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1 / 2)

施首辅眼皮子跳了跳,心中也有些感叹万千。你说二公主的性格跳脱也就罢了,为何三公主是个结巴呢!哎,这两位公主长大了,可都不怎么好挑驸马哦!

不知怎么有点幸灾乐祸的施首辅咳了几声,便故意板着一张脸,训斥道:“陛下,两位公主乃是陛下的长姐,怎好私下如此诋毁呢!”

“这话朕不止私下说啊,就连明面上,朕和说了不止一回!”话说,每每把朱淑娖和朱淑婒两个姐姐气得跳脚,朱慈燐这小混蛋都会心情很愉悦!所以朱慈燐一点也不在意施首辅的那副为人师表的臭模样,反而手托着腮帮,调侃道:“施太傅你不是适合摆这个样子,瞧瞧你脸皱起来,就跟烧糊了的烧饼一样,别提有多难看了!”

施首辅:“……”

先帝爷,这熊孩子真没救了,死爱钱不说还一点都不懂得尊师重道。

烧糊了的烧饼,他板起脸来真有那么难看啊!

施首辅勾起嘴巴,想来个微笑时,朱慈燐这熊孩子眼睛突然瞪大,用很不可思议的说道。“太傅,你还是别笑了,你看你一笑,就跟露陷了的肉包似的,全是肉皱子和肉馅,比刚才板着脸时还难看……不行了,朕要去御花园赏赏花,洗洗眼睛!”

于是在施首辅哭笑不得的目光中,早就想逃学的朱慈燐果断的溜了。没了学生,这课自然是没法上了,施首辅只得叹息的挥手对着也开始坐立不安,想跑的戚嗣昌道:“去吧,好好陪陛下玩……”

作为伴读,朱慈燐在哪,戚嗣昌自然也该在哪,所以听到施首辅这么说,他没有怎么犹豫,整个人就跟炮弹似的冲出了交泰殿,去御花园陪咱们眼睛‘受伤’需要花草清洗眼睛的朱慈燐小皇帝去了。

这一幕自有人禀告给正在批阅奏折的杨太后听。杨太后一听,自家儿子又言语洗刷了一把施首辅,好笑之余不免对施首辅的好脾气、或者说聪明圆滑、有了进一步的认知,等内阁成员依次进殿议事时,杨太后倒是笑着给施首辅道了声歉。

“皇帝劳烦施首辅费心了。”

“太后娘娘言重了,教导陛下本是臣等本分,又何来费心一说!”施首辅笑容可掬的说道,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做宰相肚里能撑船。

“哀家之所以召集你们,乃是因为顺天府府尹刘卿上了一份奏折。”杨太后让王体乾将奏折交给内阁成员传阅,等都一一看完后,才点着名问:“众卿有何异议!”

“臣认为刘大人所言甚是,自先臣王守仁(巡)抚南赣时,行十家牌法以清“盗”源,其法甚约,其治甚广,今日京师至三辅,所在戒严,通天下郡县皆有风鹤之警,征兵括饷殆无虚日,生民不得其所者十家而九,有司又不知所以抚循之,势必尽驱而为“盗”。此时,诚宜行保甲之法。臣谨仿先儒遗意辑为《保甲事宜》,且冠以□□《教民榜文》十条,总为一编,名《保民训要》。请皇上申饬,自五城御史,以至州县有司,各务著实遵行。”

内阁次辅来宗道一阵咬文嚼字,将顺天府府尹刘宗周奏章内容背出一大段后,终于说出了正题。“臣附议刘大人所提议的行保甲法。”

保甲法乃是王安石变法之一,规定乡村住户,每十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

此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罢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在此期间,每项新法都或多或少见到了成效,但由于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更给百姓的生活造成的一些很不好的负面影响,最终被罢废!

杨太后不知顺天府府尹刘宗周这个时候提复行保甲法是何用意,但显然杨太后是不愿意采用的。因此在来宗道附议后,杨太后看向了另一位内阁次辅徐光启,语气和蔼的问:“徐卿对此事可有异议!”

“保甲法本意是“除盗”以及“与募兵相参”、“省养兵财费”,臣认为如今商税来年递增,国库日渐充盈,根本无需为养兵财费担忧,且保甲法虽说增加了财政收入,但民不勘其扰,曾数次酿出民乱,因此臣认为保甲法不可复行!”

“施卿之意?”杨太后笑着问施首辅。

为人圆滑且在杨太后手下做事这么久,施凤来又如何听不出来杨太后隐晦的意思呢,无非是让他也提议反对。于是很会看眼色行事的施首辅顺着杨太后的意,也紧接徐光启后否决了行保甲法!而施凤来一开口,其余内阁次辅也看懂了行情,纷纷出言反对。于是历史上本该崇祯三年复行的保甲法并没有通过,也未能在全国实施起来。

行保甲法被否决后,杨太后又将户部尚书毕自严单独呈上的奏折从案桌上堆得高高的奏折堆里抽出来,让内阁成员依次传阅!其中施首辅一瞧奏章内容,心就忍不住咯噔一跳。这毕自严是傻子吧,才刚当上户部尚书就来了这么一出!增田赋,呵呵哒,依太后娘娘恨不得再加收商税、减少农税的性格,会同意才怪!

作者有话要说:抱歉,今天停电,现在才断断续续写完o(╥﹏╥)o还是只有一更,请亲们见谅!

☆、第七十四章

果不其然,等内阁成员全都一一看过户部尚书毕自严所上奏的关于增田赋的奏折后,杨太后勾勾唇,笑靥如花的道:“毕爱卿真是忧国忧民啊,国库日益充盈看不到,反而说因度支大绌,要求增关税,捐公费。更有趣的事,毕爱卿上了折子后,咱们兵部尚书梁卿(梁廷栋)也紧跟着上折子说什么兵食不足,乃是民穷之故,皆因官贪。使官贪风息后,再加派田赋,百姓才会同意。”

杨太后将两本奏折甩了出来,刚巧就砸到了认为毕自严说得很对的来宗道的身上。“哀家将折子扣下,本想让毕卿以及梁卿清醒清醒脑子,没曾想折子扣了几天后,毕卿又上书奏请,每亩加三厘的税。啧啧,哀家真没看出来,原来毕卿还是忧国忧民的栋梁之才啊,你说是不是施爱卿!”

毕自严你这个蠢货。老夫就不该附议你当户部尚书的!

施首辅心中暗骂了一句,面上却不得不带着一张苦瓜脸符合道:“太后娘娘所言甚是。臣也这么觉得。”

这老狐狸……

杨太后嗤笑一声,却也没揪着不放,而是重申道:“哀家说过,加税可以,但只能加商税,农税是万万不可行的。”

在场的内阁成员们别的不怕,就怕杨太后杀鸡儆猴,将炮口从毕傻子身上转移、对准他们,因此全都不敢搭腔……

见他们如此作态,杨太后也懒得再说他们,免得坏了心情。因此轻拿轻放,只下旨呵斥了毕自严、梁廷栋一番,命其闭门反省三月,也没撤了两人的尚书之职。

加税之事不得了之后,杨太后又忙于清厘私征私派之事。而就在杨太后伤神劳碌之时,京师突然刮起了一股很奇异的旋风。当然这并不是指的自然灾害,而是指后金方面策划的反间计终于来了……

泰昌三年六月初一的这天,御史接连上书奏言:蓟辽督师魏星私下与后金鞑子有秘密约定,所以才没有继续攻打宁锦防线,而是绕道从蒙古大漠、攻打龙井关等长城关口……

杨太后收到令人啼笑皆非的奏折后,直接上朝时扣在了上书奏言的御史的脸上,开启嘲讽模式,毫不留情面的怼道。

“你是读书读傻了,还是本身人蠢。魏卿真要是与鞑子有秘密约定,当装作不知道鞑子兵会从龙井关等长城关口攻打,任由鞑子攻占遵化,直逼京师才对。怎么正常人都能理解的道理,从尔等口中说出来就成了另外一种意思了。哀家在这倒要好好的问一问,尔等到底是不是汉家人。”

可以说杨太后巧笑嫣然,但说出来的话却毒得不能再毒。杨太后虽没有明面上说上书奏言明达通敌的御史们投靠了后金鞑子,但在场的文武大臣没有不明白了,杨太后就是说上书奏言明达通敌的御史们全是奸贼!

这种事,可不能沾染,一旦沾染上了,不止名声坏了还会祸及子孙、遗臭万年,因此让御史们感到绝望的一幕出现了,不管是平时与他们交好的,还是和他们关系不好的,都没有开腔,不止没有站出来说好话,就连落井下石者都没有……

此时金銮殿上站得满满当当的文武大臣,就好似变成哑巴似的,全都置身于外,冷眼旁观杨太后露出杀意凛然的微笑,毫不留情的将一干参与弹劾者一起送往了昭狱……

至于反间计的牵扯人魏星、也就是明达,则官运亨通,不止没有如后金鞑子那一泼人所想的那样遭受帝王的多疑、而饱受猜忌、甚至丢掉性命,反而更进一步控制了整个辽东地界……

要知道明达这个哥儿虽说性格敦厚,但那只是面对认定的亲人罢了,在外人面前,他都是一副笑面虎的模样,高兴笑,不高兴也笑,就连气急也是笑得异常灿烂。就好比现在,他经由特殊渠道,得知鞑酋皇太极采取范文臣的提议实施反间计,而他则是头号目标时,也是笑得异常灿烂。

“婉姐姐,你说这鞑酋以及他的狗奴才是不是傻,如此粗鄙的计谋也敢拿出来,当真朝中无聪明人看不出来吗!”

“明弟莫非忘了当年父亲是因何下狱的,不也是朝中之人与鞑子一起里应外合,合谋诬陷吗。”已做人妇打扮、且生有一女的熊婉优笑语盈盈,落落大方的道。“计谋虽鄙,能用就成。其实如果目标不是你,而换了其他,焉知事情结果不会如鞑酋所愿!”

“可惜对象是我,鞑酋注定会失望!”依他姐姐那极度护短的性格,即使他真的做出私通外寇之事,就算姐姐再怎么失望也不会杀他,最多拔了他所有的羽翼,让他失去所有权柄,留着性命做一个富家翁。

明达晒然一笑,却是道。“当然对象不是我,而是他人,如此粗鄙浅薄的计谋,家姐也不会相信!”

“娘娘自然是心胸宽广之辈,只是听说京师已然血流成河,一天之内不下百名大人被革去头上乌纱帽,下了昭狱……如此大动作会不会让鞑酋趁虚而入!”

明达摆摆手,露出一抹憨厚的笑容后,却如小狐狸一样狡猾的说道。“之所以大张旗鼓,就是做给后金鞑酋以及主和派看看的,让二者、特别是后者好好的掂量掂量,别为了区区一点银子就妄送全家人的性命,当然要是他们自认为能避开无孔不入的厂卫又另当别论了!”

“平常人又如何能避得了厂卫呢!”熊婉优叹了一口气,却是道:“反间计失败了,鞑酋那边却没什么消息传出,妾怀疑鞑酋、或者说那奸贼范文臣正憋着更大的招儿……夫君,你说鞑酋会不会再袭宁锦之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