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新思路(2 / 2)

“过来!”

张庸收敛笑容。

耿明俊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低级错误。

别人未必是冲着银票来的。别人发现保险柜里面有更加重要的东西。

比如说,一些票据。

一些和日方来往的文件。通行证等等。

一些特许证件非常重要。

没有这些特殊证件,运输船都无法出海。

出海就会被日寇战舰击沉。或者抓起来。

外面渤海湾,都是日本人控制。

日本人的战舰在游弋。

在渤海湾出口的旅顺港,日寇驻扎有海军舰队。

在天津卫的大沽口码头附近,日寇也派有战舰。

下意识的转身,想要将保险柜重新关上。结果又硬生生的僵住。

却是听到了拉枪栓的声音。是勃朗宁手枪上膛。

类似勃朗宁之类的手枪,之所以叫做撸子,主要就是通过拉枪套上膛。

心如死灰。

回头。

乖乖的坐回来。

完蛋了……

张庸走过去看了一看。

呵呵。有金条哦。不假思索,立刻悄悄吞没掉。

除了金条之外,好像没其他值钱的。于是回来。

钟阳带人过去,将保险柜里面的东西全部搬出来,摆在了大理石茶几上。

大理石茶几很大,刚好可以摆下所有的东西。

一些文件,还有通行证之类的,也落在了茶几上。非常显眼。

很多证件上面,都有日本人的盖章。

日寇宪兵司令部……

日寇海运协理处……

日寇厚生省……

琳琅满目。光是相关的资料,就有拳头厚的一大沓。

耿明俊紧张的要命。

如果对方追问这些证件是怎么的,他根本没办法解释。

一般人绝对办不到这些证件。

只有假冒中国人的日本人才可以。这也是他们能赚取巨额利润的重要保证。

幸好,张庸似乎不太聪明的样子。

张庸看了一眼,“你还有本事和日本人做生意?”

“我,是的,是的……”

“那我也入个股。”

“什么?”

“我准备做你的老板。”

“什么?”

“我喜欢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我征用了。”

“什么?”

耿明俊傻眼。

以为对方不太聪明。没想到……

对方直接要将他吞了!

张庸是认真的。他准备在这里安顿那些老兵。

都回去石虎街49号。不是不可以。但是,鸡蛋最好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能让敌人一眼就窥见全貌。

得有一点隐藏的兵力。哪怕是无法完全隐藏。也比全部暴露好。

“不行……”耿明俊弱弱的拒绝。

张庸摆摆手。

其他人都退到办公室外面。

耿明俊潜意识感觉不妙。但是又不敢动。只好乖乖坐着。

“你是日本人……”

“我不是……”

“你的上司是和知鹰二,还是茂川秀?还是其他人?”

“……”

耿明俊沉默。

张庸默默的看着对方。

忽然,听到耿明俊喃喃自语:“松井……”

张庸眼神顿时一亮。

松井公馆?

那就是松井吉夫。

他居然是隶属北平那边松井公馆?

好家伙。

居然是跨区域操作啊!

呵呵。

凑近对方的耳朵,缓缓的说道:“又或者,是松井吉夫?”

“不是。不是……”耿明俊条件反射的叫起来。然后发现自己露馅了。自己的反应,明显就是被踩到了尾巴的猫啊!

暴露了。

对方原来早就知道自己的底细。

对方居然将松井吉夫的名字说出来。他继续抵抗,已经没有丝毫意义。

除非是想挨揍。

然后弄死了,直接埋在煤堆里面。神仙都不知道。

还别说,这个日谍真是猜对了。

张庸刚才看到那么些煤堆,好像一座座小山似的。

将日谍弄死了,埋几个在里面,连挖坑都免了。

这是煤堆吗?

这是煤山啊!

高度足足在五十米以上。相当于十几层楼高。底部是不规则的。基本可以看做是圆形。半径都在上百米以上。这不是山是什么?

往里面埋几个人,谁能找到?

要不,先将眼前这个家伙埋了,然后换个老板?

目光落下……

“别,别,我说,我说。”日谍顿时崩溃了。

他从张庸的眼神里面感觉到了杀意。

旺盛的求生欲让他做出了明智选择。

张庸的杀意才逐渐消退。

好吧。合作。

别人既然愿意合作,那自己就留他一命。

毕竟,自己是个善良的人……

“我等你几个问题。老实回答。不要撒谎。也不要添油加醋。”

“是。”

“你潜伏几年了?”

“七年。”

“一直隶属于松井公馆?”

“不是。之前没有松井公馆。之前是伊藤政男。”

“你和这边的宪兵司令部有没有联系?”

“没有。”

“和檀机关、兰机关、竹机关等等呢?”

“没有。”

“那和什么机关有联系?”

“月机关。”

“嗯?月亮的月?”

“是。”

“啊,月机关……”

张庸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又有新名词啊!

月机关……

好像不是梅兰竹菊?也不是桐、楠、檀、槐这些?

“机关长是谁?”

“就是松井吉夫阁下……”

“哦,松井公馆,月机关……”

张庸松了一口气。

原来是一班人马,两套牌子。

就说怎么又冒出一个月机关。

看来,这个松井公馆管辖的日谍数量不少啊,手到伸到天津卫来了。

忽然又想到一件事。

“茂川公馆是什么机关?”

“嗯?”

“天津卫的茂川公馆,没有什么机关的称谓吗?“

“我不知道。”

“哦。那好。你的工作职责是做什么?”

“赚钱。”

“单纯赚钱?”

“是。给松井公馆提供资金。”

“明白了。”

张庸暗暗惭愧。

自己好像有点忘记老本行了。

这种做法,在上海滩,在金陵,不是很常见吗?

日寇军部是没有什么经费拨付给各个特务机关的,都是他们自己想办法搞经费。

有钱你就搞。

没钱就别搞。

所以,各个特务机关的首要原则,就是搞钱。

没钱,你能做什么?

利用日谍假扮中国人,然后赚取利润。同时渗透进入中国人的商圈,是他们屡试不爽的办法。

这个办法既然在南方流行,在北方自然也照搬。

可惜,自己到来天津卫以后,居然还没有顺着这个规律抓下去。

真是丢了老本行了。

在北平,在天津卫,类似耿明俊这样的日谍,肯定不少。

不少的商团,或者商会里面,应该都有大量假冒中国商家的日谍。他们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也是监控所有的经济机密。

好像耿明俊这样,他已经在煤炭贸易行业里面混了七年,有什么秘密能瞒得过他?

搞不好,他自己就是一个小头目。还带着不少小弟。

有日寇在背后支持,他肯定会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终可能掌控相当一部分的煤炭贸易。

呵呵。

有新思路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