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1 / 2)

江春入旧年 老胡十八 7472 字 2019-04-04

皇帝顺藤摸瓜,又摸到项云贵处,将窦家的女子生意一锅端了。眼见着传回来的各式金银玉器数不胜数,皇帝又恨不得仰天大笑一番,自觉摸着了窦家的家底儿,好不得意!

只是直到天黑,众人翻遍两位掌柜店铺、家中,也未寻到淳哥儿。皇帝又开始发起失心疯来,提了禁军副统领的一对双生儿子站上皇城去,不顾四万禁军男儿跪求,居然当着众多汉子的面,要生生将无辜稚子从四五丈高的城墙上丢下。

这回是非得让他们死了——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众男儿目眦俱裂,可谓群情激奋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只听“嗖”的一声,一只利箭划破黑夜里的空气,直冲皇城而去。

众人尚且反应不过来,那赵阚却是最狡猾怕死的家伙,两股战战,堪堪躲了过去……利箭擦着赵阚的耳尖,直直射|入他身后的玉撵,将百斤重的玉撵从中射|出个裂缝来,其上金铃被震得“叮铃”响,在这安静的冬夜里尤为骇人!

有那机警的大太监就哭爹喊娘起来,尖细的嗓子高喊着“护驾”“快护驾”。

兵马司的人手极快地聚到一处,将那赵阚围得水泄不通,哪里还注意得到将才被吓得嚎哭不止的双生儿。自有人来将他们救下。

禁军副统领虽也被吓到,不知是哪位壮士,有此臂力,骑射功夫如此了得……但一见混乱起来,却双目发直的盯着城墙上一双儿子,见有他见过的窦四将儿子救下,心内松了口气。

松气过后却是愤怒,赵阚这狗皇帝,丧心病狂,即使窦家有错又如何,窦兄弟的稚子却是无辜的,他自己两个儿子更是无辜至极,他居然想要丢下他们粉身碎骨……更何况满东京人有眼皆知,窦家已被逼至如此境地,他哪里还顾念着窦元芳的汗马功劳,哪里还顾念着邓菊娘的大恩,哪里还顾念着中宫娘娘的结发之情?

他如此不仁不义不孝,他四万好儿郎凭甚还要为他送命?

想到此处,再思及素日元芳待他各种情景,前几日元芳遣来的说客窦四,苦口婆心劝他半日……一鼓作气想到:今日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从了窦家元芳罢!

只听他在城下吹了声哨,全体禁军三万余人慢慢从混乱中安静下来。他极快地抽出腰间挎刀,趁统领不备之际,使足了力气,一刀朝着顶头上司的脖颈砍去。

他身前众人还未反应过来,只见那挎刀的银光一闪,一股热血就溅到众人脸上去,统领连哼都来不及哼一声,脑袋就“咕噜”一声滚到了地下去,在地上滚了两圈,滚到副统领脚面前。

众人屏住了呼吸。

这位禁军统领平素就最是欺上瞒下,身上硬本事没两分,当年凭着杨家扶持坐上的统领之位,其实最是不能服众。尤其自元芳来了禁军中作闲散武官,每日拳脚功夫刀枪棍棒的比较下来,生生被反衬成了酒囊饭袋。

此刻被副统领斩于刀下,前头见着的众人皆不出声,后头的却是瞧不见的。

副统领扯过他半截无头身子上别着的号角,有几个知机的禁军少年就搭起人梯,将他捧至一丈的高度。

只见他站在人梯之上,俯视着众兄弟,拿着号角,吹了几声,均是禁军中指挥调令的调子。

众人先是犹豫片刻,有些不甚乐意,于他们来说,皇帝换谁坐不是坐,反正换来换去就那些皇族权贵的好事儿,哪有他们半毛钱关系……

元芳骑跨在一匹昂首挺胸的高头大马上,从众人后方冲过来,运足了内力,大声喊道:“皇帝不仁,为身前小人蒙蔽耳目,咱们身为大宋子民,为着大宋江山,理应助官家铲除奸人,为咱们的儿女子孙不再受这高墙坠身之苦!中宫娘娘已身怀龙种,咱们就是为了赵氏正统血脉,也得铲除奸人!”

他使足了内力,虽是临时想出的急智,却也直击众人内心,振聋发聩!

他原在禁军中本就备受拥戴,追随者众,有早就与窦家应下的中人起头,三万余人纷纷高喊“为赵氏江山计,铲除奸人!”

“为赵氏江山计,铲除奸人!”

其实众人哪里晓得哪有甚“奸人”,最大的奸人就是赵阚自己罢了!但此时,也是赵阚自己作的,生丢无辜小儿的缺德事一出,还有良知的儿郎,哪个会再替他拼命,纷纷坚决的站到了窦家这边来!

那赵阚虽被兵马司的人围得严严实实,但晓得最大的心腹之患元芳就在皇城脚下,还有功夫满口叫嚣着“杀了逆贼窦元芳,朕重重有赏!”

围在他身前的玄衣男儿,正被元芳一番鼓动说得振聋发聩,想起方才两个无辜小儿,心内刚动摇了两分,又被皇帝命令唤回来……松动的心又重新硬|起来。

元芳在下头,料到上头赵阚会有此动作,又运足了内力,朝着城楼之上高喊:“我窦某人并非逆臣贼子,只官家为奸人蒙蔽,我等身为臣子,不可见其错视而不见!我等众人,今日所图唯一——铲除奸人,护卫赵氏江山!”

他口口声声是为“赵氏江山”计,明明白白直说自己无意于大宋江山,众人反倒更加愿意听从他的鼓动。

第117章变天(二)

且说元芳在皇城脚下打出了“为赵氏江山计,铲除奸人”的旗号,不说那些个本就摇摆不定的禁军消了迟疑,跟着一面高呼,一面高举手中腰刀。

整齐划一的口号,锃亮的银光,在熊熊火光映照下,自有一股雄壮气势。

那些皇城之上,本就有两分动摇的兵马司之人,愈发慌了阵脚。

那赵阚在人后急得跳脚,嘴里愤愤骂道:“莫听这厮扯虎皮,说甚‘赵氏江山’,真正姓赵的朕在此处,有他姓窦的甚事?!”

周围那几个士兵又有了两分迟疑。

要说若在元芳麾下,这般摇摆不定的士卒自是不可能见到的。他治军历来严厉,有哪个不服的,先打过他再说……军中本就有许多军规条律,只消在规矩之下办事,再凭真本事服人,倒是少了许多纠葛。

但这皇城司却不是一般“单位”。它本是当年德芳殿下设立的直接护卫官家的衙门,相当于官家的贴身侍卫,无论宫内宫外均能随侍于皇帝左右,露脸机会多,若遇上恰当时机,救驾有功啥的,封侯拜官不在话下。

故这皇城司在后来百多年相安无事的安乐日子里,逐渐演变成了升官发财的捷径。许多既非嫡又非长,继承爵位无望,走读书功名也没戏的世家子弟,就将这皇城司作为“职业首选”。

文不成武不就的世家子弟进得多了,上头长官碍于家族人情与面子,不好管理,那衙门条律早就名存实亡,日常军备训练只是去点个卯,甚至数年间只挂个名儿吃空饷的也不在少数……以至于这衙门就成了个花架子。

对下,看不上开封府的灰衣皂吏;对上,又被真刀真枪的禁军中人瞧不上……地位着实尴尬。这次捉拿窦家左各庄之事,本想着定是实打实的功劳跑不了了,哪晓得,一场“杀鸡儆猴”的戏码,居然引来了真正的猴子,不,猴王!

十几个年轻人两股战战,望着城下被众人众星拱月的窦元芳……似他这般从小锦衣玉食长大,家族昌盛,自己又文武厉害,样貌出众,人品名声极佳,现又身骑高头大马,身披战甲……这般光芒万丈的人生,才是他们一心期盼的!

赵阚自以为只消将世家子弟握在手中,就掌握了世家大族的命门,哪晓得,能来皇城司混日子的子弟,哪家没有十个也有七八个……恁大的家族,死了一个不成器的子孙,还有无数子子孙孙要保!

眼见着那几个“窝囊废”又要打退堂鼓了,赵阚晓得现在不是捶胸顿足之时,只得从近旁侍卫手中夺过一把刀来,对着靠他最近,脸色发白的少年捅过去。

那是个才十七八岁的少年,观他面上青涩与懵懂,怕是还未成亲,若放江春所在的现代,怕是高中都不一定毕业呢。

但此时,那少年却已经抽|搐着倒地上,因害怕而发白的嘴唇上,极速的涌出几大口汩汩鲜血来,那懵懂的双眼慢慢开始翻起了白眼皮——赵阚将刀子插-进了他胸腹。

那两尺长的大刀,趁他不备,从他背部捅|进去,又被同僚几个推挤一番,歪歪扭扭就朝后倒下,刀柄被地面一挤,又愈发往前推了半截儿,背后刀柄估计已全部没入胸腹间……只剩一半弯弯的沾了血滴子的刀尖露在外头。

众人先是愣了愣,任谁也想不到,背后捅他刀子的会是他们誓死护卫的官家。

其中有一个同样的白脸青年,比那少年要大了几岁,一圈青色胡茬显得成熟了几分。见到少年仰倒在地,口涌鲜血,“琅弟”的大叫一声,扑到地下去抱住他,哀嚎起来。

众人眼见着日日在一处的同僚就这般没了,心内愈发不是滋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