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魏王不如太子(2 / 2)

“放肆。”李世民喘着粗气,一把将棋盘掀翻。

一个两个的都认为自己宠幸魏王,自己哪里宠幸魏王。

父母爱护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错?何况魏王喜好文学,在魏王府招揽一些落榜的学子又何妨。

面对暴怒的李世民,魏征并没有感觉到害怕,而是继续说道:“陛下,魏王在皇长孙的洗三礼上像是喜好文学吗?陛下可否知道如今朝中有一半的人偏向魏王?”

“那又如何?魏王告诉朕了,是想要与王卿共同商议文学。”

魏征现在十分的无语,自己都已经说的这么明白,陛下怎么还这么执迷不悟以为魏王就是商讨文学呢。

魏征的语气也不免的加重:“陛下,当年的天策府不也是用的这个理由吗。”

“魏征,你不要以为朕不敢处置你。”

“陛下现在就听不下去进言了吗?”魏征压着火,给李世民阐述了这一句话。

李世民刚要起来的火瞬间被浇灭了下去,魏征刚刚就说过,自己现在越来越听不下去谏言。刚说完没有一刻钟,现在可好了。直接证实了这句话。

魏征跪在地下语重心长的说到:“陛下,太子如今年龄见长。太子幼年做了多少为国为民的事情?为何越大太子对于国事民政的事情很少在主动的发表自己意见?”

“太子在大殿上商讨国事的时候都说陛下询问的时候太子才说。太子为何?从秦朝开始便有始皇与长子扶苏之事,古往今来这么多的例子还不够警示陛下的吗?”

“陛下抬举魏王是想让魏王日后做太子的左膀右臂。可现在呢?陛下这个做法是让魏王给太子做磨刀石还是让太子给魏王做磨刀石?”

“朕没有这个意思?”李世民烦躁的说道。

魏征将自己头顶上的乌纱帽摘下:“陛下,现在的做法就像是养蛊。胜者才能做皇。”

“太子才是为国为民的君者,臣说的全部都是自己的真心话。”

李世民起身扶起魏征,李世民心中也是五味杂粮。

他自然是知道自己的大儿子是何等的优秀,改良武器,制造沙盘,创造掌中雷,参与防治天花,治理灾情。不仅如此,自己的这个大儿子还公正过了头。

墨询从承乾六七岁的时候便投在他的门下。在承乾当了太子之后,没有经受住权利的诱惑,私自买卖官爵。还是承乾亲自监督的行刑。

反观魏王,他门下的幕僚知法犯法克扣百姓魏王反而庇佑自己的门生。

单单这一点魏王做的就不如太子,但李世民心里还是在为李泰开脱。觉得李泰还小,不像承乾经过太上皇的悉心教导。承乾当年一开始被太上皇接到身边抚养一开始是为了日后给李承道当一个左膀右臂。

但是承乾所彰显的聪明才智却让太上皇不得不早做打算。

魏征看着因为自己一番话陷入沉思的李世民,便知道是因为自己的话起了作用:“陛下,身为皇子便不能以年纪小作为借口。身为皇子更应该遵守法律,以身作则。”

“魏王为了招揽人才,甚至将一些触犯大唐律令的人招揽至自己的门下。单单是这一点,魏王便比不上太子。”

李世民揉了揉自己的眉心:“魏王如今在朝堂有众多的人支持,太子在朝堂孤立无援。”

听到李世民说的这话,魏征不由的唾弃起了面前的陛下。

感情陛下不是不知道,而是自己在装聋作哑啊。

“陛下何处此言?太子现在一再退让是不想让权利伤了你们父子两个的心。太子想要父子和睦。若是说太子在朝中孤立无援才是笑话。”

“朝中有许多的大臣仰慕太子,太子只不过不予大臣们在私底下往来。太子不仅得臣心还得民心,陛下可记得山东灾情?”

“朕记得,当年太子还不大,便自请前往山东赈灾。”

魏征说道:“微臣打听过,当年山东大灾过后,许多人家里便给太子立了长生牌,日夜供奉。更重要的一点太子最得民心的地方是山东。”

李世民听到这话眼皮子不由的一跳,山东是孔孟之乡。最注重礼制,如果自己废掉太子改立魏王。怕是山东的百姓是第一个不愿意。

李世民想通这一个关节之后,笑着说道:“不知道爱卿给朕说的这些是以朕的臣子,还是太子太傅说的这话呢?”

被反问的魏征不慌不忙的说到:“微臣说这话只有公心没有私心,何况古话也说过: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微臣只是站在大唐的角度上考虑。”

李世民笑着说道:“这个人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