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第 78 章(2 / 2)

“下一个。”

李大朝着东边一扭头,方才还无人的桌子处已然多了一个小童,站在凳子上,正笑眯眯的朝着他招手,

“来来来,到这边来领。”

怕早晨起不来,平安昨夜和刘为农等人一起睡在了农署,两人一个负责记录,一个负责发苗。

番薯藤是几位农事官起来后就赶紧去暖房里掐的,绿油油水灵灵,这样一抹新鲜的颜色撞入眼帘,在现在这个种子还没发芽,大地一片光秃秃的时节格外的舒服。

李大迟疑的走到那个小童面前,这孩子看着不过六七岁年纪,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早早下地干活也就罢了,怎么官家也舍得让孩子在这里呢?

小孩子的声音脆生生的,口齿清晰,

“每人最多可以领五株回去种,种活了每株就给一文钱,种不活也没关系,但是如果被发现是故意捣乱令秧苗死亡的,不仅拿不到钱,还要照秋收后的产量翻倍赔偿,一株十一文,翻倍就是二十二文,到底要不要领回去种,大家可以再想想。”

二十二文,这可不算小数目,听见此话,人群顿时骚动起来,嗡嗡的私语声响成一片。

平安顿了顿又道,

“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这秧苗生命力十分顽强,种下地就能活,极少有养不成活的情况。”

他事先对着人群讲明了规则,然后抬起头来,笑眯眯的询问李大,

“你要几株呀?”

利弊事先已经讲得清清楚楚,官家的条件开的并不算苛刻,只要精心伺候了种不活也没有惩罚,种活了就是白得的钱。

李大咬咬牙,

“小公子,我要五株行不行?”

“当然,”

从手边的篮子里数出番薯苗,平安朝着李大伸出手来,

“凭条给我,我帮你记上数量。”

刘为农用的是毛笔,墨迹还没干透便折上了,蹭得有些模糊,平安用炭笔,繁体的五笔画多,他为了偷懒直接写了个阿拉伯数字5。

现在的大金还没有通行开阿拉伯数字,他只说是独特的标记,也不怕被人仿冒。

平安写好后将凭条和番薯藤一并交给李大,叮嘱道,

“带回家去就尽快种上,旱时浇点水,平日里施肥的时候捎带着给上一点,这东西易活又高产,只要地方足够,能爬满地,藤蔓爬得太长会吸收养分,夏日里叶子多了也可以摘下来吃。”

他说给李大听,其实也是说给围在边上一直竖起耳朵听着他们说话的其他百姓们听的,

“看不见结果子也不必着急,果实长在地下,秋季降霜后就可以刨了,等到了日子城中会有告示,刨出来后就在屋里放着也不会坏,小心别冻了就行,会有人到各个村里去收,保管让大家在过年前都能拿到钱。”

平安把流程都说得清清楚楚,围观的百姓们也都放下心来,很快在刘为农面前的桌子处排起了长龙。

反正种不活也没有惩罚,大多数人还是和李大一样要五株,将近三千块种薯,一株上就算只掐一段,都够分给六百户。

农事官们在暖房里掐下番薯藤,源源不断的往门口供应,刘为农坐在桌子后面,整个上午一刻也没歇,今日成群结队来的都是附近村里的百姓,他快些写好凭条,百姓们就能早些回去。

第一日百姓们比较新鲜,来看热闹的人也比较多,等过几日消息在县域之外的村镇传播开,还会再陆续迎来一波人。

这些番薯苗平安自己的皇庄里也要种,还要留出给两黄旗和正白旗的农户种的,这些会强令军中的将士们种植,留出这些,剩下的才在民间分发。

要给番薯藤留足了生长的时间,在农署发苗断断续续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时间一久,住的近的农户们闲来无事也来跟他们唠嗑。

百姓所问关于农业种植的所有问题,刘为农和诸位农事官知无不言,平安也几乎日日都来。

他仗着人小面嫩,长得可爱,混在人群间听他们聊家长里短,把附近几个村里的奇闻轶事都听了个遍。

没过几日,附近的村县都已经传开了,那农署里面的大人们十分亲和,一点也没有官架子,为了给他们发秧苗,甚至还带来了家中娇养的小公子,小公子更是天真可爱,尤其爱听村里的八卦。

大人们和百姓一样,天天就是种地,有什么问题随时都可以过来问,来年还能帮着他们培育出更高产的粮食。

一个月之后,百姓的领种已经全部记录在册,刘为农把记录好的凭证交给了平安。

平安笑眯眯的接过来,

“这些日子刘先生和诸位先生们都辛苦了,晚点我叫厨子过来,咱们便在农署里提前先吃一顿庆功宴。”

那本有些厚度的册子被他搂在怀里,准备带回宫去仔细收好,等到秋天向诸位叔叔伯伯们售卖番薯的时候,他就打开记录,估算数量后直接带着他们到底下的各个村里去收。

买卖环节一同进行,省时省力,还省去了交通运输的一环,除了有他这个中间商赚差价,可谓是十分便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