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1 / 2)

乔茗茗“哎呀”一声躲开,“你小屁孩提不动的,咱们快些拍照去吧。”

要说县城这会儿哪里人少,肯定就是照相馆这种地方。

小县城里这地方少有人来,除非结婚登记的时候。就算是结婚登记,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来照相。

乔茗茗一行人进门时,照相馆里就一对老夫妻。

头发花白的女人托了托眼镜:“照相吗?”

乔茗茗点点头,笑笑道:“你好,我们照几张全家福。”

女人放下手里的毛线,起身:“都坐到那儿去,最近拍全家福的还挺多。”

乔茗茗惊讶,“是吗?”

女人把后头的红布换成白布,点点头:“前段时间报纸上不是有张全家福吗,咱们这里照全家福的人就多了。”

说着,她安排几人站好。

乔茗茗坐着,怀里抱着愣愣地瞧着相机的彰彰。宁渝坐在她的旁边,腿上是衡衡。

乔小弟则站在夫妻俩的后头,脸上挂着傻乎乎的笑,随着女人按动相机的“咔嚓”声,五人此时此刻的画面被定格。

彰彰实在有镜头感,照片里的她对着镜头笑得灿烂,手指还指着相机的方向。

衡衡有些拘束,嘴角只挂着腼腆的笑容。

女人特别满意,问:“你们还要再照吗?”

乔茗茗:“照!”

好不容易来一趟,不照够怎么成呢。

于是接下来乔茗茗单独照了一张,她生日嘛,总得来张个人照。

然后就是乔茗茗和宁渝,夫妻俩在首都的时候倒是经常去照相,那些照片还在空间里放着呢。

第四张是乔茗茗与乔小弟,第五张是彰彰和衡衡。

还想来第六张,但想了想不便宜的费用,于是便放弃了。

以后有机会再说吧,如今钱兜不甚富裕能省则省。

女人道:“登记一下名字,你们一周后来照相馆拿。”

登记名字自然是乔小弟去登记,登记完了一行人便离开。

出了门,宁渝把彰彰交给乔小弟,说:“你们还有什么要买的吗?没有就先去路口等着,我去找个人。”

乔小弟:“找谁啊?”

乔茗茗拉着他:“哎呀你管你姐夫找谁呢,先走吧,咱们再到处逛逛,到时候路口汇合。”

“姐啊,你还有什么要买?”

“你这话说的,没买就不能逛啦……”

乔小弟心说:我信你个鬼。

他姐有可能不买吗?

有是有,这种可能只在她兜里实在没钱了的时候。

姐弟俩吵吵闹闹的越走越远,宁渝笑笑转身,然后从一条小巷子里穿过去,没过多久又穿到了另外一条巷子中。

他也没去干啥,就是去找找舅爷的那位肉联厂老朋友。

宁渝和那位老人不熟,和他儿子倒挺熟,有段时间常找他买猪蹄买猪肝,这都是买出来的交情。

这小子姓于,叫于明,宁渝去时他竟然在家。

“有牛肉吗今天?”宁渝进院问。

于明摇摇头:“今天厂里没有。”

宁渝叹气,又问:“你还晓得什么地方有牛肉吗?”

“要得这么急?”于明奇怪,他想了想,“要不然我帮你问问几个厂子食堂,国营饭店里肯定是没有的,今天我们没送牛肉,如果这几个地方再没有,县里就真买不到了。”

于明今天休息,闲着也没啥事干,干脆出门走走。

宁渝也没说原因,笑笑道:“行,谢谢你了,我跟你一起去吧。”

“哎,没事儿。”他随意地摆了摆手,悄悄道,“我搞了个收音机来,你帮我看看能修吗,能的话帮我修修,我转手卖出去分你三成。”

这种事宁渝帮他干过几次,从他这儿搞到几十块和好几张肉票,这次也没拒绝。有些关系,靠利益维护总是会更牢固些。

于明是县城本地人,又有一份肉联厂的体面工作,朋友众多,几乎每个厂里都有。

两人就近先去竹厂,本地竹子不少,自然就因地制宜衍生出竹厂。

里头生产什么?

生产竹席和竹椅这些东西,厂里生产出来的肯定算不上什么工艺品,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赚得倒也不错。

除了竹厂外还有竹笋厂,就在竹厂的不远处。两人先去竹厂,得知没有牛肉后又去了竹笋厂。

这个厂子生产的是笋干,省内都说绵山笋干不错,其实从绵山销售出去的笋干有百分之五十都来自屏北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