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节(1 / 2)

丑姑传 天远大 8323 字 2019-04-04

丑姑和宁二自豪之余,也隐隐有些担心。甚至更有不少人都希望丑姑能多生几个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好啊,有安安珠玉在前,后面弟弟妹妹肯定也不差啊。

每每有人暗示这个问题时,丑姑都只能一笑了之。因为他们夫妻感情极好,某些运动也是经常做的,可安安都三岁了,她的肚子依旧无动静。而且在这三年间,白大夫也好胡妈妈也好,两位也花了大力气给他们夫妻调养身体,哪个不希望他们多生几个孩子啊。

这三年里就连安南公主都连生二子了。可丑姑依旧没有再怀孕,甚至有人都怀疑她生安安时,损了身子无法再怀孕了。只是这话没有人敢说出口而已。

不过安南公主在这个年纪还能三年抱两,着实出乎众人的意料。

在她生西凤王的长子时,就震惊了整个京城,就连丑姑都大吃了一惊,说:“没想到她倒是真把我的话听进去了,而且运气也极不错啊。”当初她只是鼓励安南公主积极面对生活,希望她能生个孩子,以保地位,能过得舒服些。但生孩子也是靠缘分的事,并不是你想生就能生的。

虽然西凤那边传过来的消息都是西凤王极爱安南公主,二人极其恩爱。但安南公主那个性子,别说周家人不相信她能与西凤王恩恩爱爱,就是丑姑都持有怀疑态度。哪里想到,西凤王果然有手段,很快就降服了安南公主。

总之,这对与众不同的夫妻是真的相处的不错。西凤王终其一生,总算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美人,对安南公主可谓千依百顺,想方设法的讨她的欢心,再加上安南公主又被丑姑劝通了,所以就半推半就的接受了西凤王。

西凤王简直喜出望外,两人自然少了不天天缠绵,所以安南公主很快就有了身孕。这可把西凤王差点儿喜得晕过去了,就是整个西凤国也沸腾起来了。

当时,安南公主产下长子的消息传到京城来时,除了惊喜之外,所有的人还都松了一口气,这表示西凤与朝廷的关系更加紧密了。结果,众人还没来得及感叹完,就又接到安南公主再度怀孕的消息。

母亲如此能生,还三年抱两,连生二子,众人的目光不由的就盯上了丑姑的肚子。弄得丑姑心里负担都跟着大了起来。

她失望的说:“我怀安安那么容易,现在身体也调养的极好,你这几年身体也养得不错,怎么就没有再怀上呢?”

宁二反倒劝她:“我们有安安就该知足了。白老爷子早前就说过了,以我和你的身体来说,本身就极难得有孩子的。”

其实宁二也不是没有问过白老爷子,可白老爷子却说:“你们当时吃了助性助孕的药,不然也不一定一成亲就有了安安呢。”

“那还能再弄到那个药吗?”宁二顾不上害羞了,问道。

他也希望能多生个孩子,无论男女都好啊,宁家本来就人丁不旺,他这一辈子总算还个有堂妹,而安安这一代就他一个,也太少了。

“那药是秘药,是总管弄来的,我可没有。”白老爷子遗憾的说。回到京城后,总管大人就消失不见了,他们心里都明白,总管大人应该是被皇帝派去攻打郑氏一族了。

安南公主一到西凤,西凤王就联和朝廷出兵攻打郑氏一族了。只是这仗也打得非常艰难,三年多了,依旧还没打完。毕竟郑氏一族在那里经营了数代,要不是有西凤王的支持,皇帝根本就不敢发兵呢。

不过除了安南公主的好消息之外,明儿也在中举了。小弟也已经是个秀才了。这两件喜事,也足以令吴家兄弟终于引起世人的关注。兄弟二人皆算是读出来了,虽然离进士还差得远,但多少也可以算得上书香门弟了。再加上阿山也确实有本领,经营的庄子,铺子都能赚银子。这几年来,吴家的生活可是越过越红火了。

而明儿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其实这两年丑姑也是暗中为明儿留意合适的姑娘家,耐何吴家的地位实在是拿不出手,她身边的圈子根本就找不到门当户对的,高门大户也不是没有愿意,但她却又有诸多考量,再加上各种原因,这事就一拖再拖,直到现在明儿都满了十八,再不谈婚事也不太好了。

丑姑着了急,给宁二都布置了任务:“你不是有很多同僚,就没有哪家有合适的?”

宁二苦笑道:“我哪里知道谁家有适龄的姑娘哟。”

要知道,以他的年纪与身份地位,是不敢沾惹女性的,说来他自己都是很多姑娘的梦中情人,要不是丑姑有西凤长公主这层身份在,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前仆后继的送上门来呢。所以,他平时相当注意,根本就不会提到有关女人的事情,就怕被别人钻了空子。

“你不是托了田夫人和周舅母吗?她们就没有合适的人选?”宁二反问道。

“田夫人认识的都是与她身份相当的,吴家哪里高攀得上。”丑姑烦燥的说。

她只希望明儿能娶个品性好的姑娘,家世什么的,她不在意。至于周夫人嘛,家里子女都大了,自己家儿女的婚事都操心不过来,而且长女曾经订了一门亲,男方却突然一命乌呼了,弄得周大小姐简直成了周夫人的心病。这种情况下,她也不那么好再挑人家了。所以,周夫人哪里有心事帮吴家兄弟相看人家。

再者明儿这种家世,也确实高不成低不就的,所以他的婚事反倒成了一大难题。

第241章相看

周老爷倒是有意把长女嫁给明儿,奈何女儿根本就瞧不上明儿。死了未婚夫后,周大小姐很是沉默了一段时间,她也知道,她不可能再挑个比前未婚夫还好的家世了。可是吴家却是她万万不肯的。

“这种无根基,无权势的人家,光靠读书,就算考个状元,也不知道要在七品小官的份上熬多久呢。父亲怎的一点儿也不为女儿着想,不说给女儿找个门当户对的,起码也能往六七品小官上找吧。”

她对吴家兄弟两人完全没感情,其实他们基本也没见过面,就是在丑姑家偶遇过两次而已。互相虽然知道身份,却也不过是打了个招呼而已,毕竟是男女有别。再说了,她连和丑姑关系都不怎么样,又怎么会喜欢吴家兄弟呢。甚至她还认为吴家兄弟厚脸皮,赖着丑姑呢。

周老爷连连摇头,对周夫人说:“没想到,我周某人一世精明,却养了个鼠目寸光的女儿,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周夫人脸红,说:“老爷,您也说的太过了。哪个姑娘家不想嫁个好人家啊。吴家确实家世差了点儿。”现在的周家已经不能与三年前相比了,周家的女儿嫁个三四品大员家去,容易的很。就是周大姑娘这个情况,有些为难,但也不至于嫁到个穷举子家去啊。吴家一点根基也没有,说白了就是靠着宁二,偏偏宁家自己都是一力独支的。

说实话她心里也不太瞧得上明儿,毕竟家世摆在那里,明儿这种连寒门学子都算不上。一般的寒门学子,都是祖辈也是读书人,或者出过仕后来没落了的,并不是吴家这种祖辈全是种田的正宗乡野村夫啊。

“瞧不上就瞧不上吧,我也不勉强。吴家兄弟的婚事自有丑姑操心。这事以后就别再提了。”周老爷淡淡的说。以前他是没想到过把女儿嫁到吴家去,主要是怕别人对吴家兄弟的身世有想法。但现在女儿这个情况,嫁过去也勉强说得通。

周夫人心里总觉得周老爷对吴家兄弟的感情有些怪,要说以门当户对来看,吴家拍马也赶不上周家,周家小姐要是嫁到吴家去,是完完全全的下嫁。也难怪女儿不愿意了。

所以,周夫人追问:“老爷象是有什么心事,这儿女的婚事,可是重中之重。虽然吴家照顾过丑姑与她娘,但是我们也没必要陪上一个女儿给他家啊。多给些银两,以后吴家兄弟高中了,再帮衬着谋个好位置,就够还他们家的人情了。”

周老爷长叹了口气,说:“吴家不愁银子,当年妹妹走时就给了一千两再加上不少珍贵物品。只要他俩想要银子,你说妹妹能不给吗?别说一千两就是一万两也不在话下呢。还有丑姑也不可能不管吴家。这辈子他们兄弟两人就是坐在家里吃闲饭,也能当个富贵闲人。

何况人家还上进的很,等以后高中了,只怕也是抢手货呢。象他们这种没有根基没有家族背景的人,成了亲还不是只有岳家一门正经亲戚啊。十年二十年后,也是一大助力呢。”

周夫人不以为然的说:“每科高中的寒门学子虽然是抢手货,但能出头又有几个。况且吴家祖辈都是农户,根基也太差了。女儿能愿意吗,她的手帕交们都是嫁的高门大户,她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吴家兄弟着实不合适。要是他们是周家正经的亲戚,这门亲还能说得过去,不然外人见了都得说三道四呢。”

周老爷想了想,才说:“有件事,我和丑姑一直没提,吴家兄弟其实是妹妹的亲生子。不然丑姑为何对他们这么好,跟亲兄弟一样啊?有宁二和丑姑,你说吴家兄弟十年二十年都不能出头吗?”

周夫人一惊,总算明白为何丑姑与吴家兄弟走得这么亲近了,这几年吴家的事情,基本都是丑姑在亲手操持着。她还在心里暗暗称奇,丑姑十岁就开始养着吴家兄弟了,说是还情也算是还完了。没想到吴家兄弟居然是安南公主的亲生子。也就是周家正正经经的外甥。把女儿嫁过去,也确实说得过去,就说是舅家帮衬着外甥呢。

“老爷怎么不早说。”周夫人怪道。

“他们的身份不能公开。不然,我为何会袖手旁观?再者以大儿子和宁二的关系,女儿嫁过去,有什么事情,吴家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你们啊,是不会享福呢。”周老爷叹道。

可是有丑姑和安南公主做后盾,吴家兄弟两人怎么可能家世太差。迟早是要起来的,而且吴家兄弟没有长辈,家里人口又简单,女儿嫁过去就能当家,比嫁进高门大户去不知道有多轻松,偏偏女儿看不清。也怪他以前忽略了女儿的教养,幸好两个儿子是他亲自带的。眼光见识都比两个女儿高出不少。

所以,丑姑和宁二与周家兄弟关系处得不错。特别是宁二和周家大公子,还走动得挺近的呢,连带着和吴家兄弟都很熟习。

这么一说,周夫人果然很后悔了,只顾着想女儿不乐意低嫁,其实女儿这个年纪也该出嫁了,再拖不得了。

“我再去和她说说。”周夫人说。

“不必了。她心高气傲,一心只想嫁进高门,吴家她也是不合适。你还是多教教她,多带她见些世面,不然以后她还有得苦吃呢。”周老爷答。要是勉强女儿嫁过去,岂不是结仇,他还没有这么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