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5(1 / 2)

又是一张满分的考卷”卢植惊讶道。

刘辩也看了过去,只见考卷上的名字,正是郭嘉刘辩看着蔡邕,想看看蔡邕会给郭嘉多少分。

蔡邕正思考着要给多少分,却见试卷之上,有一块小小的污渍。

“恩这是什么”蔡邕眉头一皱。

“是酒渍吧”一边的卢植道。

蔡邕拿起考卷闻了闻,果然有一股刺鼻的酒味。蔡邕眉头一皱道:“怎么还携带水酒进场了这可是国家大事,岂可饮酒”

此时的科举,还并未搜身,不想郭嘉居然携带了酒水,并且还在考场饮酒,将酒水渐到了考卷之上。引得蔡邕所不喜。

刘辩摇了摇头,看来此次的基础检测,第一名是虞允文无疑了,郭嘉这是输在细节之上啊。

果然,蔡邕脸色一沉道:“此人虽有才华,但行事孟浪,不足以大用,便给个九十九分”

蔡邕打完分,便继续去改阅其他的考卷,刘辩也回去休息。

第二日,洛阳城校场之上,又继续开考。

不过策问与诗赋,却与先前的基本功大不一样,策问是自己对政治等各种方面的见解,而诗赋是考验其才华。

一千多学子6续进场,拿到考卷却是一脸懵逼。

策问:

对当今的形式如何看待

如何对付逆贼董卓

科举的利害,有何改进的办法

三选一即可。

诗赋:

以当前自己心情作诗一

以当今天下的形式赋诗一

以秋为题,赋诗一

同样是三选一即可

这题目,自然是刘辩亲自所出,诗赋暂且不论,策问三题,却包含着各个方面,先当前的天下形势,却是考验其眼光,对如何对付董卓,却是考验其智谋,而对评价科举,则是考验其政治眼光。

这三题,却是涵盖了各个方面。

收到考卷的众人,有真才实学的还好,思考一番后,便开始答题,而无真才实学的人呢,则是抓耳挠腮,毫无头绪。

不过有的人却也聪明,虽然说不出什么见解,但提笔就是对刘辩一通赞美,把刘辩直夸到天上去,比如当天天下,陛下系统之势已经明了,比如天下生平,董贼旦夕可灭云云

一时间,无数学子化身后世考生,就好似做政治一般,一头雾水,却是对着国家一顿夸。

只有虞允文,郭嘉二人,提笔思绪间,洋洋洒洒写下自己的见解。

甚至虞允文写完对天下形势的见解之后,又开始写对付董卓的办法,浑然无视三选一的前提,而另一边的郭嘉也不逞多让,只见他也是开始写第二道对付董卓的策略。8

第160章金榜题名

很快,一日又过去了,一众考生皆离场,考卷再次送到刘辩的桌案之上。

这次刘辩可没有一个个的查看,而是单独挑出了虞允文,郭嘉二人的考卷,刘辩又思考一番,又检出了张意的考卷。

果然,郭嘉虞允文二人,六道试题全做,三道策问,三篇诗赋,写的极其工整。而张意,三篇诗赋写的洋洋晒晒,华美无比,倒是策问只写了关于科举的见解。

“这张意只算是个政治人才,智谋军略方面却不行”刘辩摇了摇头,将其他的考卷放到一边,在拿起虞允文的考卷。

以虞允文的才华,三篇诗赋写的自然是大气磅礴,华美的诗句,让刘辩看的心中暗赞。

不过刘辩可不在乎诗赋,策问才是考验人才的关键。

先是天下的形式,虞允文逐一分析:“天下势力,当前推董卓,但董卓暴虐,必不能长久,不久之后其麾下便会离心离德。其次便是陛下,陛下麾下,良将如云,谋士如雨,坐拥洛阳并州二地,只需潜心展,待扫平董卓,以关中为根基,在逐一扫平天下冀州袁绍,四世三公,此时虽未显山露水,但凭借其在天下世家中的地位,将会成为陛下大敌其次袁术虽强,但为人暴虐,乃冢中枯骨,刘虞,马腾孔融等人,乃汉室忠臣,陛下可引为外援,其余诸侯则不成气候”

刘辩点了点暗道:“将天下的形式说了个大慨,不愧是虞允文”

第二篇对付董卓的方略:“董卓残暴,要不了多久便会离心离德,陛下只需在内休养生息,养兵练兵,在外联合长安忠臣,以马腾等为外援,不出三年,董卓可灭”

第三篇则是分析科举,虞允文先分析科举的利弊,随后给出自己的见解。

刘辩点了点头,这份考卷刘辩也挑不出任何毛病,若是由他打分,也将是满分,不过打分的事情,刘辩已经交给蔡邕等三人决定,刘辩也只是在殿试上颁布前三甲的名额。

刘辩在拿起郭嘉的考卷看了起来,其内容与虞允文的大致相同,在对付董卓的策略上,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先是以自身展为主,随后等待天时,结合外援而攻之。

而关于科举方面,郭嘉也写出了自己的见解,不过与虞允文相比,却没有那么细致。可见虞允文的政治还在郭嘉之上。

而关于天下诸侯,其他方面,郭嘉与虞允文的基本一样,但在袁绍方面却不一样,言袁绍自大自负,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虽然之时能够强大,但却不足为虑。

看完三人的考卷,刘辩又翻看其他考卷,却见大多策问都是赞美之词,针砭之语却是少之又少。

刘辩眉头一皱,对着卢植等人道:“夸大赞美之人,一律不予录取,录取以策问为主,其余为辅另外在参考举荐人户数多寡”

“是陛下”

蔡邕等人批阅卷宗也是十分恼火,前面的墨义,帖经等做的很好,但策问诗赋等考验真才实学的却是一塌糊涂。

“若是达到标注的不足百人,那就罢了,只可宁缺勿滥,不可宁滥勿缺”刘辩再次叮嘱道。

刘辩也没想到,参加科举的足足有千余生,但达到标准的却不足百人。不过还好,有虞允文,郭嘉二人加入麾下,却也能使阵容更加强大。

几日过后,蔡邕三人日夜审核,终于则其智者九十七人,请示过刘辩之后,以皇榜书其姓名,张贴于皇城外墙之上。

顿时,百姓考生纷纷围了上去。

前三甲,第一的名字赫然是虞允文,第二名郭嘉,第三名张意

其后九十四个名字密密麻麻的分布着。

榜上有名的自然是欢喜雀跃,榜上无名的自然是一阵哀伤。

但有的人却也不服气了。

“怎么没我的名字,我哪一题没写,这其中肯定有诈”一个胖子愤愤不平骂道。

“切,我还不知道你,你大字都不认识一个,也不知用了什么办法,获得百姓举荐,你没提名,我看是在公正不过了,也好意思在这鸣不平”一个认识他的寒门穷苦之地顿时讽刺道。

一众考生在皇榜之前,形态各异,而前三甲之一的郭嘉,此刻却在酒馆中饮酒。

“奉孝,此刻皇榜已开,你就不去看看”一边,荀彧眼中含笑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