尔衮的‘义愤填膺’,连连请战斩杀贼子不同,皇太极有的只是被下面子的愤怒和不以为然。

“奴才料定贼子得手后已经溜出了盛京,所以盛京戒严与否已经不太重要了,目前当务之急是安抚八旗贵胄以及再搜罗一批工匠。”像条狗一样跪在地上,范文臣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侃侃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奴性甚重的范文臣,多尔衮一向是看不过上的,不过因为他甚得皇太极看重,说他有大才,多尔衮也就懒得跟狗奴才计较,只面子上过得去就成!

范文臣这一说,身怀傲气的多尔衮当场一声冷哼:“如此简单放过,不是长贼子威风,灭八旗儿郎志气吗!就算汉奴不重要,但咱八旗儿郎没了面子是真,决计不能就此放过!”

“你不用再说了,朕知道你的意思。”皇太极这个枭雄故意用复杂的眼神看着多尔衮,像是欣慰他在自己面前的言行举止,又像是不满他拿八旗儿郎面子做借口。总之,如此的皇太极,是现在年轻还未独当一面的多尔衮不能看透的。

“范爱卿说得没错,为今重要的是安抚八旗贵胄以及再搜罗一批能够铸造红衣大炮的工匠,至于追绞贼子之事,就由十四弟你全权处理。”

皇太极心知追绞之事多半没有结果,索性就丢给多尔衮处理。而多尔衮呢,也猜到皇太极几分心思,也不以为意,反而表现出一副受到重用的感动表情。

“臣弟一定竭尽全力将贼子捉拿归案,以雪其耻。”

不提后金那一票表面上兄友弟恭的家伙们暗地里是怎么争锋相对,争权夺利,咱们接着说回大明之事。

这场血腥风波,在厂卫们干完坏事连夜出了盛京后几天,成功和厂卫们接了头的明达有些遗憾的表示:

“怎么不趁机将满洲鞑酋也一并刺杀了。”

此次任务的统领袁侯山拱手笑道:“魏大人,咱们也想趁机解决了鞑酋,只是鞑酋所住的皇宫守备森严,咱们并没有一击命中的把握,因此只得选择完成任务。好在鞑子们虽说要靠那些工匠帮他们铸造红夷大炮,却并没有多看重他们,甚至仍将其豢在牛棚马圈里,所以咱们才能如此轻巧的完成任务。此一下,至少能够拖延后金暂缓三五年铸造红夷大炮。”

“三五年吗。”明达叹了一口气,转而回望正蹲在一旁检查火炮的孙元化。“孙兄来的时候说,太后娘娘已经准了徐阁老(徐光启)的提议决定招募红夷炮手。不知此事何时能成?”

“徐师精通西学,早在先帝爷还在时,就已经跟红毛夷打上了交道。由他出面,应该很快就有结果,魏兄不必太担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