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1 / 2)

以管理成本为例,这些跨国业巨头在中国成立的控股公司中,有大量年薪在百万左右的由美国、法国、荷兰、意大利或世界其他地方派驻到中国的管理层;

另外,国内的一些品公司又都掌握了大量优质的源,而这些跨国品公司在品生产和销售旺季却往往不能找到足够的源,导致大量生产设备闲置,这也增加了其生产成本。因此,在成本方面,跨国业公司目前与国内企业相比并不具有优势。

无奈之下,跨国巨头只能放下高傲的姿态,无功而返。

这些跨国企业虽然结束了在中国的业务经营,但是他们并没有彻底退出国内市场,他们的品牌也并未真正从国内市场上消失,他们的资本更是在撤退之前留了一个“尾巴”。

这种不甘心,是外资业群体矛盾心态的集体写照。

一方面,中国市场有明枪暗雷。目前中国品市场正经历从区域割据到全盘整合的调整期,在这个无序的盘整期内,资源争夺、价格挤压都是跨国公司所不愿经历的。

另一方面,毕竟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品消费潜在市场。一旦市场恢复秩序、格局初定的时候,那么这些跨国公司完全有可能借助资本的力量再次杀入中国市场,直接分享胜利果实。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后来者抢占高速增长的中国品消费市场的|望。

与第一轮外资直接进入业不同,第二轮的投资者更多的是选择与国内企业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外资的眼光,而能被他们看上的青阳业,应该是拥有比较优良的资产。

“所以,你找上门来是想与我们嘉谷合作?”

“没错。我们青阳业如今确实是在悬崖边上了,与其便宜了外资,还不如被你们收购了。”

齐政对郝云飞的直白实在无语。

不过……

“你是怎么想到来找嘉谷的?我们应该没那么出名吧?”

郝云飞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我早就注意到了你们要在这建设大型牧场,过来一看,就知道你们不差钱。既然都要卖|,为什么不找个特有钱的呢?”

齐政看着他一副“我想得周到吧”的表,深呼吸了一口,语气肯定地说道“你说的很对!”

“那你的合作方案是什么?”

“看你们的想法喽,全资收购也好,入股合资也好,我都赞成。”郝云飞一副你开心就好的神。

齐政都觉得头痛了,这是哪来的奇葩啊?佛系得齐政都看不过去了。

齐政都为他的老父亲默默鞠了一把泪,是多有想不开,才把公司交到郝云飞上啊。

“这样吧,我派人过去考察一下你的公司,如果你说的都是真的,那我会考虑收购你们公司。”

郝云飞听了齐政的话,居然是一副如释重负的表,“绝对不会有假。你快安排人吧,我现在就带他们回去。”

齐政“……”

第107章我老实,选我吧

齐政招来战略部丁显,说明了况,让他带领团队随郝云飞过去考察一下目标。

丁显效率很高,领着一行人就跟着乐滋滋的郝云飞前往瑞市了。

两天后,丁显率队归来,并向齐政汇报考察结果。

“郝老板说的况基本属实。青阳业有新引进的巴氏生产线,有整个瑞市的销售网络和保鲜30的市场份额,这还是因为源不足导致的。我调查一下,青阳业在瑞市的名声很好,品牌认知度很高。股权方面……”

齐政一边听一边点头,等丁显说完之后,问道“你觉得,我们是主营常温,有必要收购一家巴氏企业吗?”

虽然齐政看似给了郝云飞一个承诺,但那不过是个意向。

什么是生意人,一切以利益为先才是生意人。只有齐政和团队都觉得没什么问题,才会真正进入下一阶段。

丁显稍微考虑了一下,回答道“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

齐政一副愿闻其详的样子。

丁显继续道“嘉谷业毕竟是新建,一切都要从头起步。虽然杨总的经验丰富,但下面的团队经验不足。我们需要一个较为成熟的生产管理团队,质量控制团队和营销团队。通过以老带新,锻炼出有战斗力的团队。”

“而且,常温和巴氏两大阵营的边界正在逐步模糊化,像是伊力,也开始在大城市区通过代工的方式生产巴氏。”

齐政手指微敲桌子,觉得丁显说得不无道理。

“那你跟郝云飞接触一下,谈谈并购的条件,最好是收购100的股权。”

丁显应下,却没有离开,而是将另一份资料递给齐政。

“也是一家为资金挠头的企,同样渴求外来资本入股。”他解释道。

齐政翻开一看,有些意外。

“长白业?它不是大打价格战将青阳业压得灰头灰脸的吗?怎么会同样出现资金短缺问题?”

丁显对此也进行了调查,“正是因为大打价格战造成亏损严重。今年,各路巨头频频光临江南省大打价格战,尔后伺机而动,等待兼并或合作。长白业也是因为在老巢竞争太激烈,才向外突围的。”

齐政恍然大悟。

那这么说来,两家企其实是两败俱伤?

看完资料,齐政皱了皱眉“看样子长白业的规模要比青阳业的大,但这两家质一样,我们只需要并购一家就够了,选哪家好呢?”

丁显没有说话。

齐政想了想,还是让丁显先跟两家都接触一下,听听他们的条件再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