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1 / 2)

她颇有些不安,知道圣驾已至的人并不多,长公主心里明了她的所求,但会怎样同圣人去说,抑或会不会说,却是不得而知。

杨谢氏的心里如滚油熬煎,以至于并没有发现大多数去玩的女郎已经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唯独杨徽音迟迟未归。

直到长公主身边跟随的常媪将杨徽音送回来,她才展露笑颜,趁着人没注意到,迎上前去低声相问:“不知圣人……”

“奴婢是奉长公主命,将姑娘送回来,”常媪打断杨谢氏的问询,她换了正色道:“其余一概不知。”

杨谢氏连忙称谢,猜测圣上大概并不许公主对外人说起,她将请长公主说情的这件事撂开手,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杨徽音回来得太迟了。

“瑟瑟是不是迷路了?”碍于在外面不好相问指责,杨谢氏只是俯身揽住杨徽音,温柔教导道:“这位是殿下身边的常嬷嬷,快道谢。”

杨徽音犹豫地应了一声是,她向常媪乖巧行礼,小声道:“谢谢嬷嬷帮我擦脸,还把我送回孃孃身边。”

常媪的面上这才露出些许笑意,她望着这个玉雪可爱的小姑娘,回忆起擦拭她脸颊与双手的柔嫩触感,确实教圣人也无法计较她的冒犯。

“夫人不必多心,殿下极为喜欢女郎的,遇见后便留女郎多说了几句话,教膳房预备了些解腻的奶卷,给女郎带回去。”常媪教婢女将东西交给杨谢氏身边人,随后道:“若是没有旁的事情,奴婢便退下了。”

虽然不是自己亲出的女儿,但是徽音能得到长公主青眼还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待常媪走远后,杨谢氏笑吟吟地抚摸杨徽音脑后,话未出口忽然想到些什么,脸色为之一变。

杨徽音最怕母亲变脸,她怯生生地后退了半步,心虚道:“母亲,我哪里做的不好吗?”

刚刚同她一起玩耍的女郎也瞥见了被常媪送回来的她,耐不住小孩子的好奇心,从母亲的怀抱里挣脱出来,跑到她身前问询。

那是大都督家的女郎宇文意知,她自然也觑见了杨谢氏的神色,轻声道:“徽音,殿下是生你的气了吗?”

杨谢氏勉强压下心底的不安,转头同宇文家的女儿道:“徽音闯出什么祸事来了么?”

宇文意知见杨徽音怯怯地站在一边,她们第一日认识,并不知她嫡母深浅,便退却一些,故作轻松道:“也不是什么大事,方才大家做游戏,徽音不小心捉到长公主身边的男客,我们怕殿下生气就先回来了。”

宇文家的王夫人也走了过来,见状笑话杨谢氏:“随国公府的家教也太严了一些,都是小孩子顽罢了,殿下又不是不开化的人,莫说是捉了殿下的男客,就是殿下的面|首,殿下也未必会计较。”

杨徽音本来站在一侧不敢作声,见窦意知这样说便点了点头,仰脸对杨谢氏说道:“母亲,殿下并没有生我的气,还给了许多糕点教我吃,说我有福气得很。”

当然有福气了,便是她也只有在今上还是东宫的时候见过一回,而徽音第一次受邀出府便能见到,杨谢氏心内分明,说不出该不该高兴,勉强同王夫人说道:“这孩子头一回出来,我不是不放心么?”

一场花朝宴罢,长公主频频回顾,临了还吩咐奴婢赐了好些别的东西给杨徽音,杨谢氏却不觉宾主尽欢,只觉如芒在背。

但她到底是个心内有成算的人,携了杨徽音步上归府马车,才稍微急切地问道:“瑟瑟,你在池苑里遇见的男客,公主是如何称呼他的?”

杨徽音头一回坐这样舒适柔软的马车出游,六尺宽的街道略有些颠簸,那些行人的说笑声若隐若现,是极好的催眠。

她倚在杨谢氏的怀里沉沉睡去,马车颠簸得人仰头错位才惊醒,见嫡母正在一脸紧张地注视自己,一时惊得什么睡意都没了,她结结巴巴道:“殿下唤他哥哥。”

杨徽音想了想,圣上的模样似乎与耶耶相差好远,就鼓起勇气补充道:“是个很好看的哥哥。”

他不止是个好看的哥哥,还给她好吃的点心,说她有福气,甚至连她出生的时间都记得!

这些隐秘的小欢喜她很想找一个人倾吐,但是想了想却又有几分伤心失落——她没有可以倾诉的人,服侍她的皖月也不行。

杨谢氏几欲呕血,圣上加冠礼之后御极,今年说来也是二十有三,而夫君也还未及三十,别说那是圣上,就算不是,也不该这样相称。

她已经许久不曾见过圣上,然而那位绝色妖姬的儿子,长相更年轻秀雅些也说得过去。

“以后可万万不能那么讲,那位可不是哥哥,是圣人,是陛下。”杨谢氏叹了一口气,她心里存了事情,没有心力来严斥:“圣人平素御下极严,今日不与瑟瑟计较,那是随国公府和瑟瑟的福气。”

这样关于圣上的言谈议论,杨徽音从前也是听过的,从前她听到“圣上”与听到“狼来”有的一比,对父亲嫡母的敬畏也叫她深深信服,然而今日却难得反驳。

“母亲怎么知道圣人严苛?”杨徽音平时不会反驳别人的话,更不能质疑父母,她对所掌握的言词的认识还不够分明,想了一会儿才小声道:“难道圣人比耶耶还要威严吗?”

在她原本的认知里,天子远比阿翁和耶耶可怕,但是真等她自己面了圣,反倒不这般以为。

自从杨徽音的小娘因为生她色衰,连带女儿也失宠,见识不比旁人,杨谢氏见她这样轻易就接受了那位是皇帝,只觉她可能是单纯不晓得何为君王,还真有一些被她问住。

若不是随国公污蔑太后,圣上未必会待她们如此苛责。

质疑天子血脉是何等重罪,便是杀头夷族也不为过,圣上瞧在太上皇的面子上不过是换了一种更体面的说辞夺官,已经算得上是极为仁慈了。

随国公府的前途风雨飘摇,万一哪一日太上皇山陵崩……杨谢氏每每思及此处都是满目愁云,倒也失去和一个小姑娘争辩的心思,慢慢恢复了平日那淡漠的神色,坐直身体。

“不可私议圣人,”她怕杨徽音的记忆力不好,辞色稍严:“圣上是要人跪的,岂是瑟瑟的父兄可以相提并论?”

杨徽音察觉到那只有力却纤细的手很适时地离开了她,温情逐渐退去,虽有些片刻留恋母亲身上的熏香与温暖,但只是点了点头,闷声道:“瑟瑟知道了。”

不同于母亲亲生的儿女,她要获取一点爱怜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那些亲手做的女红啊、糕点啊,那都是姐姐们讨好母亲的手段,她还停留在只会吃和绣水鸭子的阶段,夫人这一日待她和颜悦色,她应该知足才对。

她低头去偷瞄那放在一侧的精致食盒,咽了一下口水,方才吃了太多,新上来的奶卷还没来得及尝一尝。

这些好吃的都是长公主送给她的,母亲下车后应该会还给她罢?

杨谢氏虽然也喜欢精致的点心,奈何这孩子一路上眼睛都惦记着那盒子吃食,心思藏都藏不住,直到回府下了马车,却依依不舍地说要孝敬给她和耶耶,忽然觉出有一点可怜,索性叫皖月全拿回她的院子去了。

随国公世子杨文远今日不当值,但杨谢氏进正堂见到他的时候还是很意外,他今日居然没有陪着平康里的相好去郊外踏青。

“夫君今日怎么得闲回我这里,早知道就让徽音过来见一见,”她解了外衫递给侍女,笑吟吟相近,却意有所指:“春色正盛,何不去倚红偎翠?”

“她都五六岁了,又不是襁褓婴儿,改日过来请安也是一样。”

杨文远现在哪有心情和自己的女儿亲热,勉强笑了笑,“夫人说哪里的话,今日阿爷知道你与徽音往长公主府上去,叫我过去训斥了一顿。”

随国公的脾气真是越老越倔,他们夫妻两个夹在中间也是难做,杨谢氏头痛,顾不得纠正他对杨徽音年岁认知的偏差,也是一肚子怨气。

“谁做天子不是做,太上皇都不在意,怎的国公爷自己做了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也要叫你我和小叔叔做吗?”

今上乃是中宗皇帝第十子,本该称太上皇一句“三哥”,但是他的生身母亲、也便是那位中宗宠妃被太上皇强占为后,这是宫廷中心照不宣的秘密。

虽说表面上是兄终弟及,但太上皇默许的说法却是太后入宫之前两人便已经两厢有情,生下了今上,就连太上皇膝下唯一名正言顺的朝阳长公主都私下称皇帝为“哥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