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不立规矩不成方圆(2 / 2)

李承乾将手中的剑扔在了荒一的面前转身离去,李承乾知道荒一心里是用一个村子人的命作为垫脚石。但是李承乾不愿意用这种方法开战,这个方法一旦开了先河那和畜牲有什么两样?

甚至是连畜牲都不如。

“你说他们总想着开战开战,一点都没有想过大唐出兵能不能胜。胜了之后就倭奴那一个弹丸小国有什么?

大唐地大物博,他们怎么都想要出兵。承乾也好,武将也罢都想要出兵。就不能想一想国库的银子是不是够。”

长孙皇后在一旁细细的听着,前朝的事情她也略有耳闻。长孙皇后也不明白为什么李世民会不同意出兵。等到自己看过地图之后大概才理解。

大唐目前水军甚至都没有组建成功,大唐的主力大部分是在铁骑上。如果铁骑出海先不论水土不服的现象单单作战都没有发挥出来最大的战力。

“陛下,心中是怎么想的。”

“朕,朕能怎么想。满朝的文武都在上折子逼迫朕发兵。就连承乾也跟着来凑热闹,你说说一个弹丸小国值得太子这么费心?承乾还讲手中的势力掉到边疆一半专门用来监视倭奴国的动向。”

长孙皇后给李世民倒了一杯水,放在了李世民的面前:“陛下,臣妾也听说过倭奴国。当街行刺太子,这一次又聚众屠杀大唐百姓。于公于私陛下都应该給臣民一个交代。

臣妾认为此事若不处理其他的国家有样学样,日后大唐不是岌岌可危了。”

李世民仔细思考长孙皇后说的话,皇后说的没有什么错。这一次大唐不反击会被其他的附属国认为大唐之人软弱可欺是一块人人都能咬下来的一口肥肉。

倭奴国用来杀鸡儆猴也并非不可以。

只不过这个代价太大了。

“观音婢,朕还是没有想好。出兵之后不可抗拒的因素太多,朕没有忘记隋炀帝三征高丽句的下场。”

“陛下…”长孙皇后还没有来得及说什么,被王德进来回禀说是太子求见。

李承乾是拿着自己折子来的,皇帝迟迟不下命令的原因不过是大唐与倭奴国中间隔着一条大海,中间:不确定的变数太多。

如果是组建一支熟悉水性的军队,是否能和玄甲军齐名?

“承乾也是来问着呢什么时候发兵的?”

李承乾将自己手中的折子放了上去说道:“阿耶,儿子想过,从头组建起一队海军压力太大,不如就让边疆的渔民组成军队?这个还能省下不少的时间。就算阿耶不想真的出兵咱们也要敲山震虎一下。不然其他的蕃国会以为大唐是一个软柿子,谁都能来捏两下。”

朝野上下一致想要发兵。

自己身为皇帝最后肯定会同意发兵。

唉。

“朕会考虑考虑的。”

“阿耶,咱们不是说将宝船拉出来试试水吗?这不正好是一个好时机。让那些蕃国看到大唐不仅仅是铁骑闻名于世,大唐的宝船海军也能让他们哭爹喊娘。”

“王德,你去将兵部尚书李靖等人喊到立政殿,就说朕有要事相商。”

李承乾听李世民这个口气,就明白李世民心里已经认同他说的话,后面的具体就要和朝臣商量相关的细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