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1 / 2)

江春入旧年 老胡十八 7147 字 2019-04-04

他早就看出父皇对窦家的又恨又怕,对母后的相敬如冰,他已经十六岁,懂得心疼自个儿母亲了,就是心疼母亲,他才按捺着性子,尽量顺着父皇,朝着他喜欢的方向改变自己……自以为他委屈自己,就能换来窦家与母后的周全。

他还是太单纯了,哪知道这世上的人都是贪得无厌的,越是位高权重越是欲壑难填,他的父皇越是见他顾虑着窦家与皇后,愈是憎恨窦家与妻子。

“孩子倒是个好孩子,只可惜跟错了人,你们窦家人硬生生将他教成了傀儡,窦家人表面上忠君爱国,内里觊觎这位子都觊觎得红了眼……”

窦淮娘不屑再与他争执。

窦家是否觊觎过这位子,日久见人心。

“你们自以为养个傀儡就能得了我赵氏河山,哪里晓得,这常言道‘大丈夫何患无妻’,朕堂堂真龙天子,又何患无子?少了个胳膊肘往外拐的儿子,只要愿意,朕还有千千万万的儿子……就是现在,你们蛇蝎心肠害死了杨氏儿子又如何?朕照样还有四个儿子!”

“当然,日后也还会有无数的儿子!而你呢?我可以给你世间女人最珍贵的东西,也能让你一无所有!”

窦淮娘冷笑一声,面上泪痕也不擦,只双眼泛红的望着与她同床共枕了十几年的“丈夫”,轻声讥笑道:“你确定自己还生得出儿子来?”

空气突然就安静了。

众人心内打鼓,中宫娘娘的意思是……

果然,赵阚愣过一瞬后,咬牙切齿发问:“你个贱人!你对朕做了什么?”

窦淮娘用轻轻抽出帕子,淡定从容的擦净了面上泪痕。

她身后的太监统管捏着奸细的嗓子道:“启禀官家,您自惊马后伤了龙|根,已经无法再生育小皇子了,您还不知?哎哟,瞧老奴这张破嘴,娘娘怕说了您受不住,道隔个一年半载的再与您说实话……倒是枉费娘娘一番苦心了,唉!”

那阉人阴柔的腔调,刺得赵阚险些昏死过去,心内只有一个声音在道:朕不能生了,不能生了。

“当然您也莫气馁,虽然剩下的四个皇子都不是瘸了破相了就是疯了,但……唉,这大宋江山也不好真让个瘸子疯子来坐罢?大不了就挑出那个破相了的来,日日抹层□□上去,画画眉毛,涂涂口脂……您不是最瞧不上女子麽?日后您的江山就让个女子般的人物来守着……也倒是有趣呢!”

窦淮娘也不出声,只任由林统管阴阳怪气讽刺赵阚。

本就气急了的赵阚,被这太监一刺激,脸红脖子粗,喉间喘着粗气,半日才憋出一句“你敢”来。

窦淮娘终于将眼睛从她艳红的指甲盖上抬起来,轻轻说了句:“你瞧我敢不敢。”

赵阚身后亲卫还未反应过来,他就翻了翻白眼皮儿,欲朝着身后倒去。

他身旁伺候的太监眼疾手快扶住了他,掐人中的掐人中,脱了鞋子咬脚后跟的也有,折腾几息功夫,他才转过神色来。

窦淮娘斜着眼,满眼不屑道:“活过来了?莫急,本宫不会让你轻易死的,少说也得让你活到咱们孩儿大些,你最好睁大眼睛瞧好咯,这胎若不是儿子,那对不住咯,赵氏江山只能给个姑娘坐咯……反正你姓赵的江山,只能是我窦淮娘的孩子坐!”

说完大笑两声,也不瞧他神色,扶着身边人的手,扬长而去。

那赵阚刚醒过神来,又被她刺了两句,心头气血不顺,“噗”一声就喷出一口血来。

众人忙着与他急救,他却踉跄着推开众人,朝着门口跑出去,欲追上窦淮娘。他也不知自己要追上她做甚,反正就是一定要追上她,让她……让她如何,他也想不出来。

果然,至亲至疏,皆是夫妻。

身后太监与亲卫跟着他,今夜遭逢动乱,有些回廊处的宫灯也未点亮,路不甚瞧得清。

只听前头“噗通”一声,有肉|身坠地之声,伴随着男子声嘶力竭的一声“狗皇帝,拿命来”。

亲卫思绪还沉浸在中宫娘娘的话语中,皇帝不能生了,剩下四个皇子也无缘大宝,这赵氏江山明摆着只能指望皇后这一胎了。他们这些跟着皇帝与皇后作对的,还有没有命等到那一日?

听得这一声,吓得就着昏黄的光线追上去,就见身穿明黄色龙袍的官家,似一条死狗似的瘫在地上,背上插了一把弯刀,正是先前他捅死那少年的样式,刀尖子见不着,只露一截儿刀柄在胸后。

而那行刺之人,早已没了踪影。

第118章再见

且说冬月二十四的夜间,元芳率领三百精锐组成的先头部队,在皇城脚下,于百步之外,用一箭将皇帝赵阚射得躲人后去。下头三万余人的禁军,先是被他箭术与臂力折服,副统领又抢过号角,指挥调令着众人归降于他。

元芳再“为赵氏江山计,铲除奸人”的口号一出,众人只跟了他吩咐着打开城门,西面的梁门,南面的朱雀门,东面的望春门,全被打开了。

火光映照下,三个东京城最大的城门外,站满了黑压压大片玄衣铠甲的将士,放眼望去根本望不到边。那几个冒死开城门的禁军吓得捏了把汗,庆幸还好自己早早从了窦家,不然……禁军虽说是护卫京畿的,但十几年来又能遇上几回大事?哪里比得上这些在西北和辽北,真正杀过人饮过血的战士?

元芳见今日这情形,赵阚跑了,自有窦皇后收拾他,他只消领着禁军去将皇城司制服,剩下的文臣就不足为惧了。

况且,他的目的不是自己坐上那位子,不过是争口气,为窦皇后肚里的孩子争取时间罢了……窦家从未有过自己当皇帝的想法,这是他们自己从始至终都清楚的。

高烨、刘雄远、窦三领着的七万多人也不进城来,只在城外安营扎寨,将三个城门围得严严实实,苍蝇虫子也飞不出去一只。元芳这边兵分多路,他自己往寿王府内去恭请寿王父子与祖母,剩下的禁军则由窦家自己人亲率着,往众文武大臣家中去,“请”诸位进宫“商议大事”。

当然,若有不从的,那就只能上两杯“罚酒”了。譬如那右相,七八个汉子好说歹说他不走,只梗了脖子咒元芳“逆臣”,窦家“乱臣贼子”,众人也不与他逞口舌,问清楚他就是不走后,直接拿了绳子来将他捆了丢上马车,颠得胡子一翘一翘的也不理会。

开玩笑,连皇帝老儿都被窦家元芳一箭射得躲起来了,他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又无壮士傍身的老家伙,不跟着走,难道要在儿女子孙面前血溅三丈?

譬如那左相、王御史等平素就与窦家亲厚的,二话不说套上外衫就跟着走,倒是得了儿郎们的尊重。

譬如那政客胡家,权衡一番,自知没他们废话的余地,也只得跟了走。

众位来“请人”的儿郎们,照着元芳吩咐,顺着官职往下捋,先自正一品的左右丞相、亲王开始,往下从一品的郡王、国公,正二品的参知政事,从二品的观文阁大学士、御使大夫,正三品的六部尚书、翰林学士,从三品的御史中丞、开封府尹、权六曹尚书,以及各在京内的从三品以上武官……通通被“请”进了宫。

当夜,皇帝被刺得人事不知,皇后哭成了泪人,而皇帝跟前撺掇着他“行差踏错”的内侍们,以及一力主张要灭了窦家的右相,就成了皇帝身边陷害忠良的“奸人”。

刚过了丑时(凌晨一点),距离正常的早朝还有两个时辰,但紫宸殿内却已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哭得几欲昏厥过去的窦皇后,被侄子窦元芳亲自扶着坐上了龙椅旁的位子,哭着道:“本宫……本宫实是无能,未能护住官家,令他为奸人所害,令窦家满门沦为‘逆臣贼子’,窦家元芳自十三岁上了疆场,为我大宋赵氏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实为社稷之肱骨,居然蒙受此等冤屈……”

说着就从龙椅旁的位子上起身,对着窦元芳行了一礼,道:“幸窦爱卿乃胸怀坦荡之人,未曾将官家的行差踏错放心上,依然为我赵氏江山鞍前马后……实乃大宋王朝一大幸事!本宫代病榻之上的官家谢过爱卿。”

元芳忙出列,道“不敢,此乃臣本分。”

正睡得香甜的文武百官,与早知事发的那几个,大眼瞪小眼看着姑侄二人“有来有往”,恍不过神来。

有几个甚至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皆在心内嘀咕:这窦元芳不是正满城通缉麽?怎才半夜的功夫,就摇身一变成了江山肱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