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节(1 / 2)

弃妻似锦 寂寞的清泉 6939 字 2022-01-29

谢明承头上正有一盏玻璃宫灯垂下,在黑暗的夜里把他的五官照得更加清晰俊逸。

他正愣愣地看着那抹丽影渐行渐远。见她突然回过头,目光没有躲闪,冲她笑了笑,还有些羞赧。

韩莞慌忙转过身,逃似地快步走了。

送走两只虎,躺在床上的韩莞却失眠了。

她的眼前总是出现那张灯光中的笑脸。她暗骂自己没用,前世年过四十,也算历经沧桑,还发过那个誓言,怎么轻易被一个异世男人拨动了心弦。

韩莞坐起身,晃晃脑袋,那个杂念还是没晃掉。她起身来到窗前,小榻上的翠翠抬起头冲她叫了两声。

外面月朗星稀,清辉撒满庭院,远处的几声蛙鸣更加显得夜的静谧和孤寂。

韩莞的目光情不自禁滑向骡子坡方向,夜色中的连绵群山神秘莫测……

原主死前的话又萦绕在耳畔,那张笑脸渐渐模糊直至消失。

她的目光又滑下来看向东厢,那里住着她的儿子,这一世自己并不孤单。

韩莞吁了一口气,回到床上,看见翠翠也爬上了床。

韩莞轻笑道,“你想去那里?”

朦胧中,翠翠伸着舌头笑。

韩莞就抱着它进了空间。

她拿起玉笛吹起来,翠翠静静地听着。

空间里的玉笛声与外面又是不同,更加温柔幽深……

五月底以后,流民才渐渐遣散,百姓又恢复了正常日子。

进入六月,持续气温。自从水灾后只下过一次没什么用的毛毛雨,村民们又开始想尽办法给田地引水、抗旱。

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水车,灌溉的水渠也算四通八达,依然有许多农田旱的厉害。上自皇上,下至百姓,又开始以各种形式求雨。

住在山下的村落要好的多,水源处于上流,灌溉田地先要满足自己。还能上山拎溪水,旱情比平原地区好许多。

这时候就显示出土豆的好了,土豆跟玉米一样,抗旱,还高产。

因为水灾,星月山庄的土豆减产,收获还是比其他农作物好的多。京城附近的大批官田,亦是如此,收获最好的是土豆。因为朝廷这两年一直致力于推广土豆,绝大多数官田种植的都是土豆,土豆虽因水灾有所减产,还是称的上丰收,极大地缓解了百姓饿肚子。

许多农作物这个天气不易种植和存活,朝廷提倡百姓多种土豆。土豆不够,又从没有干旱的胶东官田调集大量土豆过来。既能种植,又能当口粮。

朝臣和百姓一片称颂声,皇上英明!

皇上更加感念土豆的好,赏了为土豆事业作出大贡献的韩莞、赵畅、简成相,以及不要老脸硬贴上来的谢老国公。

特别是对种出土豆的韩莞,皇上对她的印象更好了,不仅在朝堂上大加夸奖,还觉得之前给她的赏赐太少了。

六月十四,内侍来星月山庄宣圣旨,韩莞不知道什么事,心里忐忑不已,不会是何淑妃又出什么妖娥子吧?

第三百六十七章被封郡君

听完圣旨,韩莞才知道是皇上念着她种出土豆的好。

皇上封她为郡君,还赏了她五百两银子,十匹妆花缎,十匹软烟罗,两盒东珠,金玉如意各两柄。

韩莞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居然有了封号,当上了郡君。以后她就不是民妇了,不需要见着官或是官夫人就行礼,品级低的官还要给她行礼。

这是星月山庄的大喜事。

韩莞高兴,给庄子里的下人加了一个月的月钱,佃户每家二斤猪肉,三羊村的其他人家每家一斤点心。如今旱灾不好浪费摆流水宴,以这样一种形式大家同乐。

周西和周南属于吃白饭,但因为她们每天都来“服侍”主子,也的确讨了韩莞的欢心,还是给她们各发五十文月钱。

周大娘因为指导两只虎吹笛子,偶尔还会给韩莞演奏一曲,韩莞把她视为星月山庄的编外专家,每个月给她二两银子的月钱。周大娘的福利待遇也非常高,除了早饭,中饭和晚饭都由星月山庄的大厨房提供。

周家小姐妹又得了五十文月钱,再加上那二两银子,高兴地捧回去交给周奶奶。

“奶奶,咱家又多了这么些钱。”

“给奶奶治病。”

周大娘正坐在炕上缝衣裳。由于面部烧伤严重,她的视力也不太好,不能做细致的针线活。

韩莞送她了几匹布,又让丫头和汪婶抽时间给她和小姐妹各做了两身中衣、两身夏衣、两布双鞋。

周大娘不好意思所有事都让人帮忙,她自己在做秋衫。虽然慢,针脚又不细,但能穿就成。又拿钱请汪婶帮着做棉衣棉鞋,天冷了就有穿的。

她听了小姐妹的话,也为韩莞高兴,接过钱笑道,“封大夫手艺好,药半卖半送,奶奶用不了多少钱。这些钱留着给你们做嫁妆,将来嫁个好人家。”

周西道,“封爷爷只能治外伤,奶奶的喘病还要好大夫治。姑奶奶说了以后带奶奶去京城瞧病,咱们多多的攒钱。”

周大娘叹了一口气没言语。自己的喘病严重,特别是冬天,哪里有那么好治的。外伤经过封大夫的治疗,已经感觉好多了,没有那么痛了……

周南又笑道,“姑奶奶说了,今天晚上要吃好吃的,肯定有拔丝土豆。”

除了肉,拔丝土豆是她最喜欢的菜。

京城,赵畅得了赏赐,皇上又在朝上狠狠夸了这个四儿子。如今赵畅在庆通玻璃行的时间不多,多数时间都在户部应卯。

他得了这个好彩头,被几个好友敲了一次竹杠,晚上在聚满楼喝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