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节(1 / 2)

“哎——我还没有说完呢——”王婶眼睁睁地看着沈团团跑了出去。“这丫头,嫌我唠叨。”

说完,王婶自己都笑了,沈团团的屋子,王婶是惯常走的,旁的也不知道沈团团爱啥,但是衣裳还是要多带几身去,这天儿说不定啥时候就凉了,厚的衣裳也得带去。王婶翻翻找找,整了一箱子的衣裳,“这么多,团团一定不愿意带的。”无奈,又从箱子里往外翻衣裳。

沈长致一出门,沈团团就跟了上来。

“哥,你等等我,你去哪儿?”

沈长致站在原地,等着沈团团小跑着追上来。“慢点儿跑,天热。”

沈团团的额间,已经有了薄汗。“哥,你去哪儿?”

“我去找二叔。”因为天气热,贺春楼要的豆腐干也不多,又加上沈家买了驴子磨豆子,所以,三人轻省了不少。

到了沈孝家的院子外,就看到了沈孝正在编着竹篓子,俩儿子沈长贵和沈长明在给沈孝打着下手。

“二叔,正在忙呢。”沈长致站在篱笆院外,打了一声招呼。

沈孝看着沈长致兄妹俩人一道儿出现在院门口的时候,心里忍不住一咯噔,心里想着,是不是出啥事儿了。要不然,就依着沈长致兄妹俩人轻易不出门的个性,不会寻过来的。这个点儿,天儿都快要黑了。

不用等沈孝招呼,沈长明早就从小凳子上爬了起来,跑去给开门。“长致哥,团团姐,我爹在教我和哥哥编竹篓呢。哥哥说了,等我们学成了后,说不定就能拿到城里去换钱呢。”

沈长致笑着摸摸沈长明的头。

自打沈孝去沈家做活了以后,沈长明就经常去沈家玩儿,所以对沈团团和沈长致都不陌生,有时候,沈团团也会叫沈长明几个字儿。沈团团笑着夸着,“咱长明可真是能干,以后换了钱了,可记得给团团姐买吃的啊!”

沈长明很讲义气地点点头,“放心吧,团团姐,我可记得你爱吃糖葫芦的!等我卖了篓子,我就给你买糖葫芦。”

沈孝也停下手里的活,不用等沈孝招呼,沈长贵就去屋子里端了俩条凳子出来,一家子就在院子里纳凉,说着话,还能隐约地听到隔壁的说话声。天热了后,村子里的大多都是选择在村子里纳凉的,有的索性就在院子里点一丛艾草堆,就睡在院子里,因为屋子里实在是闷热得不行。

沈孝压根就没有想过俩儿子能用竹篓赚钱,这家家户户的谁不会做竹篓子的,一点儿都不稀罕。“得了吧,就这么个竹篓,连竹子都是从山上砍的,无本的东西,谁会愿意买。”

沈团团一直笑着听着沈长明在一旁,跟她轻轻地说着往后如何如何的,小孩子家家的,让人觉得生机勃勃。原本沈长明正说着起劲儿,听着沈孝这么一说,顿时就泄了气。“团团姐,真的没有人要吗?我看爹编的比别人家都好看!”

沈孝也气乐了,听到儿子夸赞自己,做爹的自然欢喜。只是,自打从衙门回来后,沈孝一直绷着脸,只觉得阴阴沉沉的。也是,遭逢了如此大的变故,一家子连一亩地都没有剩下,又欠下了巨债,沈孝面上虽然不显,但是心里怎么可能不担心。

就算是这银子是欠了自家兄弟的,但是谁家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沈孝从来没有想过不还。只是如今他的身体已经垮了,也就是在沈家赚着每个月一两银子的工钱。但是自家要吃药用,这一两银子也没法子全部用来还债。

沈团团将心比心,也忍不住心里叹了一口气。只希望这日子不要将二叔给压垮了。

沈团团对上沈长明的湿漉漉的眼睛,心里微酸,说不定,卖竹篓的法子还是兄弟俩好不容易想出来的,沈团团也不忍心看着这兄弟俩失望。“二叔,你看看着篓子能不能编的小小的竹篮子,或者竹罐子,咱庄户人家家家户户都会编这这些个玩意儿,自然不会有人买。但是那些个大户人家却是不同了,若是想法子将竹篓子编的小巧精致,又实用的话,说不定,人家就会动了心。

我记得,我之前在城里看到的一个竹筒的装茶叶的罐子,就要七八个铜板呢。竹筒那东西,也就是竹子劈俩半,在上面刻上几棵竹子啥的,就要七八文呢。若是用竹篾编的,小小的一个,配上盖子,我估计着就是七八文也还是便宜的。”

“嘶,那么多!”沈长明夸张地倒吸一口凉气,他哥哥说过,那么大的一个竹篓子,可是连俩三文钱都不一定有人要的。“团团姐,真的那么小,就能卖那么多吗?七八文还是便宜的?”

沈长致在一旁听着,也插话说道,“团团说的没错,七八文也算是少的。别看着东西小,但是考验手艺,也考验心思,小小的东西,又要有盖子,就是花样也不是一样的。回头,我将我看到过的,画下来给你们瞧瞧。这竹编茶罐子,我还是见着几个的。”

沈长明高呼,欢喜地又围着沈长致去问东问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