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4(1 / 2)

事,那啥本事是来阴的,也是一种能力,更何况还有考试,考验其真材实学。”

“就算有些人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科举的资格,将来国试之后,真的锦衣卫也会将其底细调查的清清楚楚,想要浑水摸鱼,根本不可能”刘辩摇头轻笑道。

对于科举,刘辩也还防了一手,对于官员,当然要慎之又慎,浑水摸鱼的人当然有,这些就算在怎么防备,也会有人以利益蛊惑百姓获得科举的资格,当然这不要紧,只要你有能力,有本事成为国士,将来有机会为官,刘辩自然会派遣锦衣卫,调查你的底细,到时候你是贤是贪,自然了然。

而若是没有能力,成为国士,就算你花费心思,获得科举的资格,到头来也只是得到一个荣誉称号而已,没有任何的作用。

丝毫不会影响大局

“陛下英明”荀彧拱了拱手笑道。

“这些读书人可精着呢,若是给了其权力,将来还不是成为世家豪强不得不防啊”刘辩叹了口气道。

“可是陛下为何还给了世家的机会呢,允许世家参与科举,甚至给了官员推荐的机会”荀彧疑惑不解道。

“文若你也出自名门之后,可曾让朕厌恶朕恨得只不过是剥削百姓的世家豪强而已,可天下总有贤才,世家子弟未尝没有贤明之人,这些人会理解朕的所以朕也给他们机会”刘辩一笑道。

刘辩定下的科举,自然不是只针对百姓,才有举荐之人有机会参加科举,而世家子弟自然也有机会参加科举。

世家是永远除不尽的,刘辩也只能尽量保证制度的正常运转,保证麾下官员的廉洁。

刘辩摇头一笑,翻看着卷宗,找了一阵,果然见到了虞允文的名字。

“好家伙,这虞允文居然有三百户人推荐,这可见其德行不错啊”刘辩故作惊讶道。

“这虞允文已经进了洛阳,臣也见过,确实是举止得体,谈吐不凡,是个人才”荀彧点了点头道。

此时科举即将开始,洛阳周边郡县的人才蜂拥而至,荀彧身为考官之一,自然见过这些人才,想必是虞允文的不凡,让荀彧记下了。

刘辩点了点头,以虞允文的才华,博得头筹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刘辩却也不急。

“对了文若,你说你当初有几个同窗好友,不知可到了洛阳啊”刘辩看向荀彧问道。

“陛下,只有一人来了洛阳,不过他听说陛下举行科举,故而心痒,想要与洛阳才子较量一番,硬是要去了臣的推荐名额”荀彧苦笑道。

“哦这到有意思了,莫不是郭嘉郭奉孝”刘辩眼睛一亮道。

“陛下也听说过奉孝吗”

“哦,却是听公达说过”刘辩含糊道。

“这么说,郭奉孝要参加科举了”刘辩微笑道。

“是的”荀彧点了点头。

“这样也好,参加科举,能考验其真才实学,就让他与其他学子较量一番吧,朕也看看,让文若推荐的人,有何不凡之处”刘辩正色道。

“此次科举,鬼才郭奉孝,南宋名相虞允文,不知道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刘辩心中暗道。

第158章开考

洛阳城,周边郡县人才云集洛阳,足有千人之多。各地人才紧缺,急需官员运转,于是刘辩大手一挥,当即下令科举开始。

此时已经是五月下旬,这一日天气晴朗,微风徐徐。

洛阳军营的校场之上,摆放着千余桌案,其上笔墨纸砚放置齐全。

造纸术,很早便有了,只是纸张粗糙无比,并且造价成本极高,根本不能使用。

到了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等就能制造出纸张,质量上也有了一些改进,但并未太大的普及,但也逐渐开始代替了竹简。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黑暗,造纸术也没有太大的发展,真正开始普及之时,还是隋唐时期。

刘辩考虑到科举之时,若是用竹简考试,则要消耗大量的竹简,阅卷也费时费力。若是使用布帛则又太浪费了。

可此时的纸张,还不能大规模制造,质量也不好,于是刘辩咬咬牙,于系统商城中花费两百积分,购买了宣纸的制造方法。

于是刘辩继汉数,陌刀之后,又有了一项伟大的发明,继蔡伦之后,再次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张真正大规模的普及。

于是后世对刘辩的评价,在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之后,又多了一项伟大的发明家的光荣称号。

对于刘辩的智慧,一众文武已经见怪不怪,刘辩拿出造纸术之后,蔡邕等文官,连忙召集刚招收的工匠,开始造纸。

果然,刘辩拿出的造纸术,仅仅用树皮等物,便能制造出精美的宣纸。这宣纸不仅洁白无比,而且薄厚适中,还散发着一股草木的清香气息。

“若是能用这宣纸制造书籍,该有多好啊这股清香,品读书籍,当能沁人心脾啊”蔡邕手持宣纸,一脸兴奋道。

刘辩神色一动,对啊,如今有了宣纸,到时候在购买印刷术,书籍可就不只是世家所有了,而文化垄断也就终结了。

“唉,若是抄书,费时费力,恐怕还难以普及啊”丁管摇了摇头道。

刘辩莫名一笑道:“两位放心,恐怕不久之后,纸书便能替代简书了,经二位一说,朕心里想到了一个办法能快速的制造书籍了”

宣纸一出,刘辩就立即拿来用于科举。

洛阳军队校场上,千余学子矗立,每个学子手持号牌,其上有些自己的名字和提前分配的号码。用的乃是刘辩创出的汉数。

一个个学子由军队监督,排好一条长龙。

荀攸则是相当于监考官,站在长队之前,审核身份。

“一号张意,一区一号”

“多谢荀大人”队伍第一排,一白衣青年对着荀攸恭敬一礼,走进一号区第一个座位。

荀攸点了点头,继续道:“二号沈风,一区二号座”

“三号吴魏,一区三号座”

“”

“四百三十二号,郭嘉,四区三十二号座”荀攸念到名字,眼中眯着一股笑意。

“多谢荀攸大人”一声清亮的声音响起,但言语中却无多少的恭敬,其中好似还有几分戏弄的意味。

郭嘉一身粗布黑衣,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嘴唇上留着淡淡的胡须,衣服十分整洁,可身上却有一股酒气。模样清秀英俊,一双眼睛明亮无比,透着睿智的神采,但脸上的皮肤却稍显苍白。

“咳咳”郭嘉轻咳几声。

“快进去吧”荀攸眼中透着一股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