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1 / 2)

古代种田奋斗史 方瑜 7640 字 2022-05-05

离京城近,就是最好的,杨稔跟着点头,“若真到了贫瘠到种不出粮食的地步,咱们就养了鸡鸭鱼和猪,贴补家用。”

到底的庄稼人出身,杨稔免不了想着耕种田地,若是不行,就养家禽。

陈如松附和道:“若是搬到郊外住,咱们住旱地那边,盖砖瓦房,大一些,不仅养猪和鸡鸭,兔子也养起来,一年十几两银子也别丢了。”

“两个商铺也能开起来,我记得只要咱们自己不动手,雇了旁人干活,咱家就不算商籍,是不是这样?”因着商籍不能科举,他们夫妻俩有些束手束脚,有些事情明知道能挣银子,却碍于做了这事就要入商籍而不敢插手。

媳妇与自己想的一样,陈如松笑着道:“是如此,咱们可以琢磨琢磨两个商铺该怎么挣银子。”

“先将那几亩旱地围起来,日后建庄子,等房子盖好,还要一些时候,咱们一边筹谋铺子一边请人盖房。”说完之后,杨稔想到一件事,“康康后年出嫁,难不成让王家到郊外迎亲?”

这样只怕会让人瞧不起康康,说康康是乡下人吧。

陈如松思索后道:“这倒是,只怕咱们还是得先住在这宅子,城里和郊外出嫁,还是不一样的。”

杨稔附和道:“庄子也建着,咱们偶尔来住也好,家禽养着,田地种着,兔子就养在庄子上,不仅每日的花销少许多,还能多挣一些银子,等康康出嫁的后一年,咱们就搬到郊外住着,反正京城铺子开着,咱们每日去瞧瞧,再隔几日能去王家看一看康康。”

出嫁大半年,康康也该安稳下来,能在王家游刃有余。

“那就这样,马上要准备带知行回去参加院试,这之后家里的一切又要让你一人打理了。”这些年,为了生计与几个孩子,陈如松在外的日子不少,家里都是媳妇操持,这让疼爱媳妇的他心里有些不得劲。

自家男人总是心疼自己,杨稔心里暖乎乎的,温言道:“放心吧,家里如今也不只我一个人,小景在,小景媳妇也在,都能帮我的忙,等你回来,郊外的田地都种上了,宅子也建好了,说不定商铺我都开好了。”

“家里的事你经手我都放心,等我回来都要过年了。”想到出门一趟要这么些时日,陈如松不由感叹道。

因为小景说知行还差点火候,这次只怕不成,夫妻俩对于知行这一次的院试也就比较放松,没有太紧张。

行李也在收拾,五月初旬,陈如松驾车领着儿子回老家参加院试。

杨稔则让大儿子询问同僚,有没有认识不错的建房子的人,日后应当要住一些年月,她想建的好一些。

至于建养兔子的隔间,杨稔不打算让那些人来,等房子建好,让吴叔吴婶两人砌一下就好。

只是今年田地已经有佃户耕种了,房子就不好建了,这是之前没想仔细,那些旱地虽贫瘠,但也能收一星半点儿,是以还是有人租种。

“今年就让他们种着,左右咱们也不去那住,等下半年他们收了庄稼,这旱地就收回来,建房子种玉米和种菜,也养上猪和鸡鸭,兔子也养着,至于水田,就依旧租出去。”

男人不在,杨稔就跟儿子商量,毕竟日后是儿子当家,儿子要立起来,否则像陈大哥那样,分家后花了十几年才想明白真正能当家做主就不好了。

陈知景没意见,“那便先将两个铺子开起来,对这两个铺子,娘有什么打算?”

杨稔摇摇头,“这就没什么头绪了,我原想着,若是郊外的庄子建好,养上几十只鸡几十只鸭,还有兔子,一间铺子就卖鸡蛋鸭蛋兔子这些,另一间再想想能卖什么。”

闻言,陈知景建议道:“既然暂时没有想法,那不如就先租出去,只租一年,之后若是有想卖的咱们就收回一家先开着,忙顺了还有想法就再开另一家。”

“这也好。”没想法只能先租出去了,杨稔叹口气,“我原先还跟你爹说等他和知行回来,庄子建好了,铺子也开好了,如今看,只怕他们回来,那庄子都不知道建好没。”

陈知景笑着温声安慰道:“咱们一步一步慢慢来就好,也无需急切。”

“那你先打听好建房子的人,等今年田地庄稼收了,咱们就开始建宅子。”杨稔便点头叮嘱道。

宅子很快租出去了,毕竟在京城,就算偏僻狭小,也不是不能经营的。

其中一家还想签三年,杨稔拒绝了,商铺自己经营才更挣银子,便是之后经营不善,她再租出去也就是了,租太久不方便。

六月初,铺子租出去,杨稔还收到了李家派人送来的东西,去年查出儿媳有孕,就马上给李家去信了,如今一来一回也是这个时候。

送了两驴车的东西,除了一些还算贵重的礼品,其余都是补身子的东西。

除了东西,还有给李如娘的信,李如娘一见到信,眼眶就红了,第一次离爹娘这么远,这样久没见,她心里不知道多想他们。

不过怕娘家来的人看到她哭,以为夫家对自己不好,李如娘忍住了。

怀着八个月的胎,李如娘挺着大肚子见过娘家来人就回房歇着,也想看看爹娘的信里写了什么。

杨稔很能理解儿媳,招待过几个李家下人,就让吴婶去外面客栈租了一间房让李家下人住。

自家小姐瞧着脸色红润,衣着也光鲜,李家下人得了主人嘱托,要看看小姐过得如何,如今看着也不错,几人放下心来,跟着吴婶出门。

第124章知行定亲

李如娘看过信后,又赶紧写了一封回信好叫下人带回。

先告知爹娘自己过得很不错,京城房子紧俏,夫家凭着族人的帮衬才租下如今的住处,在京城也算不错的宅子,自己与夫家相处融洽,孩子也很好,马上第二个孩子就要出世,等生下来再写信告知男女。

娘家是精致的四进院,夫家如今住的确实一进院,只怕下人看着如今自己住的宅子告诉爹娘,爹娘会心疼,李如娘特地解释了一番。

写了自己的又关切娘家如今的状况,这写那写就写了整整五页纸,还是李如娘克制着,否则十页纸都不够。

好生招待几个李家下人,将他们送出城后,杨稔就较为关注儿媳的动静,八个多月的身孕,孕妇身子会有些不适,儿媳娇养在深闺,身子骨不算健壮,更要小心。

好在一切还算顺利,七月下旬,李如娘经过一日一夜的生产后成功诞下长子,这一辈的长孙。

洗三满月陈如松都没赶上,好在孩子的父亲在,在满月,陈知景先将女儿的大名取好,叫望晴。

之所以拖到这时才给女儿取名,当然不是他不喜欢女儿,而是一直不知道该给女儿取什么名。

总觉得什么都不好,思来想去,想了许久,才决定下来叫望晴,希望她一生光明灿烂,没有阴云。

儿子的小名叫英哥儿,希望他日后能英明神武。

英哥儿满月已是八月下旬,很快庄稼就全部收完,杨稔便让吴叔驾车去与租种田地的农家说清楚,明年不租出去了。

这几亩旱地本就产出极差,农户听了也没太大的心情起伏,本来就是顺便种着,只多个几十斤粮食,还劳心劳力的,不给种就不种了。

地收回来了,杨稔问清可以在旱地盖一座房子后,就请了之前打听好的人家帮忙建房子,府城是可以但她不知京城是否不同,是以还是谨慎问过再动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