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节(1 / 2)

当然,齐政也不需要有人感恩戴德,只要能管理好种植园,生产出优质的蓝莓产品,就没白费灵阵的襄助了。

这一点霍斌倒是没得说,除了负责筹建佳蓝果业公司,他还经常亲自到蓝莓种植基地上,密切关注蓝莓树的成长状况,因此他对蓝莓种植园的情况了如指掌。

“在蓝莓园管理中,除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做好了可使产量提高一倍以上。由于蓝莓的根状茎串生行走,几年后整个果园会连成一片,根本无法人工除草,只能广泛应用除草剂。”

“但我调整了蓝莓种植的行间距离,并采取土壤覆盖等措施,目前看来,在控制杂草方面效果极佳。以后可以尽量少甚至不用除草剂的话,距离蓝莓的百分百有机种植又近了一步。”霍斌面带喜色道。

除了这个,齐政同样默默地出了一把力。

“青竹百灵阵(二阶)触发,主木系,范围方圆五十公里。效果润泽,生长。生物处于阵中,恍如初生,蓄养紫华,勃然而长。”

“青竹百灵阵”的频率调至与蓝莓的生物频率趋同后,蓝莓的生命力大增,对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的强势争夺,无疑对杂草形成了绝对的压制。

除了这个好处外,经过“青竹百灵阵”的滋润,只要施肥及时跟上,蓝莓的品质不但更好,而且种植园的蓝莓也不会跟一般蓝莓一样,至少五年才能进入丰产期。

齐政估计,大概第二年就有相当的产量了,第三年就会进入丰产期了——只希望到时霍斌的心理素质足够强大。

但这都不重要,有灵阵这种农业生产“加速器”不用,那才是傻子一个。

永惠超市的张宣淞和潘华两人虽然不懂蓝莓种植,但看着漫山的蓝莓树苗,在蒙蒙细雨的滋润下长势葱郁,对霍斌的技术管理无法不服气。

这也充分证明了,嘉谷即使进军水果领域,在前端的种植生产控制上一如既往的牛叉。

这样一想,再加上之前参观的嘉谷冷链物流体系,张宣淞两人对嘉谷集团在农业领域的实力展现,就觉得有些恐怖了。

在他们的认知中,国内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和流通都没有工业化,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一般都要经历“农民原产地收购商贩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商贩销地批发市场终端(超市菜市场)消费者”等几大环节,而每一个环节因为劳动、投入、损耗等要加价30到50左右。

他们做生鲜运营的,最理想的状况也不过是想省却中间的产销批发环节,最好是连商贩收购的环节也舍去,从而控制好生鲜的成本以及损耗。

但不带嘉谷这样玩的。

可以说,传统的农业产业模式已经被嘉谷模式颠覆了,哦,应该说整合了更为合适。

传统农业导致的很多问题,在嘉谷体系中,看起来貌似都不是问题。

同样的土地可以种植不同的农作物,种什么?农民要么是传承多年来的传统,要么是根据收购商们的需求,虽然每天对土地深耕细作,却与市场脱轨。

嘉谷则是深入田间,主动扶持产业规模化运营——譬如眼前的蓝莓产业,还有两人熟悉的仙茗大米产业。

农产品的库存有难题?收入上不来?

传统是这样子。不像工业商品大都以销带产,可以去库存、清尾货或者再生产。农产品在生产上不能停滞,一年四季土地不能空闲,生产出来又因为保质期问题存在库存难题,如果滞销往往就是直接损失,这样的因素导致农民要么贱卖农产品,要么只种植低风险低收益的农作物。

但真以为嘉谷集团大力建设的冷链仓库物流是摆设吗——张宣淞两人亲自参观的冷库,那规模,那管理,至今回味起来都念念不忘。

这种缩短中间流通环节的好处,都不用多说,起码不至于最终到消费者手里的农产品价格十分高昂,落到农民手里的却没几个钱。

至于农产品附加价值低?

开什么玩笑?

听完齐政的“中产阶级水果”打造理论,就深知嘉谷在农产品营销上着实有一套——前有仙茗大米的畅销,现有蓝莓可以打造成“爆款”,难不成换成其他的农产品,嘉谷会无计可施?

工业商品有许多附加价值,比如品牌、科技、体验等等,理论上来说农产业也可以具有附加价值,如健康有机、深加工、原产地品牌等等,以嘉谷娴熟的营销手段,农产品品牌化的复制大概不是难事……吧?

前端生产得好,中间储藏运输得好,后端营销得好,也许就差零售终端了——这不是还有永惠超市吗?

面对嘉谷这种妖孽,张宣淞的心里已经不知不觉地有偏向了,这样的大腿,不合作大概才是傻子吧?

……

第228章我建平台你发挥

嘉谷这样的产业链模式,最大的桎梏大概就是资金和管理了。

嘉谷发展的资金,在外人眼中一向是雾里看花。嘉谷发展得这么迅猛,怎么会没有人关注呢?但商界只是大概知道其最大的资金来源是海外,貌似嘉谷在金融市场上有所表现,更多的,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管理……

齐政坦言“嘉谷一直致力于对生产端进行改造,从种植到销售全产业链参与。老实讲,愿望很美好,但实操的难度很大。”

这个难度有多大?到目前所有国内的农企中,没有一家做到对上游种植环节的规模化改造。

他们面前有两座大山。

一个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下乡意愿极低,找到技术过硬又能融入农民管理农民的人才太难了。”齐政说道“为了吸引人才下乡,嘉谷农业今年高薪招了几十个本科以上学历、农业背景的人放到江右省水稻种植基地。将十万多亩地,以三四千亩为单位化成几十个片区,一个人管一个片区。结果,不到一年,跑了五分之一。”

另一个就是标准化管理了。“进行标准化种植,按照品质标准分级包装,这些工作不是有钱有人就可以搞定的,最大的难点是管理国内土地和农民,这直接关系企业稳定运营。”

嘉谷前三年主营粮食生产和畜牧养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两点。

无论是粮食种植还是畜牧养殖,都是农户相对熟悉的产业,而且容易通过机械化进行标准化管理。

如果是以种植水果开局,恐怕就要不断地砸钱、试错了。

这一点霍斌体会最深刻了。

在他的蓝莓种植园,为了让农民理解,他将操作过程具象化。

比如疏果,蓝莓个头越大价格越高,这需要人工将一部分蓝莓花摘掉。两个果子之间,最合适的距离是8厘米。为了便于农民操作,技术人员给具体成一个拳头的距离。

但即便这样,也没有达到预期。

“最后发现,每个人的这个手都不一样,弄完之后,五花八门,长出来的果子有大有小。”霍斌苦笑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