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节(1 / 2)

目前为止,848是最好的。

礼堂里的声音再次沸腾,简直要达到最高峰,好些人呼吸都急促了,瞪着眼睛老半天没反应过来。

848元是什么概念,或许私底下能在县城里买套小院子。

在村里也能盖个大房子,还能开好几个窗户,然后装满玻璃窗,用水泥抹墙铺地!

老公安嗒吧嗒吧抽着烟,这次烟卷都掉落到地上了,直接不管,再次忍不住围过来瞧,上头写着:工分130,山柚油补贴320,山葵补贴220,果树补贴50,外派补贴25,外村指导补贴25,化肥补贴46,养鱼补贴32。

这对夫妻的补贴是最多的,一串字几乎写不下。

众人不禁聚集在周边,这个道:“小乔俩工分少了。”

“工分是因为打了折扣。”好些人都忘了,他们夫妻俩一开始是下放来村里的。

“山葵和山柚油补贴都是小乔的吧,果树补贴宁渝的?他教村里种了果树,还给了树苗,大后年会挂果吧?”

“不对不对,大后年的再后年……”

忽然有人想到,小乔夫妻俩是下放来的。而宁渝如今都能参加工作了,哪天,他们会不会回首都呢?

只是再次抬头,挤出人群看时,这对夫妻已经没了身影,连衡衡和彰彰都没在礼堂里。

礼堂外。

雪花飘落,让燥热的心冷却许多。

宁渝及时拉着乔茗茗离开,就是怕其他人看完后会把他们围着问。

“明年,明年怕是就没分这么多了。”宁渝说道,明年村里赚的钱都要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

比如说修路,明年要真正开始修路。

把村子到公社的路修宽,而且还得再开一条路,一条能大大缩短从村里到县城的路。

要想致富,修路是不可缺的。

乔茗茗在雪地里慢慢行走,走到晒谷场时,晒谷场的地形能够让她很好的看到村口。

村口里,一条蜿蜒的道路延伸出去,从这里好似能看到未来,未来这条路上车水马龙的情景。

年底分钱结束,春节便快到。

1975年悄然结束,而1976年,这个特殊得令乔茗茗印象深刻的年份终于要到来了。

她不知道这个村子未来会走向何方,她无法再从芸芸那里了解到多少东西。芸芸觉得村里富裕是理所当然,但乔茗茗也能猜出来在芸芸的记忆里是没有她的。她插手这么多,她有时也会惶恐不安。

1976年,她知道从这一年开始,将有许多人命运发生改变,是无数人命运的转折点。

大片雪花纷纷扬扬,冷风夹杂着雪花,朝着乔茗茗打来,这像是前奏,仿佛之后有一股巨大的时代浪潮即将席卷而来。

宁渝牵着她:“走吧,别怕。”

乔茗茗叹气,她是怕钱被抢吗?她是对社会即将动荡,而感到不知所措。

第110章种植草莓

礼堂的扫盲班重新开张,但是当过老师的人许是都晓得,每回放假前后总是最难带学生的时候。

放假前,学生躁动。学生们时时刻刻想着放假,黑板上写什么老师嘴巴说什么都只能入眼入耳,却完全入不了脑袋入不了心。

放假后,学生躁动。心思还没收回来,所思所想都是放假的那段时间,恨不得再去放一次假,得用教鞭狠狠敲几次讲台,然后虎着脸暴骂一顿才行。

同理,今天白天的发钱和放假就差不多,都能让人流连忘返销魂夺魄,恨不得沉迷于金钱的海洋中。

其实不仅学生这样,老师也这样。

傍晚,知青院。

知青院的院子一向是干净的,没有积雪的,因为知青院里人多,你一铲子我一铲子就能把院子里的积雪给打扫个干净。

这群知青们今日久违地聚在一起吃饭,往常都是三三两两一起吃。

他们找黄庄人买了半只的羊肉,然后去雪地里拔好几根萝卜起来,然后直接架起大铁锅炖萝卜羊肉吃。

今日是17号,明日知青院里近七成的人都要请探亲假回家。所以此时不聚更待何时,大家吃着香喷喷的羊肉,烂乎乎的萝卜,以及喝着暖胃又暖心的羊肉汤。再配上白面饼子,吃到最后再把饼子掰得碎碎的放到羊肉汤里,直接吃了个肚子滚圆。

这不是水饱,也不是用地瓜土豆这种东西填饱,而是正儿八经的精细粮食和充满油水的肉把肚子给喂饱了。

吃饱餍足,半点不想去上课,而是讨论着明天回家要带多少钱多少东西的事儿。

等到村民们三三两两结伴去往礼堂时,好些知青们心里叹口气,起身准备上课去。

村民们累,他们也累。

村民们学不好,他们也教不好。

乔小弟岁数小,喜欢说笑,还和村里人打成一片。志斌叔认为他没什么威严,镇不住村里那些动不动就开黄腔的村民们,所以不要他这个刚成年一个多月的知青。

他被这么拒之门外也不恼,他这会儿心心念念的都是相机。为啥姐夫那相机还没修好,他都要回首都了都!

后知后觉的乔小弟觉得姐夫甚至姐姐都在“驴”他,两人半点都不着急,问就是没修好,这怎么让他不起疑心呢。

乔小弟思考再三,披上厚棉袄带上羊毛帽子准备出门。

屋外白雪皑皑,有点点灯光从道路两边的屋子中透露出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