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节(1 / 2)

至于产品加工,让他如芒刺背的奶粉加工厂,就落在这个牧场上。

“自建奶源真的相当厉害!”田温华自问自答道。

以田温华的眼光自然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嘉谷乳业着眼未来,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的战略,可以说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为产业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才使得地方政府都对嘉谷乳业充满信心。

但山鹿集团能这么做吗?不能!

山鹿后面没有一个撑腰的集团,更没有那么多资本砸入万头牧场的建设,风险太大,赌不起。

田温华烦躁地从抽屉里摸出一盒嘉谷纯牛奶,打开喝了起来——没有人知道,作为竞争对手,山鹿集团的董事长最喜欢的,竟然是嘉谷乳业的产品。

除了绝佳的口感外,田温华清楚地知道,如果说国内牛奶品质控制得最好的,除了自建奶源的嘉谷乳业,无人能出其右。

喝完牛奶,并将包装“毁尸灭迹”后,田温华的心情平静了不少。

赌不起,就只能深挖潜能了。

她想了想,叫来山鹿集团的生产经理。

“你知道我们的产品与嘉谷乳业有多大的差距吗?”田温华毫不讳言问道。

生产经理的冷汗差点直接冒了出来:“……不太清楚……”

田温华丝毫不觉意外,她面无表情地拿出一份报告。

“我喜欢用数据说话,这是嘉谷乳业的常温奶评测数据。”

“最重要的是卫生指标和营养指标。”

卫生指标包括体细胞和微生物,微生物是菌落数,也就是常说的细菌数;体细胞数反映了牛奶质量及奶牛的健康状况,数量越低,奶牛就越健康。

“国标中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是100万,比美国、欧盟的40万和岛国20万的标准分别高出25倍和5倍。而嘉谷乳业将内控标准定在2万以下,在实际检测中,不到1万。在各国牛奶体细胞标准的对照中,欧美低于40万,岛国低于30万,国内虽没有特定标准,但嘉谷乳业的牛奶体细胞标准低于25万。”

“另外一个营养指标包括蛋白质和脂肪。国标的蛋白质标准在28以上,欧美国家和岛国的牛奶中的蛋白质标准在30以上,而嘉谷乳业的牛奶蛋白质标准在42以上。”

“这些标准,我们山鹿的产品比起来如何?”

产品经理:“……”

田温华盯着他,良久,用毫无感情的语调说道:“其他的指标都不提,但我们山鹿的乳制品,至少要在蛋白质含量上不能落后。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总之,将我们的牛奶蛋白质含量提高,明不明白?”

生产经理一咬牙:“明白……”

田温华满意地颔首,抬手示意他可以出去了。

生产经理战战兢兢地回到办公室。

“艹!”

发泄归发泄,问题总要解决。

他想了又想,只能通过从奶源上来解决。

于是,在生产经理的授意下,生产部下发了新的鲜奶收购标准。

受到收购标准的奶贩子们:“……”

“山鹿是疯了吗?按照这个标准,没有多少鲜奶符合他们的要求?我们的生意还要不要做了?”奶贩子甲气愤地说道。

奶贩子乙眼珠子一转:“也不是没有办法……”

“嗯?”

“你知道蛋白质含量是怎么估算的吗?”

“你是说……”

奶贩子乙得意道:“接检测蛋白质含量在技术上十分复杂,成本也相当高。所以目前常使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是‘凯氏定氮法’。它是通过测出含氮量来估算蛋白质含量,就意味着,食品中氮原子含量越高,这种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就越高。”

“我们没法提高牛奶的蛋白质,但是我们可以提高牛奶的氮原子含量不是?”

奶贩子甲彻底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是说,可以添加蛋白精?”

“聪明……”

“蛋白精”,学名:三聚氰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掺杂后不易被发现,加之生产工艺简单、成本很低。

齐政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嘉谷乳业的存在,会引起怎样的蝴蝶效应,历史走上了同样的道路,只是时间大大提前了。

……

第267章作死之路

很多严重的后果,可能只是源于一次简单的决定。

对于山鹿集团的董事长田温华来说,她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集团发展壮大,获得更多的利润。

经过五十年的奋斗,从18家饲养户组织起来的小作坊,成长为中国奶业的巨头,山鹿集团堪称见证了中国乳业发展的轨迹。

如今,山鹿奶粉的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液态奶产量排名第四,年销售有望在明年突破100亿,真正跻身国内奶企的第一梯队,是冀省的骄傲。

但与此同时,山鹿集团的压力无处不在。

在过去几年里,伊力和猛牛两个以速度为骄傲的企业带领国内乳业向前冲,包括山鹿在内的众多企业如果不在规模上紧跟,只有被市场淘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