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节(1 / 2)

不得不说,岛国人在精细农业上确实有一套,他们充分发挥了“你想要什么花样的农业,我就能搞出什么花样的模式”的鬼畜精神,把农业、工业、服务业打通,并且形成第二和第三产业服务于第一产业的创造性模式。

大田农业、精细农业,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嘉谷可以说是两者兼具,但后者发力较晚。某种程度上,说嘉谷是在参考岛国模式也无不可。

“这很不错。我们国家的农业情况,复杂多样,对于农业发展模式而言,何种模式最适合我国,何种模式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应该是嘉谷这样的公司一直要探索的问题。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势与弊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文老似乎说起了兴致,语气略显激扬。

“小齐,你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是有些发言权的。在探索过程中,嘉谷有遇到什么困难,或有什么体会,不妨直言。”

考察老似乎挺喜欢通过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来了解基层的真实想法,自然不敢打马虎眼。

齐政稍作斟酌,开口道:“就嘉谷的实践经验来看,无论选择何种发展模式,如果没有有效组织引领,效果都不会理想,这是由目前我国农民基本主干力量的普遍认知水平决定的。”

文老目光炯炯。

齐政也放开了不少:“从多数农村来看,对农民群体的有效组织引领显然是欠缺的。这也导致了,在这些农村,三十年来,全球化、市场化与他们无关……”

齐政的观点有些犀利,但文老很欣赏齐政的畅所欲言:“这点我也承认,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农村的基层组织,大多只能承担简单社会管理功能,而无力承担起发展经济的职责……”

所以,后世有大学生村官计划……齐政心里默默接话道。

还是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岛国为例。

岛国农业的崛起,离不开一个强力的合作联社组织岛国农协。

这是一个比山口组牛叉一百倍的大组织。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收购农产品,统一进行市场谈判和集中销售……这些都是小意思了。

更厉害的是,他们连农民的婚丧嫁娶都包了;上可怼政策,下可拒进口;让一个岛国农民从出生开始,奶粉就有保障,学可以免费上,有病免费医,工作有人带着干,钱有组织带着挣,婚丧嫁娶也负责……

试问这样的待遇,农民能不能安心种地?

不过嘛,什么东西一久了,都会变味。岛国农协也不例外,垄断、权力、金钱……

当然,国情不一样,我们国家不需要也不可能出现这样一个“农协”,但对农民的组织引领是需要大力加强的。

“政府搭台子,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让农民跟现代市场经济挂钩的公司化组织全方位合作,至少在现阶段来看,是件双赢的事情。”这是齐政的由衷之言。

其实,国内很多地方农业资源很丰富,但农户并没能依靠这些资源走上致富之路。

这主要是因为农户对于种什么,自己缺乏市场意识。往往是一号召就多,一多就贱,一贱就赔,一赔就垮,经不起风浪。

以嘉谷为例,农户加入到嘉谷的生产链条中,搞订单农业,收益有了保障,风险也会降到最低。毕竟嘉谷的产品链条长,市场意识强,抗风险能力比农户强得多。

……

文老的思维很敏捷,齐政也毫不推脱,一老一少就农村、农业、农民等问题,进行了颇为热烈的探讨。

在接近尾声的时候,两人都各有所得。文老更直观地了解到农业基层最真实的一面,齐政也能从更高的层面一窥政府的智慧和决心。

最后,文老问道:“小齐,你对环冀省贫困带有了解吗?”

齐政一怔,下意识地点点头。

环冀省贫困带嘛,作为首都周边的一个特殊现象,在前几年被正式提出来后,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文老轻声说道:“这些地区的贫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策方面的限制,有观念方面的问题,但更突出的是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大思路、大战略。但要推动这个战略,这片区域就要寻求到新的发展路径。嘉谷的第六产业模式、绿色经济很值得一试,我也希望嘉谷能够试一试……”

……

第413章那就试一试

“让嘉谷介入环冀省贫困带的扶贫开发?为什么?”在嘉谷高层会上,听到齐政的转述,王昱业惊呼道。

“因为嘉谷最合适!”齐政冷静道。

环冀省贫困带,是环绕首都周边的一个“C型”环状区域,因位于燕山、太行山深山区,或分布在高寒的坝上高原,自然条件恶劣,干旱缺水,贫困程度较深且集中连片。

面对众人疑惑的眼光,齐政娓娓道来。

“嘉谷已经是国内的农业龙头,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但嘉谷又不仅仅是一般的龙头企业。除了照章纳税、诚信经营等常规要求外,没有人能忽视嘉谷履行的更全面的社会责任。”

“带动农民种养增收,是伴随着嘉谷成长的基本特征。在嘉谷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可以说兼顾了农民的利益,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培养了新型农民,让他们得到了更多实惠和收益。”

“我们还绝对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国内的大型农业和食品企业中,嘉谷的产品安全管理体系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从不制假售假、不以次充好、不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已经是我们嘉谷的一个标签。”

“在生产中实践生态农业也是外界对嘉谷的认识。当然,我们也确实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农业污染,甚至还主动治理盐碱地,修复污染地,在保护资源环境方面也是没有谁了。”

“最关键的是,嘉谷一向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无论是捐献物资救灾,还是通过产业扶贫,兴办农村公益事业,都对社会产生了极其正面的影响。”

“嗯,上述评价是文老所说。”

大伙:“……”

我们是应该骄傲呢?还是应该骄傲呢?

齐政耸耸肩:“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讨论会上,针对冀省贫困带的开发,有人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从人的面貌、产业结构调整、从不同的项目布局全方位介入,找好本地资源和外部市场的有效嫁接点。”

“而纵观国内,不管怎么看,嘉谷都是最合适、经验相对最丰富的选择,甚至没有之一。”

“文老也颇为认同,所以希望我们试一试!”

“……说得我都认为嘉谷是最合适的了……”王昱业苦笑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