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1 / 2)

中年男人坐在会客厅的沙发上,漫不经心地问。

“是的。小莱斯科先生说,他会证明自己……”秘书打扮的女人停顿了一下,然后以一种毫无感情的语气说,“并不需要您的帮助。”

中年男人哼笑了一声:“你可以直说,玛莎,他肯定不会用‘帮助’这个词。他大概是觉得我的做法侮辱了他吧。”

玛莎保持着沉默。

路易斯·莱斯科——那个在《苍德战甲》中意图挑战谢尔菲斯的记录的年轻人——退赛所引发的风波,仅仅只是在网上平息下来而已。

相关的传闻,以及他自己的想法、行动,都在不同的领域引发着震荡。

他的父亲名为安东尼奥·莱斯科。如果在星际网上查询这个名字,那么人们会瞧见一片赞美之词,包括但不限于“最年轻的议员”“激进的反战主义者”等等。

安东尼奥·莱斯科是在五年之前,同时也是在他五十岁那年,成为了中枢的一名议员。

中枢对于人类帝国的统治是散漫的、不够精细的,庞大的帝国疆域决定了这一点,中枢与霸主星球的矛盾也注定了这一点。

安东尼奥看透了这一点。他是中枢的议员,但他未必代表中枢的利益。他的许多同僚也是这么做的。

谢尔菲斯·阿琉斯的存在,只是这些复杂的问题之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

安东尼奥又冷笑了一声:“算了,他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至于他能否如愿,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安东尼奥对于儿子崇拜谢尔菲斯的事情并无所谓。年轻人总会热血上头。安东尼奥自己也参加过异族战争,他对于那位神话般的元帅也曾抱有一丝敬畏。

但也仅此而已了。

战后的这十年,安东尼奥感到自己在迅速地冷漠,或者说,被浸染。

偶尔,他会思考,那位元帅——如此急流勇退,到底是为了什么?

大多数时候,他对这种行为报以嗤笑,认为这不过是逃避的行径,认为那位元帅,或多或少地,有些名不副实。

在中枢,类似想法的拥趸数不胜数。

谁也不知道那位元帅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财务部门按部就班地给他的账户发放高额的工资与抚恤……谢尔菲斯·阿琉斯与人类帝国的关联似乎仅限于此了。

想了一会儿,安东尼奥就烦躁地啧了一声。

路易斯·莱斯科退赛的事情,以及网上的种种传闻,让安东尼奥在中枢那边受到了一些弹劾。不过并无实际证据证明安东尼奥收买了路易斯的对手,因此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这也为安东尼奥接下来想做的事情,蒙上了一层阴霾。

中枢里,安东尼奥的对手们,恐怕正将他们的目光对准了这个“最年轻的议员”,并且虎视眈眈。

安东尼奥目光沉沉地思考了片刻,转而问:“提案准备得如何了?”

“已经起草好了。”玛莎回答,然后将一份文档发给了安东尼奥。

提案——这才是安东尼奥真正忙碌的事情。至于收买路易斯的对手,那不过是顺势而为,看看他的儿子究竟能做到什么份上。

……结果却止步最后一场。安东尼奥对此颇有微词,不过他清楚自己的儿子是个什么德性,所以整体来说,此事也不算令他失望。

况且,网上对此事的讨论的热度、以及后续对于谢尔菲斯当初记录的质疑,也让安东尼奥十分满意。

他打算之后找个时机,发表一份声明,称自己“家教不严”,“让儿子犯了错”,并借此对公众道歉,顺便也可以暗中提一提他将要提交的那份提案。

这份提案是关于教育的,更确切一点说,是关于中央研究院体系。

在如今这个时代,研究所承担了很大一部分高等教育的责任,尤其是某些特定领域的尖端研究的教育。

现如今绝大部分的教育都可以在星际网上进行,这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只需要人们记住自己下一节网课是什么时候。

高端教育事实上也是如此。大学不再需要固定的教学地点,人们只需要一根网线。

但是,部分学科的内容并非如此,尤其是那些需要进行复杂实验、繁琐实践的非文科类专业。他们十分需要在现实世界中进行相应的课程,也只能在现实世界中进行相应的研究。

网络或许能提供一定程度的模拟和数据帮助,但现实世界的实践是无可替代的。比如说,任谁也不可能因为网上模拟的成功,就愿意服用某一种新研发的药物。

更进一步说,像机甲乃至于星舰这样的大型研发项目,就更加不可能只局限于网络教学,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要在线下进行实验研究。

早期,这类研究还是通过传统的“从学习到工作”这样模式进行的。学生们会首先通过网络或者线下教学,学习到相关的知识,然后前往相应的机构、部门、公司、研究所工作。

但是后来,随着专业知识越来越复杂、研究内容越来越艰深,这种模式的前期培养周期开始变得越来越长。

有的学生在学完了所有的知识,终于能以一个合格的成绩毕业的时候,说不定就已经垂垂老矣了。

再加上,专业领域的研发是十分耗费钱财的。有财力支撑起研发器材的大规模采购的学校,终究是少数,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是毫无动手能力,只有理论知识。

在这些特殊的领域,由研究所直接接收学徒,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培养——这种做法就慢慢流行起来。

倒不如说,早期的部分研究所实际上就是一些大学演变而来的,只是后来形成了一种更加复杂的组织结构。这些研究所并不仅仅只有“研究”的功能,只是人们习惯性地这么称呼而已。

这样的做法主要集中在医学研究、精神力研究、人类变异研究、宇宙种族研究、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尤其是那些虚拟现实装置)、人工智能与仿生智能研究、星舰和机甲制造、能源开发和勘探等等领域。

这种模式是在人类帝国建立起来的时候,随之慢慢形成的。

年轻人在完成了基础教育之后,如果有志向往这个方面发展的话,就可以先进行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然后就近选择研究所报名,如果考试通过,就能在研究所内进一步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当然,在研究所内的学习更倾向于“导师-学徒”的模式,而不是课堂模式。

如果在一个研究所内完成了学习,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成绩,那么学生可以选择留在研究所继续工作,或者前往其他的研究所学习,甚至于报名参加中央研究院的考试。

中央研究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构,有着不同的区块领域,也有着不同的职能分工。这里也同样在进行一些尖端领域的研发,并且受到许多研究员的青睐。

毕竟中央星域富有而繁荣,许多其他星域的人类还是乐意到中央星域生活的。

所谓的“中央研究院体系”,也同样建立在这个模式之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