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人不风流枉少年(2 / 2)

李承乾拿起桌子上的酒杯给李世民看来一下:“阿耶,酒壶只有一个。酒杯或者有无数个。儿子没有这么的傻。”

李承乾的意思十分的明了,他不可能只将一张王牌放在楚逸这里。

李世民乐呵的说道:“看来承乾是心有成竹了?”

“阿耶,只看到楚逸当上了三品驸马。就没有看到儿子在北境当中提拔的其他人吗?”

李世民说到:“你就不怕朕将你的势力连根拔起?”

“阿耶没起废太子的念头之前。儿子发展自己的势力阿耶不光不会生气,阿耶更会帮助儿子发展自己的势力。”李承乾心有成竹的说到。

李世民听到自己儿子说的这话,心中不由的感叹也不由的欣慰。儿子与他还是父子亲情偏多一些,君臣之间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情况的出现。

身为皇子,哪一个不是将自己的势力瞒的紧紧的,唯恐别的人会说结党营私。

承乾从小时候开始就一直将自己发展了什么势力说明白。

从来都没有瞒过自己,万一真的是那一天承乾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恐怕也是自己的问题。

“阿耶,你认为世家真的会这么轻易的答应重开科举制?”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世家同意一则是因为世家庶子能有了出路,另外一点也是世家狂妄自大觉得寒门子弟不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威胁。”

李世民站起身扣住面前的酒杯,带有教训的意味说到道:“承乾,你要知道寒门用的顺手就是一把利刃。皇权相权,世家寒门,文臣武将日后都会成为你要学习的制衡之道。”

李承乾腻歪的歪在李世民的背上:“阿耶,这不是有你来吗。日后有大把的时间来教授儿子不是吗?”

“多大了还这么的腻歪,嫌不嫌丢人。”李世民的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声音却带着无限宠溺。

李世民也十分的怀念现在的这个场景,要知道自己儿子已经好长时间都不给自己这么熟络了。

“承乾,你觉得这次科举由谁主持又有谁为辅?”

“阿耶,你心里都已经想好了人选不是吗?这一次世家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恐怕会在科举上做出什么小动作的事情,按照我说啊阿耶不如现场出题。”

李世民轻敲了李承乾的脑袋,随即无奈的说到:“你都说了要放长线钓大鱼,你这鱼还没有上来。怎么就先将鱼儿的粮食给拿走了呢?”

“儿子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李世民听到自己捣鬼的话不免的乐呵了起来,说到:“要是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怎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承乾人不能光看到表面的事情。光看表面会害了自己的。”

“儿子受教了。”

“没事,你还年少正是年少轻狂的事情。你不是有句人不风流枉少年?朕怎么没看见你风流啊?”李世民乐呵呵的打趣道。

在李世民的意料之中,李承乾听到这话瞬间炸毛了起来。

“阿耶。”

“好好好,朕不说了,朕不说了。”

这件事情怎么说呢。长孙冲嘲笑李承乾现在也没有一个通房,李承乾便写出来天因著作生才子,人不风流枉少年。李承乾这话的意思是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做一些有一样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受礼法的限制。以免辜负了美好的少年时光。

风流而不下流。

李承乾正是用这一句诗句指责长孙冲的一味放纵和自己的堕落。身为长孙家的嫡子,不努力读书也就罢了整日沉醉在花坊之中。将自己的精力白白浪费子啊了花前月下,光在华方当中长孙冲便已经制造出许多的沾花惹草的风流韵事。

好好的人生都被浪费掉了。

李承乾的这一句诗句也被诸位才子争相模仿,在那个时候众人才想起来太子不仅是经历过战场的洗礼。更是在幼年的时候就有神童的称号。

太子当年写的诗句都能出一本诗集。当时在山东灾情的时候,有才子想要请李承乾写一首诗句。

李承乾当时只写下四个字李郎才尽字词。

众人当时还以为太子所写的那些的诗句是其他人的代笔,专门给太子造势的。

可太子随手一篇的诗赋又让众人赞叹不已。后来人才知道太子纯属是看不惯那名才子的所作所为,才写下那字,刚巧那名才子也姓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