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1 / 2)

古代种田奋斗史 方瑜 8315 字 2022-05-05

连杨稔也没在屋里躲着,与众人一起在外面享受着雨水滴打在身上的感觉。

这场大雨过后,隔了两日又下了一场大雨,之后便是连绵不断的小雨,这下,大家的心情彻底舒畅了。

夫妻俩亦是如此,陈如松较为兴奋,“这雨下得及时,今年便该有收成了。”

“小景也该送去镇上私塾了。”这事杨稔一直惦记着。

“是了,咱们将小景送去镇上私塾,再慢慢给家里重新发展起来。”陈如松也没忘记儿子的事,只是之前一直干旱,家里都在愁粮食,也就没说这个。

自家如今有驴车,儿子来回是很方便的,去年冬,族塾先生对小景的评价也是有些天赋,但不足以送去府城族塾,若是不甘心就送去私塾,与对铁蛋的说法差不离。

是以今年,夫妻俩早就商量好是送去私塾的,镇上私塾开学与族塾时间相同,提前给儿子报好,开学当日陈如松就赶着驴车送儿子去上学。

在镇上私塾上学与在村里的族塾不同,村里的族塾中午能回来吃饭,镇上的私塾自然没那么方便,中午休息来回就占了小半,还要吃饭,急急忙忙的不好,是以杨稔先给儿子做好午饭,装在食盒里,陈如松到时再拜托私塾先生午饭时帮忙热一下,因为学堂就是私塾先生的家,是以这个请求没问题,不少学生也是如此。

儿子送去了私塾,夫妻俩开始商量家里的事。

杨稔提出想法:“这鱼不如就不养了吧,或是只在后面鱼塘养一些自家吃,左右一年挣不了多少,还多蚊虫。”养鱼挣的银钱是养兔的零头,多养一两只兔子就能抵得上这卖鱼的银钱了,杨稔不大想继续。

“也好,村里也有几个人有养鱼卖的意思,若是他们养成了,咱们这鱼也就不好卖了,那咱们便专心养兔子,后院的鱼塘继续养着,咱们自个吃,若是多了就卖些,零散着卖些,鱼汤滋补,吃鱼头还聪明,得给小景留着。”

早在养兔子有所收获后,陈如松对养鱼也就不大热情了,只是想到鱼汤补,正好给媳妇儿子补身子,这鱼要买还得去县城才能好买,不若就自家养着,方便。

“前院还是多种些菜,野菜吃多了,我如今腻的很。”这两年都是吃家里晒干的菜,蘑菇、竹笋、蕨菜、野葱等等,这些东西隔几日吃一次还好,日日吃着,真是不行的。

“好,今年看着是不缺雨水的,多种些蔬菜,咱们多养几只兔子。”不养鱼,这养兔子可得更加精细。

自下了大雨后,田野间长出许多能吃的野菜,但一下子就被饿了一两年的人们采摘完。

到处都还是光秃秃的,少许能见绿色的还是一些不能吃有毒的野草,以及一些硬得不行的树叶。

是的,从去年开始,陆陆续续不少人家都断粮少粮,山里都被翻了个遍,陈家村相邻的山都不高,也不深,没什么危险,是以整座山能吃的都被村民采了去,也幸好今年下了雨,否则村民们不是抢粮食就是去更远的大山里找食物了。

野菜一长出来就被挖走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日,杨稔并没有因着家里还有一些粮食就歇着,也紧跟着村民一起争抢。

不知为什么,下雨后她原本是十分畅快的,这些日子却又慢慢浮上一层不安,但具体不安什么,又说不出来。

但是储存粮食是没错的,不管发生什么,有吃的才是最重要的,是以她拉着自家男人也加入了争夺。

每日都在找寻能吃的野菜,不过杨稔都会小心的保留野菜根部,虽不知还能不能继续活下去,但好歹是有可能活的,若是刨了根便绝对活不了。

除去采摘野菜,杨稔去换了只半大的公鸡,准备养一段时日好给三只母鸡抱窝,是的,家里剩下的三只母鸡都没再杀,去年年底那两百斤腊肉便是一日吃一斤也能吃上两百日,自家自然不会那样奢靡,每日吃上几块肉都是不错的,也够了,鸡就留了下来,而那些腊肉便是到了如今,也还有一百来斤的肉,能再吃上一年。

这会兔子这些野味的价格不低,干旱了好些时日,山上野物能抓的都被抓来吃了,基本抓不到,是以兔子还不能养。

猪仔也是,这会价格贵得很,买来养到出栏说不定卖出去还是买来的价,是以也不急着养。

村民日日挖野菜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夏日,庄稼长得很好,粮价也慢慢降了下来,虽比从前高上两三倍,可陈家村大多数人买得起粮食了,有粮食吃谁还要吃野菜度日呢?宁愿多花点银钱也要买粮食,好歹吃了肚子不慌,何况夏日的野菜并不好下咽。

是以轰轰烈烈的野菜采摘就此停下,杨稔也没继续,不过她种了许多蔬菜,有几种是吃叶子的,每到能吃的时候就掐了晒干储存起来,今日刚晒上,她又朝陈如松说了自己春季说的话:“不知怎的,我心里一直有些慌,好似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似的。”

“这或许就是你的直觉,我也觉得这干旱好似没过完,咱们多存点食物,日后不管发生什么,只要不是人祸,咱们就能好好度过。”陈如松也有所感,是以媳妇要储存食物,他也是一样储存着。

“这会粮食降下来了,我那日听说县城卖的是两倍多,明日咱们去买些回来存着,家里的粮食咱们省吃俭用能到年底,可这会既然有粮食卖,咱们就别太节省了,还是要吃饱吃好。”

陈如松算是过惯了好日子的,小时候家里的生活就不错,分家后更是好吃好喝的,如今却过了两年的苦日子,实在难受,很想回到之前的生活水平。

“好,多买一些,每日吃饱了一下就饿的感觉我也不想体会了。”之前一直是较稀的野菜粥,喝下去没多久就饿了,可又没得吃,实在难受。

这会买粮食的人也不少,夫妻俩等了好一会才轮到,粮铺限制买粮食的数量了,一次只能买一石,稻谷和玉米任选。

“当初干旱时没限制,怎么这会限制了。”杨稔小声朝自家男人发表自己的疑惑。

“当时十倍的粮价,大家都少少的买,这会两三倍的粮价,应当买的不少吧。”虽嘴上这样说,可陈如松心里猜测是朝廷已经严令粮食不得超过干旱前的三倍,是以粮铺只能卖这个价,可又不大想卖,是以才这样的吧,只不过在粮铺,这话他不好说。

虽玉米便宜一些,可大米养人,若是不够粮食能煮粥,还有稻糠能喂鸡喂猪,是以夫妻俩决定买稻谷,一石稻谷装了满满两大麻袋,县城就这一家粮铺卖粮食,只能买到这些粮食,夫妻俩买了一些其它的食物就回了。

路上,陈如松建议道:“镇上也有粮铺,咱们过去看看,要是有卖咱就再买一些,这两袋粮食太少了。”

杨稔喜欢囤东西,自家男人都觉得粮食少了,她当然更是,是以听到这个,她立刻附和,“好,若是镇上没有,你明日再去县城买,粮铺只说一次只能买一石,没说只能买一次。”

“好,粮食还是要多囤些的,便是今年田地收成好,这些粮食买了用不上也没事。”若是收成好,对自家来说才是最好的,买粮食只是备用,能不用上才是好事。

镇上粮铺没有开张,杨稔有些失望,看来只能明日接着去县城买粮食了。

第48章来临

次日,送儿子去私塾后,陈如松就架着驴车到县城买粮,预备拖两袋粮食回家。

而杨稔也不闲着,正所谓家里有粮,心中不慌,既然心里慌,那自然是家里的粮食不够,于是杨稔除了好好侍弄院子里种的那满满的蔬菜,喂养四只鸡,还出门寻找食物。

夏日的野菜都有些老了,但杨稔不嫌弃,况且尖尖还是嫩的,一个时辰就能掐满一个竹篓,杨稔清洗干净再晒上。

若是又有干旱,那便没有水来洗菜,是以她先洗好晒干,干净的野菜干,日后用水泡泡就能煮着吃。

晒好的菜干和野菜干都放在地窖里,早在干旱前期,家里粮食的存放地点就在地窖,放在房间若是不小心被人瞧见,可是十分危险的。

原先的地窖并不大,家里一两年的粮食是放不下的,夫妻俩还特地扩宽了不少,足以放下一家三口两三年的口粮。

如今存粮不过堆积了一半不到,也就是大半年的口粮,从前没发生干旱时,家里都是有足够一家吃上一年多将近两年的粮食,是以看着这只够吃大半年的粮食,杨稔并不满足,还好如今能买粮食,便是贵几倍,要每日去买也好。

至少,要存下够家里吃上两年的粮食才行。

每日去买粮食,有些显眼,夫妻俩商定隔上几日去买一次,一石稻谷够一家吃上一个半月,八石粮食便够一年的份了,若是镇上粮铺开了,一日还能多买些,很快便能凑够杨稔心里的数。

陈家大房二房以及杨家,夫妻俩都提醒过,让他们趁着这会有粮食,又比之前便宜不少,先买些粮食备着,至于听不听,也只能看他们自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