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2 / 2)

李承乾说的这些李世民都没有反对,往年发生灾情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去办理的。

李承乾闭了闭眼有继续说道:“并且臣需要陛下下罪己诏。”

李世民听到这话不由的震惊的瞪大了双眼,好半晌才继续的说到:“承乾,你什么意思?”

“陛下没有听错,儿臣需要陛下下罪己诏。告知天下。”

李世民握紧拳头到:“李承乾,你应该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吧?你要朕下罪己诏?你怎么想的啊。你就让朕怎么丢人现眼吗?”

“敢问陛下知道黄河两岸的堤坝为什么会如此不看一击吗?”

李世民不知太子为何会突然转移话题,但此时李世民也不由的跟着李承乾的思路往下:“为何?”

“因为陛下手下的官员拿山石充当青石啊。乃至黄河两岸的青石堤坝都是摆设。”

李承乾无奈的说道:“更何况儿臣还没有说您需要下什么罪己诏,您怎么这么急躁?你需要将所有的事情全部推到李珏的身上。并且一口咬定你不知情。是您识人不清。”

李承乾呼出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并且陛下为了安稳人心,派遣储君前往灾情地区安稳人心。”

“朕如果不同意你应该怎么办?”李世民此时的手在衣袍内紧紧的攥着,他是帝王不应该将自己怯弱的一面漏出来。

便是在自己的儿子面前都不可以。

尤其这个人还是太子。

李承乾听到这话,自己大大咧咧的坐在李世民的下手道:

“你除了能派太子还有谁?吴王?现在他不插手朝政。魏王,孤想你也舍不得让你三儿子去这种地方受苦。蜀王,倒也不是不行,但是蜀王的性子也太过软糯恐怕撑不起来。

其他的也挑不起大梁。你说你还能派谁去。”

李承乾这么一顿说下来,李世民发现还真的就像是太子说的那个样子。自己除了派太子去还真的没有其他的办法。

李世民皱着眉语气不善的说到:“你怎么知道朕不舍得青雀?你又不是朕,如何只能朕的想法?”

李承乾听到了这话更是嗤笑了一声说道:“呵,魏王身宽体胖如果日夜兼程赶往灾区,魏王肯定是受不了。怕是还没有到灾区自己就先倒下了。魏王还不如吴王,至少吴王还有过赈灾的精力。”

李承乾背过身去,缓缓的说到:“魏王从小长大出过长安没有?连长安都没有出过大臣们放心让魏王去赈灾?”

“朕可以派遣钦差大臣前往。”李世民硬巴巴的挤出了这么一句。

李承乾听到这话差点都没有笑过去:“陛下,儿臣还不知道你这么天真。你心里到底在期望什么?现在没有发生兵变都是因为你前些年治理的好。百姓愿意相信你。”

“三个州的百姓陛下能够弃他们于不顾吗?”

不能,李世民身为帝王不能放弃自己的子民。李世民励志于做千古明君,更是要做青史留名的皇帝。若是因为赈灾的事情发生兵变。那李世民与前朝的那些暴君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李承乾眼见李世民越加的动摇,又不由的劝导:“不说其他,儿臣好歹也有些赈灾的经验。太子亲临也会比其他皇子王爷去要好。”

“承乾,朕也可以亲往。”

“陛下如果出事了这么办?置大唐于何地?难不成陛下忘记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吗。”

李世民想说自己死了太子也可以名正言顺的继位,可看着李承乾红了的眼眶这话怎么也是说不出口的。

“朕可以……”

李世民还没说话李承乾抬手打断了李世民接下来话:“儿臣此去灾区心意已决。还请陛下恩准。”

“承乾。”李世民厉声的喊道,李世民想要拿出严父的态度来让李承乾知难而退。

可……

李世民知道,太子前往是权衡利弊最好的选择。不光是太子能够安抚流民的心更是因为太子又更有数次带兵的经验。

立政殿内李世民与李承乾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唯有香炉缓缓生出的香烟让人知道殿内的场景并不是固定的。

半晌之后,李世民仿佛下定决心之后才开口的说道:“朕将李硕拨给你护你周全。三洲附近的将士也随你调遣。太医院的太医与药材都随你带走。朕也会赐予你尚方宝剑遇到奸佞之臣有先斩后奏之权。见尚方宝剑如朕亲临。”

李世民一口气说完这话,默不作声了起来。

李承乾也只是向李世民弯腰扣头谢恩。

父子两个默默无言,李承乾要走的时候李世民忙的在后面喊了一句:“承乾,朕让李硕前往是真的想要护你安全。并非是想要监视你的。”

李承乾听到这话步子一顿:“儿臣知道了。”自己刚刚听到李世民要将自己的心腹拨给自己。第一个想法便是这个人是李世民派来监视自己的。

从贞观七年之后李承乾手中的权利开始一再被李世民压榨,仿佛已经好久李世民没有给过太子这么大的权利了。

毕竟给了自己这么大的权利。

李世民如果下了罪己诏,自己又用这三洲的士兵作为清君侧的起点。

这样也正顺理成章。李承乾背着手走出立政殿看着阴蒙蒙的天空,喃喃道:“老天,你为何要如此的无情。”

李承乾问得这话不会有人回答他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