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预防天花之初(2 / 2)

李承乾收到孙思邈主任封信的时候都乐的没边了,天花啊,终于有能预防的方式来。

这个方式虽然是冒险但是只要成功了,一辈子都爱你不用出痘。这个方法怎么能让李承乾不兴奋。

“阿耶,你看。”

李承乾将孙思邈寄来行医记录在交给李世民观看,李世民也是不由的在感叹孙思邈就是国的福星。天花如果能防治,大唐就会少了一些的危害。

“承乾这可是真的?”李世民询问的声音都带着些许的颤抖,心情怎么能不激动。

天花啊,得了天花一家老小活下来的记录也十分的渺小,大唐人人都能不惧怕天花,他们大唐强盛指日可待。

李承乾在翻开一页指给李世民看:“阿耶,你看。这个方法是有效的。如果能找来马上痊愈病人的豆荚的汁液是不是更保险一些呢?”

李世民听这话也不由的点头,让王德抄录了一份送到太医院中。让太医们在细细的研究一番,天花能预防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大好事。单凭这一件事事情便能让他们一群的医者名流千古。

“"承乾,你说…”

“怎么了?”

李世民猛地想到自己这个儿子千好万好,就是一个心太软,要是让她知道自己想要用牢里的死囚实验天花的结果恐怕有的闹腾,在私下里举行吧。

儿子让他坦坦荡荡的当个明君就好。

李世民将到嘴的话咽下去,随即说道:“上一次你说开恩科?你来详细的说一说。”

说起这个李承乾就来了精神大唐以前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主要是依靠察举、举荐和征召三种方式。三种方式也有利有弊。

“咱们现在选举的人才的方式一个是科举另一个是明经取仕。这里两个都是对儒家选举的方式不同。儿子认为既然是科举取仕就要公平公正,像是以前的举荐通通就不要了。”

李世民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自己大儿子就是有远见,小小的年纪有这种见识,还是他教导的好。李世民这个不要脸的,大多时候都是李渊帮忙教导李承乾,现在这个时候说李承乾是他教导的了。

李承乾一遍说过文举,又提到武举:“阿耶,"咱们大唐可不能重文轻武。免得到时没有封疆大臣镇守边境。不如咱们设立武科,即在科举考试同时进行武举考试,内容涵盖骑射、步射、马枪、负重等内容。你看怎么样。”

“你的这些提议都不错,承乾你这个小脑袋怎么这么稀奇古怪的东西?”

李承乾佯装生气的喊了一声阿耶。

李世民在一旁哈哈的笑着,丝毫没有估计一旁人的心情。

“承乾,你…”

“阿耶,儿子也有疑问。”李恪出声说道。李世民不悦的皱眉,嘴上仍然说道:“恪儿你说说你的想法。”

被允许将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的李恪,笑意瞬间挂在了脸上:“阿耶,儿子认为单单是科举还是不够的。咱们也要联合世家,在地方举办书院让各地读不起书都能有读书的机会。”

“呦,咱们小三长大了。承乾你觉得呢。”

“儿子也觉得三弟这个想法甚好。”

李承乾没反对李恪说的这话,一个是从全国实施确实是困难,但是只要是在全国开展受益的是千万学子。更能让寒门的学子打破世家的屏障。

“好,你们两个就一人写一份折子,到时候朕在看。”

“儿子遵命。”

李恪心里这个高兴,从上一次事情过后,李世民再也没有给他派过什么任务。李恪心想着这一次他要好好的表现,争取让她阿娘也从宫禁中出来。李世民也是心狠,这一禁足就是将杨妃。禁足了三年不过禁足归禁足那一次的奖赏都没有错过杨妃。

不然在这踩高捧低的皇宫中,杨妃早不知道死多少次了。

李承乾只是将心中的想法写上些他们这个想法,还得交到三省六部去审核。就算将他们的这个建议通过,到最后还不知道改成什么面目全非的样子。

倒不如刚开始的时候就写一个条框,想要什么样的,从上面衍生便是。

不得不说,李承乾是一个会摸鱼的。李恪就不是勤勤恳恳的点灯熬油,天天琢磨着怎么将自己的奏折写的文采华丽用典恰当能让人一眼就看到自己的文采。

一个极其简单,一个看似文章华丽实际上中心点都是围着第一句话开展。李恪我的折子李世民看了一遍就将折子放下,转头研究起来李承乾的折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