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节(1 / 2)

“杨大爷,你还是嫌价格低吗?我们公司已经是最有诚意的了。不怕说,估计不会再有比我们开价更高的了。”宋连城信誓旦旦道。

“我信。”杨福堂点点头,道:“但是你应该知道,我们合作社是与嘉谷合作的,我们种植的大豆,一般是由嘉谷收购的。”

宋连城大松了一口气,原来是这个原因。

他微笑道:“我知道。不过,杨大爷,我想嘉谷的收购价也不会比我们公司更高了吧?能多赚点钱为什么要说不呢?至于与嘉谷的约定,您放心好了,嘉谷这样的大公司,不会因为你们违约而告你们……”

这方面宋连城已经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了。

在国内,无论是农民合作社,还是种植大户,订单生产并不是万能的。只要收益更高,毁约是经常可见的。而企业往往也不会为了农民的毁约而大动干戈。

但杨福堂摇摇头:“你不懂。”

“你知道今年我们的大豆套种亩产有多高吗?接近600斤。去年才多少?400多斤吧。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提升?是嘉谷提供了新技术。”

“就是之前的400多斤,种子也是嘉谷提供的,条件就是与嘉谷签订惟一采购协议,所以我们的大豆在还是种子状态的时候,就已经是人家嘉谷的了。”

“我也信你说的,卖给你嘉谷应该也不会喊打喊杀,但明年呢?说话不算话,还指望嘉谷与我们合作吗?如果没有嘉谷的种子和技术,顶天了也就300斤/亩,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会有人将豆子卖给你的。所以,你想买豆,只能跟嘉谷谈。”杨福堂语重心长道。

宋连城傻眼了,“……你不早说?”

老蔗农杨福堂一脸无辜地憨笑道:“呵呵,我也想看看,我种的大豆有多欢迎嘛。”

宋连城差点被气了个倒仰,笑你个憨憨啊,白浪费我表情和口水了!

……

第615章“豆”争(下)

嘉谷在桂省的分公司却是有点小了。

这是宋连城抵达嘉谷分公司后的想法。

实在是太多人了。

继老蔗农杨福堂之后,他不信邪又在其他蔗农身上浪费了不少时间,但正如杨福堂所说,终究一无所获,以至于找上嘉谷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

目之所及,从分公司的大堂,一直到门口,一条路都要被塞住了。

“都别着急啊,大家按照顺序来,做好登记的麻烦从后面走,后面有消防通道……”嘉谷的员工一边整肃前面的队伍,一边又将人尽快疏散地出去,喊得嗓子都哑了。

“这么多人,都是来采购大豆的?”

看到挤满人的空间,这里面得有多少人,宋连城不敢想。

“兄弟。”一双大手,啪的落在了他的肩膀上。

“有事?”宋连城惊醒过来,皱眉看向对方。

“有点,有点。”大手的主人是个挺着啤酒肚的中年胖子,他嘿嘿的笑两声,然后压低声音,道:“兄弟,你的公司能打多少分?”

“打分?打什么分?”宋连城一脸茫然。

“你不知道?”中年胖子乐了。

“……我应该知道?”

胖子一拍大腿,“幸好兄弟你遇上了我,要不然真是浪费时间了。”

犹豫少顷,宋连城就满脸堆笑地问:“烦请兄弟赐教。”

宋连城的态度让中年胖子很是满意,他塞过来一张表格,一边介绍道:“在场这么多人,谁不是为了采购大豆而来?要是论先来后到的话,估计早就轮不到我们了。好在嘉谷对于采购商有个评分标准,最后,按照分数来分配大豆采购量,也算是机会均等了……”

宋连城接过表格,嘉谷将评分标准写在了上面,让各家企业在登记前心里有数。

工厂规模,雇佣人数,大豆原料的使用量,行业重要性和稀缺性,产品附加值,成本利润比,工人薪水,纳税状况等等,都被给予不同的分值。

这种评价方式,显然不是嘉谷一时兴起而确定的,而是经过精心细化而做出的体系,用以评价嘉谷的合作伙伴,以及在供应链上的公司价值。

评分标准用数字表示,再清晰不过。

明显可以看出,行业重要性和稀缺性、以及产品附加值这两项,在评分体系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譬如生产腐竹、豆豉、豆奶及豆奶粉、豆花、豆芽、酱油等初级食品的行业属性,只能记3分;但生产大豆组织蛋白、分离蛋白、浓缩蛋白等新兴大豆食品的,可以记5分;而生产大豆磷脂、膳食纤维以及异黄酮等大豆功能性食品的,可以记8分……

标准虽然不是很完美,但这属于嘉谷自己的事,即使有人提出异议,最终也不过是好言相劝罢了。总归是有求于嘉谷,人家自己决定合作伙伴的标准,又能有什么异议?

但宋连城的心是拔凉拔凉的。

他公司的贸易属性,得分是——零!

很显然,嘉谷明确表态,想当“二道贩子”囤积居奇?没门!

中年胖子刚好也说到这一点:“虽然麻烦了点,但还是没人会放弃呀。嘉谷高蛋白大豆统一售价2.45元/斤,对于我们以大豆为原材料的企业来说,已经相当厚道了。标准严格点也不至于让一些奸商哄抢……对了,兄弟,你公司是生产什么的?”

宋连城所在的公司,正是胖子口中的“奸商”,他支支吾吾道:“……那你们公司生产什么?”

中年胖子瞬间被转移了注意力,他兴致勃勃道:“我们公司啊,生产豆浆粉、豆奶粉等20个产品,年消耗大豆5万吨,这一点在评分上有点吃亏;但我们的产品远销德国、新加坡、泰国等10多个国家,20个产品还都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好歹能挽回点分数。”

宋连城无言以对。

中年胖子却是说得兴起:“你知道的,各国的食品用大豆基本都要求用非转基因大豆。以前吧,国产大豆虽说是非转基因大豆,但良莠不齐,优质大豆的抢购现象更加激烈。我们也并不是没有考虑过从国外进口非转基因大豆。但是由于进口走船的量基本上要在5000吨或1万吨起步,对于没有分销渠道的小贸易商来说,价格风险以及进关检验风险太大了。”

“得,今年嘉谷主导国产大豆增产,我们在没有必要冒这么大风险去折腾了。就是嘉谷这有计划的供应,让我们想做预储没那么方便了。”中年胖子自言自语道:“不过这样‘良心’的价格,让我们自己抢购也未必能收得到……哎,兄弟,你怎么走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