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节(1 / 2)

李东亮做思考状:“提产……你知道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的主要精力,是扩大普通商品猪的产能,公司所有的资源都在向这个目标倾斜。”

这个答案并不算意外。

说来有趣,尽管旗下的“壹号土猪”品牌是国内高端猪肉的霸主,但嘉谷农牧对于高端市场,也自有一套理念:在土猪的养殖成本真正降下来之前,嘉谷并不主张人人都能吃上土猪肉。

这一理念的背后,是嘉谷农牧的良心体现——尽管做不到像大众印象中满山遍野地跑,但嘉谷的“土猪”养殖,也不像其他土猪品牌一样,饲养环境和普通猪场没啥不同。

嘉谷农牧的“土猪”养猪场,没有常用的定位栏,取而代之的是半开放式的大空间,让猪自由活动;“土猪”的日粮,也是经过精心制定,优先保证猪肉风味。

——多说一句,嘉谷农牧对于保证土猪风味的研究成果,还被应用到普通商品猪的改善肉质中去。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秘制的天然中草药拌料,能加快脯氨酸、肌氨酸、核苷酸等香味物质在肉质中的沉淀与积聚,达到去腥增香、改善肉质的效果。所以,就算齐政不动用金手指,现在的嘉谷农牧,也有能力让普通商品猪的品质更胜一筹。

总之,如果人人都吃土猪,嘉谷农牧也养殖不过来。无论是土地成本,还是时间成本,都不允许嘉谷农牧在土猪上投入太多资源。

陈胜不是不懂,所以他的意见主要是……

“那就只有提价了。”

李东亮却是笑了起来,反问了一句:“也未必。提价容易,但非瘟过后怎么办?”

高端猪肉的定价也是很有讲究的。要与普通猪肉拉开差距,但又不能定一个天价,毕竟,价格越高,市场接受度越低,“曲高和寡”并不是商人的最佳选择。但同时,为了保证品牌的“格调”,降价也是需要谨慎的,甚至说是不予考虑的。

陈胜呵的一声:“现在普通猪肉的价格都要逼近‘普通’的土猪肉了,再继续升,我看都赶得上土猪肉的价格了,那我们还有什么逼格?”

“升不了多少了。”李东亮淡定的抛出一句。

“嗯?”陈胜此时也琢磨过味了,道:“公司要出手了?”

李东亮露出和谐的笑容:“嗯,公司将在市场集中释放出口猪肉产能。”

陈胜恍然,先是点点头,然后又叹息道:“日韩的出口市场……可惜了。”

谁说不是呢?好不容易开拓的两大猪肉进口国市场,一场非瘟来袭,全部被中断了。

李东亮反而很看得开:“养殖业的风险不就在这了?一场疫病就可能让此前所有的努力灰飞烟灭。我们应该值得庆幸,身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辗转腾挪的空间足够大。只要我们利用好这次危机,失去的市场,早晚能夺回来。”

……

第761章爆产能

中秋将至,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域的主要城市,市民惊喜地发现,经常买菜的农贸市场中,一些猪肉档口打出了“嘉谷猪肉”的牌子。

“嘉谷猪肉”的牌子不是关键,关键是这些档口不像以前一样,一天一个价格,甚至“一天涨一元”——虽然没有降价,但是价格保持稳定,而且“量大管饱”。

这些猪肉档口就像是一个风向标,它不涨价,其他档口都被压着涨不了价。

这种时候,龙头企业的巨大影响力可见一斑了——微小的价格波动确实能带来其二级市场的连锁反应。

嘉谷农牧一年的生猪出栏对于全国市场可能都不算什么,但集中在两大发达消费圈释放产能,无异于一颗十全大补丸。

而两大发达消费圈的猪肉紧张局面被缓解了,全国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也跟着被平缓了不少。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农业部监测的各地数据显示,受嘉谷农牧集中释放产能影响,华南、华东地区猪价悄然维稳,有一小部分处于回落;全国猪肉价格上涨势头为之一挫,涨价幅度下跌明显。

对于老百姓来说,短期内不指望猪肉价格下降,只要不继续上涨,那就是一件好事了。

但对于养猪上下游的从业人士来说,“百味杂陈”都不足以形容他们的心情。

……

“生猪出栏均价比市场预测低了整整1元/公斤,这也意味着一头220多斤的出栏肥猪利润可能要缩水100多元,一百头就是少了一万多元……啧啧啧,难怪昨天一个养猪的朋友给我打电话嚷嚷,他要问候嘉谷人祖宗。”生猪屠宰行业老大——双汇集团的总裁助理刘进韬进入总裁办公室,将包含各地生猪出栏均价数据的文件递给总裁张泰西。

“哈哈哈,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不坏的消息,不是吗?”张泰西笑着接过文件。

如果说猪价是一场博弈,养殖端肯定是想涨价,但屠宰企业是想降价,因为猪肉价格太高的话,销售情况会很不理想,屠宰企业的生猪屠宰量有限,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但接下来这个消息,对我们来说就是坏消息了。”刘进韬顿了一下,在总裁的目光移过来后,道:“嘉谷农牧在华南、华中地区,借助当地政府的协助,倒逼屠宰企业抓大放小,加速行业整合。”

张泰西的目光一凝。

国内的生猪屠宰行业同样分散,而且带有较强的地域垄断性质。简而言之,本地屠宰场会本能地排挤外地企业。在这个行业,为了独家经营,发生肢体冲突也不是一两处。

双汇说是国内屠宰业的老大,但市场份额还不到2%,扩张也困难重重。

嘉谷这种典型的产业链企业,扩繁场、饲料厂、甚至是兽药厂与屠宰场一个不能少,少一个环节风险就增加一级:没有扩繁场,种猪的供应和质量就没有保障;没有饲料厂,成本就会大幅增加;没有兽药厂,猪群的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就得不到保障;没有屠宰场,就会在行情低迷的时候陷入被动,失去话语权。

尤其是国家对养殖企业有要求,生猪及其产品一律实施“点对点”调运,即肉猪由养殖场直接调运至屠宰厂(场)。

嘉谷农牧倒没有直接投资屠宰场,而是采用让屠宰场“加盟”的方式补全产业链。如果是平时,想说服屠宰场“加盟”嘉谷体系并不容易。毕竟,嘉谷体系的要求是出了名的高,被纳入龙头企业的扩张版图里比较好的一点是保本不亏,但不好的一点就是失去了主动权。

不过,在非瘟的压力下,生猪屠宰厂资格审核清理力度加强,大量屠宰场被淘汰,地方政府甚至会主动帮助嘉谷筛选并整合屠宰场。

“好家伙,嘉谷这是要主动挑起洗牌大潮啊!”张泰西一目十行后合上文件,凛然道。

“人家也是真霸道!”刘进韬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

在养猪业,基本上是同行洗掉同行。换句话说,你赚的钱,都是另外一波人亏掉的。有位大养殖企业的老板说了一句话:市场拿走的东西,市场还会还给你。

敢主动挑起洗牌的,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

嘉谷农牧现在要压着猪价不让涨,这其中有多少关乎民生的考虑,暂且不提。但他们作为商人,只会从商业的角度分析。

“嘉谷首先是想减少入场的玩家。”张泰西眉毛一挑:“在国内,最常见的就是价格战:从暴利到厚利,从厚利到微利,最后到谁都没利。但我听说嘉谷的齐董最讨厌的就是价格战。如果猪价继续升温,资本逐利,会有大量公司跟风入场,什么房地产公司、卖汽车的、做钢铁的、搞皮革的,都纷纷跨界养猪。然后就是……”

“产能过剩。”刘进韬接话道:“产能过剩后又是一场烂仗,不要说齐董了,我也觉得打这样的烂仗挺恶心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