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咳咳…硬着头皮上…(1 / 2)

一路巡视下来。

各地时局稳定,跟随李根的前来的学子们,在各地任教的都不错。

李根用了一个冬天,方才巡遍了西域各地。

让李根不得不感叹,这片土地,实在是太大了。

也不得不感叹,没有飞机,火车和汽车的时代,远行,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这一个冬天下来,他的双腿力量,得到极大的提升。

返回轮台都督府的时候,已经过了立春,也就是,已经到了贞观五年的春天。

不过,这里立春以后,土地依然是冻土,想要完全解冻,最起码还要两個月的时间。

棉花籽,终于被胡商和波斯商人,用骆驼运送而来。

整整一个商队,运送的全部都是棉花籽。

他们不要钱财,也不要粮食和生活物资。

一口咬定,就要琉璃珠兑换。

因为处默去年给他们的两颗琉璃珠,让商人们大赚了一笔。

程处默在轮台城外,愉快的和众商人交易完毕。

得亏,去年李根修筑了轮台的外围墙,否则若是被这帮商人看到,现在城内的情况,绝对会吓个半死。

“俺这里有些许琉璃饰品,你们若是想做这琉璃生意的话,可是跟俺合作…”

交易完毕以后,程处默取出一堆,璀璨夺目的琉璃饰品,让一干商人双眼闪闪发光。

还去什么长安城啊?

在这里换取琉璃饰品,回去赚钱,它不香吗?

一番讨价还价以后,众商人对价格都非常满意。

“下次带多点黄金和白银过来,俺这琉璃饰品,给你们留着……”

程处默非常义气的话,让众商人更是一直陪着笑脸。

看着胡商和波斯商人离开,程处默让跟随的士兵,将钱财和棉花籽装到马车上。

李根看到足足有五十多麻袋的棉花籽,心里属实乐开了花。

此时冰雪已经开始融化,土地也渐渐开始松软起来。

棉花籽全部用温水浸泡了起来。

而且李根叮嘱大家,一定要经常翻动,浸泡的棉花种子。

整整泡了一天以后,李根抓起一把在手中,指甲轻轻一划。

棉花籽坚硬的外壳,已经非常松软了。

整个轮台城东,土地早已经划分完毕。

编制好的众将士,都有各自负责的区域。

播种棉花,是一件没有技术含量的活计。

只需要规划好行距和株距,将种子放进泥土中,然后再用脚踩实一下即可。

目的,就是让种子茁壮的破土而出。

七日以后,足足播种了万余亩的棉花。

当棉花破土而出的时候,李根欣喜的看着这片铺满绿色的土地。

然后再组织大家,在城南,种植西瓜。

西瓜籽都是大半年来,将士啃完西瓜留下来的种子。

这里日照充足,自然生长的西瓜,含糖量非常之高,李根自然不会再用琉璃暖棚种植西瓜。

城南的西瓜种植完毕以后,城西则开始种植大豆和稻谷以及万余亩的红薯。

然后,在轮台城北,栽满了梨树和苹果树。

一个月后,整个轮台城,都被鸟语花香所包裹着。

每日醒来,呼吸到的,都是无比清新的空气。

所有人脸上都挂满了微笑,大都督不过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便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将士们,现在可以给家里写信了,待家眷赶到的时候,也是咱们这里丰收的时候……”

“家书写好以后,本官会派人,直接送到天门关外的驿站……”

“本官也会上书陛下,禀明此地将士们的辛苦……”

众将士无不放声欢呼。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轮台城内,开始再次修建城墙。

城市,城市!

没有围城的地方,不能称之为城市。

更何况,李根已经决定,要将这里,打造成西域之地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长安城有十二道城门,李根自然不敢,让轮台与长安城并驾齐驱。

否则自己这官帽,肯定会被李二给削下来。

这李二也真是的?

都封自己为西域大都督了,为何还他娘的连个照面也不打?

好歹,您也该见见俺这西域大都督吧?

当时父亲说,因为时间紧迫,再加上朝堂之上,魏征差点把李世民气吐血。

李根如今想想,好像还是有点不对劲。

再怎么时间紧迫,二万大军,您都交给我了,一面不见,你就这么放心?

也是,李二早就见过自己了!

自己科举考试结束,晕倒在贡院门口,是处默把自己背进皇宫的。

看来李二不但救了自己,而且对自己印象也很不错……

李根只能如此以为,才能解释心中所惑。

最终李根决定修筑八道城门。

这也是在长安城下,和洛阳城并驾齐驱的八城门城市。

和洛阳城不同的是,轮台城,东西南北,各设两道城门。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繁华,也是一门三道的设置。

最要紧的是,轮台城围城外扩以后,实际面积,可能不比长安城小。

至于长安城的围坊设计,李根考虑再三,还是没有定夺。

因为实在是太浪费资源了。

整整一个春天和夏天,众将士都在不停的忙碌着。

一座崭新的城市,终于屹立在这片崭新的土地上。

轮台城内,所有的街道上,也铺上了红砖和青石板。

都督府建设的并不豪华,但是面积较大,位居城北居中位置。

出都督府,便是一条宽阔的大道,和南城门遥相呼应。

守城的士兵,尽数配备上千里眼。

而且现在千里眼,可视距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一切,自然是李根苦思冥想和不断摸索的结果。

当瓜果飘香,稻谷金黄的时候。

将士们的家眷也结伴而来。

还未抵达轮台城内,家眷们便被眼前的景色给惊呆了。

众家眷都以为,她们的男人,在这里不知道有多苦。

眼前所见,才让她们知道,这哪里是吃苦,这是来到了人间仙境。

“将军,俺看到将军夫人了……”

南城门的士兵,手持千里眼,大喝一声,瞬间引爆了整个轮台城。

“香香……”

程处默跑得比兔子都快。

香香啊香香,俺可想死你了。

你都不知道俺这些日子咋过的?

看到老母猪,都贼吉尔硬……

这可是程处默的心里话,不过不能大大方方的说出来而已。

香香姑娘,果然带着儿子,一起跟随众家眷一起来了。

李世民收到李根的奏折,特意安排一千名士兵,一路护送众家眷到天门关外。

然后再由驻守天门关的士兵的指引下,带领众家眷,一路抵达轮台城外。

这一日,举城欢腾。

李根也知道,这注定是一个炮火连天的夜晚。

于是下令杀猪宰羊,美名其曰,为众家眷接风洗尘。

实际上,李根是心疼这帮手下的男人。

还是提前给他们补一补吧。

都给掏空了,谁他娘的给干活做事?

“侯爷,今晚不出去散步了吗?”

红袖和添香两位姑娘,颇为好奇的开口询问道。

她俩已经习惯了称呼李根侯爷,李根也不喜欢被人都督都督的称呼,总感觉不得劲。

“好吧,那就出去走一走……”

李根是硬着头皮出府的。

因为用脚趾头想一想,都知道走在大街上,会听到什么动静。

果然,紧邻都督府的程处默的府邸,已经开始干上了。

比他大两岁的程处默,儿子都会打酱油了。

“侯爷,程公子好像和香香再打架……”

红袖和添香,一左一右,挽住李根的胳膊。

二人衣衫单薄,让李根气血急剧上升。

“没事,打一会就结束了,这么多日子没见面,打架实属人之常情……”

“若是我没有猜错的话,咱们这一路走下去,家家户户都在打架呢……”

听了李根的话,红袖和添香,表示非常的不解。

多日不见,不应该好好相处吗?

干嘛,被侯爷说的如此严重?

结果,事实证明,侯爷所言甚有道理。

这一路走下去,处处都是打架的声音。

而且有些将士,打的还挺带劲。

噼里啪啦的声音不绝于耳……

期间自然夹杂着呜呜的哭泣声。

“侯爷,他们怎么能这样?您就不管管将士们吗?”

听了红袖和添香的话,李根真是无言以对。

这特喵的怎么管?

人家两口子,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正是打的一片火热的时候,自己去横插一竿子?

太特喵的离谱了!

李根对这俩未经人事的丫鬟,很是无语。

各种声音,让李根也没心思继续散步了。

没办法,散步靠两条腿走路。

眼下第三条腿,已经开始严重的抗议了。

企图寻找正确的门路……

不说了,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啊!

李根转身,往回走去。

狗日的程处默,竟然还在继续打。

呼哧呼哧的声音,让李根恨不得,把他家窗户给砸的稀碎。

“侯爷,香香姑娘,好像很舒服的声音哦……”

“刚开始打肯定有点不得劲,凡事都有一个过程,习惯了肯定就开始觉得舒服了……”

李根都为自己的解释,感到脸红。

幸亏这是大晚上,而且还是月黑头。

两位姑娘,根本看不到李根已经涨红的脸。

“侯爷,要不,您也打我们一顿吧……”

回到房间以后,红袖和添香,开口说道。

两位丫鬟虽然未经人事,可是刚刚那外面的动静,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是在干啥。

李根闻言,注视着红袖和添香,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

“那也得一个个的来啊……”

…此处省略,大概一万字…

最先开始收获的就是西瓜。

一个个又圆又大的西瓜,那叫一个甜啊,水多汁多,含糖量之高,能感觉到粘牙。

家家户户床底下,都塞满了大西瓜。

就连四只狗狗,都尽情的抱着西瓜啃。

当红薯,稻谷和大豆收获完毕以后。

李根才发现,轮台城的粮仓,根本就容不下。

于是李根发动将士们,开始挖地窖。

此地冬季,漫长而寒冷,虽然有了火墙和火炕,房间里面甚是暖和。

可是这么多红薯,房间里也搁不下啊。

大部分红薯都储存了起来,城门的棉花桃,马上就要开花了。

李根趁着这个间隙,让将士们和众家眷,在城南和城西,播种白菜和萝卜。

至于胡萝卜吗,直接大片大片的撒籽就行了。

这些物种,在冬天来临之前,可以收获一茬。

也是冬天最主要的蔬菜了,毕竟随着人口的增多,暖棚产出,不足以支撑这么多的消耗。

李根特意让护送家眷的将士多住一些时日,顺便帮他们干干活,而且李根也有东西,让他们捎到长安城去。

最先采摘的棉花,经过太阳的暴晒之后,全部都是煞白煞白的。

李根早就制作好了弹棉机,当然这是最简单的手工弹棉机,和后世那些机器完全无法相比。

不过,尽管如此,也足以让李根为此苦费心血。

红袖和添香,已经能够熟练的操作弹棉机。

棉花全部被弹成,松软均匀的棉絮。

好像是一层层的,宛如烙的油饼一样。

………

等到秋风起,秋叶落成堆。

护送家眷到轮台的众将士,返回了长安城。

带队的将军,拉着一马车的麻袋。直奔皇宫而去,因为陛下口谕,必须将自己在西域大都督处,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奏报上来。

“陛下,护送家眷到西域的杜将军回来了。”

“哦,让他进来立政殿吧!”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正在逗三岁多的李治玩耍。

听闻护送家眷的将士回来,李世民自然非常高兴。

自从李根走了以后,李世民不说日夜都心系西域之地,最起码经常会想起他。

“末将,杜德林参见陛下。”

“德林,来,坐下叙话。”

李世民知道,这一问,没个半个时辰以上,是解决不了他心里的思念和牵挂的。

所以热情的让杜德林坐下说话。

“陛下,轮台城,现在的繁华属实让人不敢想象。”

“哪里瓜果飘香,绿树成荫,城内全部是红砖碧瓦的新房。”

杜德林一开口,就吊足了李世民的胃口。

这些也正是他想要知道的。

在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震惊的表情里。

杜德林将在轮台的所见所闻,尽数一一道来。

“德林,你说,李都督让人带来的礼物?”

“回陛下的话,就在末将的马车上。”

“还有十几辆马车的种子,稍后便到。”

“哦,是何礼物?又是何种子?”

李世民的表情,要多精彩有多精彩。

“陛下,您先看看这份奏折……”

杜德林从袖口掏出奏折,另外一封书信也带了出来。

“这是给谁的书信?”

李世民双眼闪闪发光。

“回陛下的话,这是李都督让末将,送去安善坊李都督父亲,府邸的书信。”

“哦,交给朕便可!”

李世民伸手就要了过去。

李世民先打开奏折,仔细观看一番。

这小子还挺会来事,竟然给陛下和皇后娘娘,每人制作了一身棉衣,而且还有九床棉被献上。

皇家最喜欢的数字就是九啊!

臭小子,越来越懂得为官之道了。

李世民嘴角弯起一抹弧度,继续往下看去。

棉花种子,可解大唐百姓冬日受寒之苦。

原来这小子,竟然让人送来了,十辆马车的棉花种子。

身在西域,依然不忘长安城的百姓,真是个好孩子啊。

李世民放下奏折,将书信取在手中。

书信是密封好的。

李世民仔细的拆开而来。

只是看了第一眼,李世民眼眶便红润了起来。

李世民从衣袖里掏出手帕,为了不在杜德林面前失态,李世民还是决定等他走了再看。

“德林,李都督献上的棉衣和棉被,都在你的马车上?”

“回陛下的话,都在末将的马车上,还有李都督家人的几件棉衣,也俱在末将马车上。”

“哦,他给家人做了几件棉衣?”

“有父母的,爷爷的,还有弟弟和妹妹的……”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微笑着点点头,这孩子不管走得多远,心里牵挂的都是家人。

“陛下,李都督还让末将捎来了几瓶糖梨膏,说是一定要给妹妹吃的,说这话的时候,李都督脸上颇有担忧之色……”

“哦……”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闻言心里都咯噔一下。

看来长乐身体有隐疾,被李根给看出来了。

之所以他不告诉父母,自然是担心父母为此而担心。

“德林,回府以后,好好回忆,此次在轮台城的所见所闻,最好能详细的给朕书写下来。”

“末将,谨遵陛下口谕。”

李世民让李德禄将马车上的东西,全部搬了下来。

杜德林便恭敬的施礼告退而去。

杜德林离开以后,李世民才再次打开了李根的亲笔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