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节(1 / 2)

安阳买了六盒,姜棠能赚七钱银子。

这比直接买断方子好多了。

这几天姜棠愿意哪也不去,就留在这儿做月饼卖月饼,狠狠赚一大笔银子。

有面包窑,做的还快,一锅能做十几个,咸鸭蛋不够,姜棠就直接用盐和面粉腌鸭蛋黄,比裹泥巴腌省时间。

八月十一中午开始卖的,卖了小半个时辰就售罄了,原本等着的也不多,但后来,在铺子里排着的渐渐多起来,直到晚上要快打烊了还有一个人等着。

姜棠把最后一锅拿出来,道:“得放凉再盖盖子,里面蛋黄流油的,卖的时候记得嘱咐一句,切的时候小心些。”

这边吃月饼都是一家人分一块,也有团圆美满之意。

一锅月饼能装三盒,做完今天就不做了,除了这个不知是哪个府的管事,也没人等着了。

铺子还要盘点擦洗,没姜棠的事,她便回了侯府。

陆锦瑶今天给府上各院都送了月饼,她还想到顾见舟了,但顾见舟远在滇南,送过去怕坏了,只能等回来再做。

晚上姜棠回来,陆锦瑶简单问了几句生意如何,看姜棠眼中有掩饰不掉的疲累,就让她回去休息了。

从十一到十四,姜棠都在锦棠居。

陆锦瑶有时也想说,既然点心师傅会做,那姜棠不去也成,但一想卖月饼给姜棠分成,卖的越多她分的越多,也就由她去了。

铺子生意好,陆锦瑶赚的也多。

陆锦瑶给各院都送了月饼,郑氏觉得好吃,也有照顾陆锦瑶生意的意思,各家节礼就都从锦棠居拿的月饼。

现在这月饼难买,她却好买。

她是陆锦瑶的婆婆,只用说一声,把银子给了,月饼就到手了,根本不用让人去排队买。

虽然花钱了,郑氏花的也高兴。

陆锦瑶自然也高兴,除去铺子里摆着卖的月饼,像楚晗玉等玩的好的,都是从她这儿订。

这个月饼味道新鲜,也不仅仅是新鲜,吃着也好吃。

咸味并非盐的咸,而是腌透了的鸭蛋黄,咸香咸香的,连不爱吃甜食的永宁侯今天都吃了一块半月饼。

郑氏道:“虽然没说,但估摸着也是姜棠想出来的,你说这人和人怎么就不一样呢,这个是比五仁的好吃吧。”

五仁月饼,郑氏都吃几十年了。

永宁侯不置可否,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姜棠的确擅厨艺。

说实话,永宁侯心里还有几分感激她,做出压缩饼干来。

他虽不带兵了,但以前的记忆还在。

该感谢姜棠。

双黄莲蓉馅儿的月饼大部分人都吃得惯,韩氏也觉得好吃,她没觉得掉脸面,笑着也找陆锦瑶订了几匣子,准备送给娘家还有顾见风的上峰。

反正给陆锦瑶银子,韩氏也没觉得不好意思。

她也觉得这个好吃。

只不过,每每锦棠居出了什么新东西,她就能想起姜棠来,心里就酸胀。

陆锦瑶肯定没少赚银子吧,这都开分店了。

月饼一直卖到八月十五,姜棠数着一共卖了八百九十三盒。

一盒她能分一钱多银子,那将近九百盒就是……一百多两?

姜棠觉得算的不对,又在心里重新算了一遍。

结果还是一百多两银子。

她这么短的天就赚了一百多两银子!

除了卖药材,姜棠还没见过这么多钱呢,加上她攒的银子,就有七百多两了。

而且这才上午,还没到晚上,兴许能卖够一千盒。

姜棠又高兴又后悔,后悔没早点卖月饼,若是早一点,兴许赚的还能翻一倍。

姜棠现在还没拿到银子呢,只是看的账本,多少食材做了多少月饼,这个是有数的。

姜棠看竹牌这两天也卖了不少,麻将还没卖出去,她终于从小丫鬟变成小股东了。

哪怕只有竹牌和月饼的分成。

月饼只在中秋节卖,过了中秋节,不管哪家点心铺子,连月饼影子都找不到。

想吃只能赶在中秋之前买。

姜棠跟着一块儿做月饼,面包窑就没闲下来的时候,点心铺子三个面包窑,后来嫌不够用,又找师傅搭了两个烤炉。

从早上忙到傍晚,姜棠看铺子里的人渐渐少了,这才收拾收拾准备回去。

外面的天是墨蓝色,天边还有几分未染尽的天白。

明月好像挂在树枝上,姜棠看了两眼,搓搓有些冷的手臂,对车夫道:“回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