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1 / 2)

帝国霸主 龙灵骑士 7797 字 2019-04-19

了命的工作,整体可靠性一般的重型坦克,在李乐的心中很不受重视。

李乐和勃劳希契的想法很像,他更愿意用空军配合起来消灭对手的重型坦克,而不是开发一种拖累己方后勤的庞然大物。

在李乐的心里,他觉得完美的坦克,应该是装备一门88毫米口径火炮的t44或者t54坦克。

结构简单便于生产,火力强劲并且毫不浪费坦克车重。那种让一辆将近60吨的坦克扛着一门88毫米口径的火炮的做法,简直就是在资敌

要知道t34扛着85毫米口径火炮的时候,重量才勉强到了33吨。

而虎式坦克扛着88毫米口径的火炮,重量大约是两辆t34坦克。

至少在火力效率利用上,德国的重型坦克做的并不好。或者说88毫米口径坦克炮十足的毁伤威力,被严重的浪费了。

相应的,如果削减虎式坦克侧面和后面的装甲,换取更好的机动性还有可靠性,绝对是一笔值得交换的买卖。

“苏联人的坦克采取了倾斜装甲,同等条件下防弹性能比我们的坦克好了一倍。”李乐谈妥了4号坦克的生产之后,说起了有关t34坦克的事情。

勃劳希契不知道元首是从哪里得出的情报,他更感兴趣的是,敌人是不是真的装备了更新的坦克。

“倾斜装甲”听到了这个新的词汇之后,陆军总司令皱起了眉头来,他担忧这种元首说的坦克,会在未来针对苏联的行动中,给国防军带来麻烦。

“对方的坦克装备了76毫米口径的火炮,而且装甲比我们的4号坦克更厚。”比起那个死掉的元首,李乐在这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也许真的那个元首在其他方面比李乐要强,可是他却无从得到自己对手的真正信息。

相反,原本的那个元首经常错误的估计形势,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

比如说错误的估计了苏联的真正实力,将德国拖入到了苏德战争的泥潭,却没有做好任何准备。

德国的工业体系原本就不强,结果还没有进行全面的战争动员,一直到败局已定的时候,才草草的开始了战时生产体制。

“我的上帝,苏联的坦克装备了76毫米口径的火炮”勃劳希契有些不相信李乐的话,他不敢相信自己的对手已经强悍到了如此地步。

虽然在法国境内,德国人遇到了很多威力强大的法国坦克,比如说可怕的b1型重型坦克。

这些坦克同样装备了口径巨大的火炮,给德国装甲部队带来了很多麻烦。可是在德军指挥官的眼里,法国显然是强大的国家,苏联始终在工业上要略逊一筹。

“是长管的76毫米口径火炮可不是法国人的那种支援步兵的小短管”李乐纠正了一下勃劳希契。

眼前的陆军总司令愣了一下啊,然后看向李乐:“我的元首,这就是您要停产3号坦克的原因”

在陆军,或者说德国的坦克设计师们眼中,3号坦克是快速坦克,专门用来驱逐对方坦克战车的“反坦克角色”,而“体形笨重”的4号坦克,实际上是用来支援步兵用的。

可是现在看来,3号坦克明显无法适应自己驱逐对方坦克的角色。至少在法国战役内,3号坦克的坦克炮就遇到了火力不足的问题。

3号装备的50毫米口径高速火炮,对敌人的重型坦克毁伤能力有限,甚至有的时候反过来要4号坦克来掩护才行。

如果说,苏联人装备了更厉害的坦克,那么3号坦克必然会显得过时。在这个情报的前提下,元首要停产3号坦克,理由似乎变得很充分。

“我的元首,您是从哪里得的苏联新型坦克的消息的”勃劳希契想了一下,然后开口问道。

“这并不用大惊小怪,在法国战役的时候,我们的坦克就不如对手了。”李乐看勃劳希契似乎相信了自己的话,开口笑着说道。

勃劳希契点了点头,法国的b1坦克给他和他的装甲部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7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已经在战场上显得过时了。

过时的不仅仅是反坦克炮,还有德军装备的主力坦克2号还有38t。这两种坦克装甲薄火炮口径小,已经不太适应未来的作战。

可惜的是,眼前的元首似乎不太看好接替2号坦克还有38t坦克的3号还有4号。

“我的元首,既然您愿意保证4号坦克的产量,那我也会代表陆军支持您的决定,优先装备4号坦克。”

作为一名穿越者,李乐知道用4号坦克改装成75长身管火炮的h型和j型,对抗t34不过是权宜之计。

他需要的是一款火力惊人,瞄准系统和正面装甲足够的新型坦克。这种坦克使用4号差不多的底盘,略微的改一下就好。

理想的样子,就是t54之类的中型坦克。装备88毫米口径反坦克炮,如果有需要可以改成更强大的105毫米口径反坦克炮。

凭借正面厚重的装甲,还有精良的光学瞄准器,加上德国装甲部队的精英车组,用数量和配合来大量歼灭苏军的坦克。

在他的计划里,空军的对地攻击机配合上坦克,能够大量的歼灭苏联有生力量。有利比亚的石油供应德军可不怕和苏军不成比例的消耗下去。

一旦利比亚的油田到手,他就可以避免德军远征巴库油田的送死战略,变更巴巴罗萨计划,给苏军一个大大的惊喜。

历史上,因为资源争夺陷入战略被动的第三帝国,将摆脱被资源制约着战略的局面。陆军将领将能够独立的拟定作战计划,用更合理的安排,来歼灭更多的苏军。

李乐知道苏军的底蕴,也从后世的情况分析出了苏军的底线。实际上二战虽然是苏联赢了德国,可也仅仅是赢了一线而已。

如果德国能够在前期多歼灭300万左右的苏军,那斯大林也就输掉了战争,即便是有美国给的援助,也翻不了盘。

“我需要你召集将领,召开一个武器装备发展会议。”李乐见暂时得到了勃劳希契的支持,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来:“我需要抓紧时间生产士兵需要的武器,越多越好”

“如您所愿,我的元首。”见元首有心来增加陆军的实力,勃劳希契没有理由拒绝。

而且他虽然听说了元首在巴黎遇刺的消息,可他当时并不在现场,当然也就没有怀疑李乐的身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