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 / 2)

进击的生活流 青竹叶 6119 字 2020-03-25

这点东西,昭明攒了十多天呢。

哟,这好东西可是不少。大妈眼睛都直了,后生,东西怎么卖?大妈这里别的没有,倒是有些多的票,你瞧瞧,有没有用得上的。

她拿出了一叠小票,最显眼的就是两张奶粉票,然后还有些零零散散的工业票、粮票、棉花票之类的。这位还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准备得这样充分。

昭明来之前打听过行情,大概知道这些票的价值,就用一小袋糯米换了奶粉票,又用那些水果换了钱、棉花票和几张细粮票。

别的票都好买到,只有奶粉票不好买,得是县里户口的女同志,拿着县里给的孩子出生证,每个月领一张,一共领六个月。所以一个新生儿也就六张,市面上特别少,供不应求。

要不是市面上的糯米同样稀缺,而且昭明说死了得用奶粉票换,这大妈都舍不得拿两张奶粉票出来。

这些果子的个头都大,一下就把大妈的大容量麻布袋子装满了。她尤嫌不够,又花钱买了一块肥猪肉,还特别热情的让他快点去早市上,否则等到七八点人就散了。

大妈拿着袋子大摇大摆的从巡逻队的边上走过去,昭明可没有这样的胆气,从小巷的另一头走,路上问了几个人,才算找到早市的入口。

早市已经有点后世的流动菜市场的感觉,来卖东西的大都是附近的农民,家里的东西有多的,就挑着担子过来。大都是家里自留地种的果蔬,也有自家做的副产品,本地常见的榨菜、咸菜、辣萝卜更是不少。若是鸡蛋、鲜鱼和肉,那基本是一下就被买干净的。

农民自己做的草帽、草鞋、竹筐之类的也卖得不错,还有农村妇人自己织的土布,便宜还耐用。

县城里的人工资高,手里都有钱,就是没票,所以想要改善伙食就得来自由市场买些不要票的高价食材。

昭明也找了个角落半坐下,把大竹筐打开一小半,露出点红色的果皮,也有果香慢慢透出来。

嗅觉最灵的几个很快就围上来,睁大眼睛看里面的东西。

小同志,东西怎么换?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问了。

钱也行,票也行,不挑。里面还有上好的糯米和全肥的猪肉,所以我想换些红糖。

昭明从底下把白生生的肥肉扒拉出来,干干净净一大块肥肉一下就把大家的眼睛给吸引住了。虽然城里人每个月都有供应猪肉,但肥肉难得,得是杀猪的关系户,人家才把肥肉留给你。

这年头的杀猪匠,真是比公务员还体面还有排场。

还有糯米。咱们过年,总得有年糕、炸芝麻糯米团子看看,都是上好的糯米,你在供销社里要是没个关系,连看都看不见。好不容易半夜爬起来排队排到了,没货了,你还不能气。

大家被他说得心动,一想快过年了,是该准备些东西,都挤着看。

小同志,你有多少?

不多了,就六斤肉,之前还有些,换了奶粉票了。

小同志,实话说,红糖我是没有,不过我有这个。中年男人拿出一个小口袋,从里面倒出一粒微透明的红褐色块块,这是我亲戚从山东那边寄过来的驴皮胶,这里还有二两。若是论滋补,这比红糖好呢,就是咱们县里医院都不好买到。

昭明有些心动,两人讨价还价了一会儿,用一斤肉和一个苹果换了这二两的驴皮胶。中年男人还拿三块钱和两张粗粮票换了点白米。别的人也没有红糖,阿胶也没有,就用钱或者票换了那些看着就新鲜的大果子和剩下的东西。

市面上的水果不多,县里还只是限量供应些长相一般的有些发干的桔子和梨,最多的是瓯柑,可以一直放到年后,就是果皮会变得皱巴巴老太太一样。昭明拿出来的新鲜果子就很受欢迎,一会儿让人换完了,就剩下半袋子白米。

昭明收拾了东西准备走了,一个年轻女人走上来。

小同志,你看这东西换你的米,成么?

看到女人打开的袋子,昭明吃了一惊,因为里面既不是钱和票,也不是什么吃的,而是一支水头极好的飘绿翡翠镯子。

这是真东西,怎么也能卖个十几块。我想换你的米,还有奶粉票。女人紧紧抓着自己的袋子。

昭明沉默了一下,把奶粉票拿了一张出来,还有剩下的白米,全给了她。

谢谢。女人抓着袋子,像是受惊的兔子一样很快消失在角落。

昭明则背着空荡荡的竹筐,从另一头走了。

七点的时候街面上已经没有闲人,上班的上班,料理家事的料理家事,昭明去了商业街,那里什么都有,各种各样的国营商店,还有一个四层的百货大厦,是县里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市民们能在那买到大部分需要的东西,只是要钱,要票。

这时候他已经用湿毛巾把脸擦干净了,乱糟糟鸟窝一样的头发也梳理好,直起腰,又是一个精神帅气的棒小伙。

他拿着几个空瓶子打了半斤的花生油,酱油醋一斤,盐和白糖一包,又添了一包针线,两盒火柴和一捆蜡烛。用棉花票换了三斤的新棉,用布票换了四尺深蓝色耐磨的机织布,用工业票买了一个小的保温壶和牙膏牙刷,还用奶粉票换了一包奶粉。

还有女同志用的雪花膏、蛤蜊油、木梳,抹伤口的红霉素软膏,几个好口欲的同志托他买的大麻花、龙须酥等高价点心,甚至是粉笔、空白本子、铅笔、墨水等。

昭明买了东西没有立刻走,他找个国营饭店吃了一顿,今天居然有烧羊蹄,他就点了一盘,准备好好得吃一顿。谁知道吃到一半人家国营饭店说自己要关门了,打烊,麻烦昭明速度吃。

虽然知道国营饭店的尿性,但真的是不知道说什么好。总觉得服务员不应该是这样的,哪怕给点笑容呢?这么拿扫帚赶没吃完的客人真的没问题吗?给钱的。

然而从北到南,这些人仿佛一个老师傅训练出来的,一模一样。

可能错的不是世界,是我吧。

等到了六点,昭明又去一次三石桥下,这会儿的人没有早上的多,但东西不少。这次他是顾客了,两手空空转悠,哪儿人多就凑上去看看。运气不错,他终于等到了心心念念的红糖。

据说对方的村子就有一个红糖作坊,村里集体种甘蔗,每次收成之后有多的就会发给村民作为福利,家家户户不缺红糖吃。

昭明就换了半斤,再多边上的人就不乐意了,他们也等着买呢。昭明就问了这人的村子在哪,别人那里还有没有多的红糖,跟他约好了什么时候再换。然后他还换了些藕粉、莲子,农民自己种的小米、野山菌等东西。

后来还来了一个带着活鸡的年轻人,三只活蹦乱跳的本地鸡,两只老母鸡一只小公鸡。

活的老母鸡特别受欢迎,大妈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养了两年的老母鸡了,吃得又好,是上好的炖汤材料。这不,一个说家里有准备生娃的媳妇,需要老母鸡的鸡汤,一个说女儿刚生了娃,也要老母鸡炖汤,她两个就跟约好的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把两只老母鸡给分了,你一只我一只。

等到昭明反应过来,他只能买了小公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