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节(1 / 2)

从老一辈时代的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到现在的打草方格;再到正在建设的细水滴灌系统和风力发电场,新一代治沙人在祖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着治沙方式。

嘉谷能做的,就是为坚守大漠的治沙团队尽力创造较好的生活条件,不让他们像老一辈治沙人那样风餐露宿、忍饥挨饿。

沙漠营地里的空调、热水器等设施逐渐完善,还在营地划出空地,建成篮球场,让大伙在沙漠里打篮球成为可能。

团队里每人都安排有正常轮休,公司为他们提供交通便利,方便大家回家探亲,平时公司后勤也积极为治沙团队成员的家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嘉谷治沙团队成员来来往往,但无论人怎么换,治沙精神却代代传承。

……

沙漠无大事,而在太平洋对面的国度,一件又一件大事接踵而至。

奥运会过后,美国金融界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往日的华尔街精英们都如履薄冰——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了。

此时,美国房价已从部分下跌蔓延至全国性下跌,房地美、房利美的亏损已是路人皆知。

“两房”是美国国会特许的旨在稳定美国房贷市场并促进廉价住房的机构,它们不向购房者直接提供贷款,而是将房贷打包成证券化产品,担保购房者能够按时归还房贷,再通过银行卖给投资者——可以说它们是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之一。

但光是外国投资者手里,就持有了超过1万亿美元由“两房”发行或担保的债券,其中以中日俄为主。如果任由两房倒闭,他们的投资就会化为泡影。

这还了得?各国政府无不向美方施加巨大的压力。

各方的施压下,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强制托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并更换了CEO。财政部承诺会动用2000亿美元的政府资金来支持这些企业,这使得市场对两房崩溃的恐惧得到了缓解。

9月14日,通过注资,美国政府正式接管了两房,并为其债务提供担保,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巨头被彻底国有化。

然而,更大的危机正接踵而至。

9月15日,这个华尔街的灾难日。

背负了6130亿美元债务的雷曼兄弟,找不到任何买家接手,宣布破产,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

道琼斯指数应声下跌504点,跌幅近5%,标准普尔金融股也经历了有史来最糟糕的一天,收盘下跌超过10%。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间同业隔夜市场随即瘫痪。

但在纽约的刺客基金内,响起了压抑不住的欢呼声。

姜平也笑眯眯,丝毫没有对老东家破产的同情——昔日的华尔街五大投行又不是第一家完蛋的了,这就是华尔街的残酷法则:当一家金融机构要死的时候,它会死得很快!

他更关心的是,它们的倒下能为刺客基金带来了多少的收益。

答案是,他也说不准!

刺客基金早早布局做空金融股,现在股市的每一步下跌,都意味着数不清的美元流入刺客基金的账户。

多米诺骨牌彻底倒下了。

境外的对冲基金纷纷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撤回资金,后者还面临短期流动性挤压问题,处于崩溃边缘。

坊间传闻,索罗斯的副手要撤出放在高盛的资金,高盛董事长想要留住他,但又拉不下脸来跪舔,只好语带威胁地说了句:“你这么做,可是会影响我们之间良好关系的。”而副手的回答是:“去你丫的关系,我只关心我的钱。”——投资者缺乏信心的表现可见一斑。

雪上加霜的是,9月29日,因为两房事件后厌倦了“资本作死,纳税人埋单”的救援行动,美国众议院否决了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消息一出,金融人士如丧考妣。

而刺客基金内,员工们已经要乐疯了——奖金啊,分红啊!

苏放声音嘹亮地向姜平通报最新消息:“道琼斯指数下跌7%,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8.8%……这是自1987年10月美股崩盘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了。”

“金融市场的大幅动荡,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我们基金的做空收益……难以估量!”

姜平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美国投行的黄金时代宣告终结。但刺客基金,连同其他在危机中获利甚丰的对冲基金,一战成名。

……

第345章放长线钓大鱼的嘉谷国际

9月底,秦省关中平原。

秦省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全球每七个苹果中就有一个产自此处。

与其他水果产地不一样,这里没有太多大规模的种植园,通常每家有几亩果园、收获几百到上千斤苹果,再种一些小麦过活。

和其他省份的农村一样,上年纪的农民是耕种主力,他们没什么销售渠道,果子卖给商贩是最直接、最普遍的销售形式。

但一位叫陈琦的年轻人,颇有想法,之前苹果市场好的时候,他借钱包下了一块地建了一个苹果种植园,想在果园里种出希望来。

然而,现实比理想要更残酷。

果园遭遇过天灾不说——对于这些靠天吃饭的弱者来说,老天爷不是青天大老爷,更像是一位恶作剧的顽童。

几年过去了,他成了家,也解决了温饱,然而贫困依旧横亘在他眼前,让他看不到希望——虽然能够收获品质最好的苹果,但却敌不过收购市场价格下滑的影响,全年利润不到9000块。贫困就如绳索,依旧缠绕在他的脖颈上。

主要是没有销售渠道。行情不好的时候,自然不必多说;行情好的时候,收购商又会压价。其他果农手里没有太多苹果可卖,倒是无所谓,但他就很难受了。

享受到最大利益的,还是中间商。

他没做过物流,只听说成本最贵的部分是在最后一公里。

但他觉得,对于农产品来说,不仅仅有最后一公里,还有从田间地头到运输的最初一公里,也是限制他这样的农产品生产者的“最初一公里”。

就拿苹果来说,流通渠道环节比较多,在中间产生了多个价格持续抬升的层级,带来了相当高的流通成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