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1 / 2)

周苹果凑到她耳边说:“讲究一工二干三军人,宁死不找个庄稼人。他就是工,除了厨子就是司机最受婶子们待见了。”

乔茗茗轻呼:“那他不得被媒婆抢晕了。”

周苹果直点头:“好多媒婆都给他说亲呢,但是他偏没看上谁,我爹从前老嘀咕要是女婿是他嫁过去也成。”

乔茗茗:“……”

善变的男人。

“那他跟你相差大不?”她又问。

周苹果:“不大,他跟我同岁,我们初中是同学,人家会读书考上高中了嘛,难怪总说读书改变命运。从前读书的时候压根没听进去这句话,如今想来自己那时候就是个傻的。”

话音刚落,苹果挨了她娘一脚踹。

苹果娘咬牙小声说:“你都要结婚了,这些话就别说,更是千万不能在小唐面前说。”

周苹果奇怪:“这有什么好不能说的,你们总说这人好……唔。”

乔茗茗伸手捂住她的嘴巴,微笑:“婶子这也是为你好,你就听听人家的话。”

你妈身体可不大好呢,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还是不要气人家为好。

周苹果讪讪,不说话了。

苹果娘立刻冲乔茗茗笑笑,深觉得自己闺女和人家一比就是太不懂事儿了。

没忍住,对着闺女翻个白眼。

说话间,舅爷朝着她们大声道:“哎,小李也去县城,你们先坐小李的车去,我在后头慢慢赶着,这样也能更快些。”

行呗,比起坐驴车,当然是坐货车更舒服更快了。

于是她们三人就搬着一箩筐的菌菇,爬上货车的后斗。

货车很快开动,也开得又快又稳。

不一会儿,她们到达县城,此时太阳已经升起,但空气中还是透着一股凉意。

乔茗茗跟着周苹果母女去收购站,对于这一筐的香菇和平菇能卖多少钱她很是好奇。

收购站里有不少人,粗粗看一看,卖什么的都有,不过卖得最多的还是鸡蛋。

难怪在农村里好些人都喊母鸡叫鸡蛋银行呢,听着相当形象。

这时候这里的鸡蛋五毛钱一斤,乔茗茗记得首都里有时得八毛六,听着便宜,但是和眼下的工资一对比还是算贵的。

收购站收鸡蛋也是按照这个价格收,压根不存在差价问题,卖鸡蛋的人拿到钱后便兴高采烈地离开,兴冲冲的赶往供销社去买其他的东西。

接着还有拉着草药来收购站的、捧着一壶蜂蜜来的……很快就轮到了周苹果母女。

乔茗茗瞬间打起精神,直探着头往里看。

工作人员:“菇啊?稍等一下我来称斤。”

周苹果点点头:“有平菇和香菇,我们都装一起了。”

工作人员从柜台里走出来,门边就放着一杆秤。

他又招呼另外一个工作人员一起上手称,说道:“今天平菇两毛八,香菇四毛二一斤,你这里……我得给你三块三,你自己来瞧瞧。”

苹果娘忙凑过去瞧,脸上露出笑容:“对的对的,我家里称也差不多。”

工作人员把香菇和平菇倒走,又把竹筐还给苹果妈,说:“你这香菇是自己种的吧,有这个技术还不错,瞧瞧看能不能把老发香菇也琢磨出来,香菇算不上值钱,但老发香菇是真值。”

周苹果就问:“老发香菇怎么做?”

工作人员笑出声:“那我哪里知道,我要是知道不得自己去做了吗。”

乔茗茗也问:“那有人来卖过吗?”

工作人员:“没有,供销社今天新来了一批老发香菇,我也是听供销社的同志说的,说是收购价就五块六一斤呢。”

旁边围观的人说:“好似是江省那边来的,每年没产出几斤,过年想买都买不着,这玩意儿比肉还贵,但是泡发一下,不管拿去做啥都够香。”

“哦,泡发的水还可以留着,拿去炖东西吃贼好吃。”这人又补充说。

乔茗茗挠挠头,她想起来了,自己当初在首都时买过干香菇,确实贵。

可是,你自家种的香菇是种不出来那味道的,而且也种不了那么多。

估计得像山葵一样,在山上给它创造一个自然生长的环境,然后再规模种植才行。

这就是她的知识盲区了,乔茗茗决定回去后问问宁渝。

卖完菇,一行人赶去供销社。

供销社里确实有老发香菇在售卖,但却许多人在抢着买,没半小时就见底了。

大伙纷纷抱怨:“怎么那就这么少,还有没呀有的话就摆出来吧。”

店员皱眉:“没呢,早就被抢一波了,冬天要到了大家都想买,就那么点货哪里够卖的?”

乔茗茗进门,走到一位买到老发香菇的顾客面前,对她笑笑道:“婶儿,你能不能把菇给我看一眼,我看看就还你。”

“咋啦?”

“没咋,就是好奇这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