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先礼后兵,都要发兵(2 / 2)

“说说你怎么想的。”李世民道。

李承乾看了一眼李世民发现她并没有动怒的迹象,暗自松了一口气:“侯君集是跟着阿耶从玄武门之变过来的,这两年侯君集的评价不怎么好可阿耶并没有抓住他确切的把柄。”

李承乾没有说完的话,李世民也明白自己儿子是什么意思。

如果侯君集并没有犯罪的心思,自然在战场上也不会"做出什么出格之举。但如果在战场上有了什么不合时宜的举动,李世民便会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将侯君集处置。

另外一点就是侯君集的带兵能力确实是出类拔萃的。大唐之中,除了李靖李绩之外李世民还是比较倚重侯君集的。

“这件事情朕会考虑,派遣将士出兵命日朕会在大殿上公布。”

“阿耶圣明。”

李世民:“别油嘴滑舌的。朕不吃你那一套,你今天晚上好好的想一想。免得明日又有人不长眼。”

李承乾:“儿臣遵旨。”

太子说的对,高昌国地理位置特殊无论是什么情况,高昌国的国土必须归入大唐的版图之下。

第二天清早,李世民在大殿上便极力地痛斥高昌国的所作所为。

听说这件事情的武将们也不由得站出来向李世民请战。平常时候一些能蹦哒的大臣在这个时候也不蹦哒了,这个时候倒是一致,对外请求李世民出兵。

像程咬金他们这些人,虽然不带兵在战场上厮杀。但确确实实的与边疆的将士们有同袍之情,身为大唐的将士,没有死在战场上,反而被人截杀。如果不进行为他们复仇,大唐的脸面又何在。

御史倒是觉得高昌国的做法是打了大唐的脸面,身为番国,就理应有番国的姿态。陛下召见不觐见不说,这两年的进贡也停了。

这不妥妥,昭然若揭的狼子野心。

大唐是礼仪之邦,不予他们见识。可高昌的枪都扎在大唐的身上了还不知道反抗。那就是傻子了。

李绩跪在地下说道:“陛下高昌身为蕃臣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臣肯请陛下发兵。”

其他的武将也随之请封。

李世民:“侯君集,薛万钧上前听封。”

“臣在。”

“朕授命你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为副总管,率步骑数万及突厥、契苾之众征讨高昌。”

“臣等领旨。”

李世民见李承乾没有反驳,心下松了一口气,如果他大儿子吵着闹着要去前线征战,还真没有办法制止。

高昌截杀大唐将士是自寻死路。李世民在早些年的时候,便想将高昌收入囊中。但因着各种事情,并将这件事往下放。

如今没有想起高昌,他倒是在自己的面前作死蹦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