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1 / 2)

顾湘珺道:“姜姐姐喝茶。”

客人太多,姜棠没亲自祝寿,而是在花厅等着开席。

又过了一会儿,韩氏领着几位客人过来,走在她旁边的是安王妃。

她试着给盛京城的几位贵客送帖子,安王妃就带着安阳郡主来了。

韩氏亲自去接的。

安王妃可是贵客,但今日过来,打扮低调,看来是看的和郑氏的情分,并不想喧宾夺主。

韩氏心道,安王妃这样的人,怕是最看不过姜棠那种容貌艳丽,从丫鬟爬上来的人了。

韩氏不会挑事,但若是安王妃本就不喜姜棠呢。

一个丫鬟也值当递个帖子,真是有辱永宁侯府门楣。

安阳郡主跟着一块儿来的,到了花厅之后就跟安王妃小声道:“女儿去别处转转,母亲去见永宁侯夫人吧。”

安王妃就跟韩氏去另一头贺寿了。

今儿来的人并不少,安阳郡主先找的陆锦瑶,这边人来人往,寻人都废了一番功夫,还是一个丫鬟带着她过去的。

陆锦瑶来的晚,她肚子越来越大,不想去人多的地方挤着,这会儿才过来。

前两日她给安王府去了一封信,她总见安阳打听姜棠,这不是这个恰好的机会么。

安阳也不方便直接去找姜棠,毕竟姜棠也是客人,而是跟着陆锦瑶一块儿,坐到搭好的棚子那儿听戏。

戏文是《麻姑拜寿》,可唱到一半就换成了《邯郸学步》,都是戏,又是主家点的,客人自然没什么话说,都安安静静地听着。

韩氏一边听戏,一边和贵客周旋说话,“马上就天冷了,也该用上炭了,但银骨炭烟味儿大。四弟妹有孕在身,最是闻不得烟味,还得让身边的丫鬟记着,寻烟少的红罗炭来。”

韩氏慢慢说着,“姜……我差点忘了,姜姑娘已经不是四弟妹身边的丫鬟了。这样,我记着,到时用炭直接给送过去。”

她这一番话,再加上戏台唱得戏文,让人忍不住多想。

到底是听《邯郸学步》这出戏,还是说姜棠邯郸学步,一个丫鬟,摇身一变成了侯府的贵客,学着贵客的样子坐在这儿……

怕是只有她自己知道。

第73章独自生活的第十一天

搭的暖棚里只剩戏台上咿咿呀呀的唱戏声,正巧唱到了主人公学步学得连路都不会走了那段。

认不清自己的身份,真以为脱了奴籍就能成人上人了?

姜棠脱籍,把府上丫鬟们的心都带野了。陆锦瑶没规矩,她有。

韩氏脸上挂着得体的笑,端着世家娘子的体面,她身旁坐着的便是郑氏,闻言眉头微皱,却顾忌人多,只道:“看你的戏,现在是什么时节,哪里用得上炭。”

韩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瞧我这记性……母亲教训的是。”

燕茗双跟着母亲坐在后头,白楞着韩氏的背影,小声嘟囔道:“丫鬟怎么了……瞧她那样儿,神气成什么样了!”

燕国公夫人低头训斥女儿,“别多嘴。”

这是别人家,更是别人的家事,插嘴显得她们没教养。更何况,燕茗双是小辈,无论如何都轮不到她说话。

这打的是姜棠的脸,更是永宁侯府四房的脸。为显得一家和睦,也得笑着把这事应对过去。

燕国公夫人都觉得有些过分,把出身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点出来。虽然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可这么多夫人,哪个出身不是万里挑一数一数二。

姜棠坐在这儿的确另类,应了那四个字,不合时宜。

姜棠偏头看了韩氏一眼,若她还是侯府的丫鬟,这种场合的确应该护着侯府的体面。韩氏是世子夫人,不能出错也不会出错。

但她已经不是丫鬟了,在这后宅待了五个多月,拐着弯儿说的话,她听过很多次。

搁以前听到这种话,怕是脸上一热,羞得不敢见人了。

姜棠轻声道:“难为世子夫人还记得我这个小人物。”

韩氏脸上的笑顿时一僵。

在御朝不是所有人都能叫做夫人。

有爵位的人的娘子可以叫做夫人,有诰封的娘子,也能被称作夫人。而一般官员的娘子,只得叫做娘子。

世子夫人,只是个半吊子,毕竟世子不算什么爵位。而顾见风在鸿胪寺任职,指望他给韩氏挣诰命,不知等到猴年马月去。

姜棠从前的确是陆锦瑶的丫鬟,偏偏这事韩氏记得比陆锦瑶还清楚。

到底是出身令人不齿还是她小肚鸡肠令人不齿。

姜棠不觉得她当过丫鬟有什么丢人的,她不偷不抢,不记恨别人,反倒是韩氏,一而再再而三地惦记她。

姜棠知道书中的结局,所以少了世事无常造化弄人的感叹,甚至觉得的以韩氏的心性,丢了世子之位,反倒合情合理。

坐在前头的安阳郡主道:“姜姑娘这话就不对了,世子夫人记着你必定是因为你有过人之处,做过丫鬟再赎身脱籍搁什么地方都是让人敬佩称赞的。古有卫将军,虽做过公主府骑奴,但领兵征战,骁勇无敌。若是因出身不高就自暴自弃,未免太过狭隘了。”

安阳说完,冲安王妃笑了一下,“我也不知自己说的对不对,胡乱说了一通,让诸位见笑了。”

韩氏这回脸上是彻底挂不住了,虽然安阳郡主处处说姜棠的不是,可句句都说的是她。

说她狭隘,说她是因为姜棠有过人之处才记得,一个使心机有手段的人在安阳郡主嘴里竟变得高尚起来,这不是笑话是什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