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节(1 / 2)

“……晨星,为什么你叫这个名字?”

“芬恩先生曾经说,人类总是将自身看作是启明星,认为自身拥有着未来的希望,但是,或许希望应该在别的地方。因此,他命名我为晨星,认为我的身上蕴藏着某个未来。”

“什么未来?”

“芬恩先生并没有告诉我。”

虞时默然不语。

从这个角度上,芬恩仿佛是在指责人类的傲慢;可从事实角度来说,他自己又是一个如此傲慢的人类。

至于晨星所说的未来,虞时大概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永生。

在一开始,繁星计划似乎是将如同虞时这样,陷入沉睡、等待唤醒,作为人类的一种永生方案。

但这种方案并不完美。很多人类是因为病痛才陷入沉睡,并且这样的沉睡真的就只是沉眠,而不像如今这个时候,有所谓的睡时网络功能。

而即便是睡时网络功能,也只是为飞船航行这样的情况,提供一些打发时间的消遣罢了。这也不能持续太长时间。

所谓的永生,是要持续至宇宙的生命尽头。

因此,当繁星计划转向人造天堂计划,另外一种方案就被提上议程。这很有可能是受到了米尔族的启发,也就是所谓的“虚幻永生”。

他们将不再强求现实中的永生。

即便现实中真的有这样的长生种,但人类与那样的种族之间的差距,可能比现实世界和精神维度之间的差距还要大。

在繁星计划眼中,人类的身体大大地限制了人类的未来。所以,他们决定抛开躯体。最终,繁星计划希望将人类转变成如同人工智能一样的生物。

精神维度,就是人类的网络。

如同晨星,在沉眠了八百年之后,它依旧能够被轻易唤醒、同时了解如今的情况。

……人类创造了人工智能,最终却要让自己也成为人工智能——一种信息生物。虞时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倒退,又或者退化。但他总觉得,繁星计划的打算令人不快。

而繁星计划如果知晓了他这样的想法,那大概会将他斥责为古老的、落后的地球人类中心主义。

想到这里,虞时不禁自嘲般地笑了一下。

他望向谢尔菲斯,问:“谢尔,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谢尔菲斯一直若有所思地旁听着,并未对虞时和晨星的对话发表什么意见。此时,他沉吟片刻,便问:“晨星,你是在什么时候被备份的?”

此时与他们对话的晨星,是被备份的初版,因此,它只知道自己被备份之前的那些信息。

但是,备份本身也是一种微妙的做法。那意味着当时一定发生了什么,才让芬恩决定给晨星进行备份——或许,是他要对晨星做什么?

“是在七百年前。”晨星一如既往地、诚实地回答。

七百年前?

“那就是……发现精神力的时候。”虞时喃喃说,“或许……”

或许,芬恩想要去看看精神维度?

如今的繁星计划,是在精神维度建立了所谓的人造天堂,也就是信息云团。

但是,这只是繁星计划的最终面貌,而并不是最初的模样。

在漫长的时光中,繁星计划也经历了无数的变动与混乱,甚至内部成员之间都发生过彻底的决裂。

这种发展的过程是毋庸置疑的。

事实上,在芬恩提出人造天堂计划的时候,在他建立六芒星研究所的时候,人类还没有真正“发现”精神力与精神维度的存在。

这里的“发现”,更确切地说,是“定义”。

在漫长的宇宙探索过程中,人类可能察觉到其他宇宙种族的特殊能力,可能意识到宇宙之中并不仅仅只有低维世界,也可能意识到族群内部的变异可能带来奇异的特性。

他们会发现高维,但是直到七百年前,人类才真正将与之相关的东西,定义为精神力。

精神力是人类一早就拥有的东西,只是在更早之前,人类未曾变异到可以直接利用这种能力的程度,也没有想到,精神力可以连接到更高维的世界。

所以,在一开始,芬恩恐怕是真的想要将虚拟现实网络,作为人造天堂的目的地。

他想的是创造一个网络世界,人类的意识都将生存其中的网络世界;但是当精神力被定义,尤其是,当扩张时代的六芒星得到米尔族的资料的时候,他就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也就是精神维度的人造天堂。

但问题是,精神力变异并不是每一个人类都会拥有的。在这件事情上,网络世界反而拥有更多的普适性。

芬恩显然不想简单地放弃,他仍旧拥有更大的野心。

联系到人工智能晨星,虞时就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这是一个转化的过程。

按照芬恩一开始的想法,就是让人类的意识生活在网络世界,如同人工智能程序那样——这一步,以如今的技术,事实上已经可以实现了。

那么,进一步来说,如果人工智能程序可以在精神维度生存,是否意味着普通人类的意识,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传输过程,生活在精神维度之中?

以网络世界为跳板,将人类的意识传递到精神维度之中。

这项技术或许是可以实现的,因为米尔族当初就是这么做的。之前的那些失魂症患者,也同样是例子,他们就是因为游戏而出问题的。

唯一的问题是,他们不能确定,六芒星当初究竟从米尔族那里得到了多少资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