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1 / 2)

说完转身就走,再也不看萧翌一眼。

见她动作,萧翌也是心中苦涩,过了好半晌,才重新对谢珝开口道:“我先回去了,阳城的事还得加紧安排。”

说罢,又道:“珝哥儿,外祖父若是还在,定然不会看着你这般,你若是想通了,就来帮我的忙吧。”

随即他便站起身来,对林元锦也道了句:“弟妹,帮我劝劝珝哥儿。”

待到林元锦轻轻地点了点头,他才又深深地看了一眼谢珝,然后转身离开灵堂。

……

萧翌走后,谢珝忽而出声道:“元锦,你说,我到底该怎么做?”

这句话说得十分轻,像是在问林元锦,又像是在扪心自问。

林元锦看得透彻,上前握住他的手,温声道:“该怎么做,夫君心中不是很清楚吗?”

她说罢,谢珝就露出个极浅极淡的笑来,也回握了一下她的手,复又松开,捡起散落在地上的纸钱,继续重复着之前的动作。

……

沈行舟战死的消息传到陪谢琯和孩子回盛京祭奠祖父的王珩之耳中,让他不由得怔住了许久,直到孩子的哭声将他惊醒。

原因无他,在他前世的记忆中,沈行舟可是跟着三皇子谋反成功,后来身居高位的人,这样的人,怎么这就死了呢?

随即他就释然了,这一世,已经跟上一世的情况有许许多多的不同之处,就好像自从阿琯多了一个兄长开始,事情的走向便完全不同了。

谢家没有因为被牵扯到太子,三皇子,萧氏三方的争斗中而被牺牲,这场争端的最终赢家也从三皇子变成了萧翌,阿琯没有郁郁而终,而是嫁给了他……

王珩之掂了掂怀里的胖儿子,心想:想必接下来的情况,也会变好吧。

……

大永三十五年。

萧家军在将领顾延龄和高咏的指挥下,在与大魏鏖战了将近一年时间之后,大魏终于退兵,边关重新恢复了平静。

然而战争所造成的满目疮痍,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补救的,只能靠漫长的时间,一点一点地改善。

谢珝在为祖父守完一年的孝之后,终于重新回到朝堂,与从边关回来的顾延龄,还有萧翌一起,在书房之中秘密谈了许久。

没有人知道他们谈论了些什么。

所有人只知道,自他们三人从书房中出来之后,一直都不愿意登基为帝的萧翌,终于当众宣布了登基,并定下国名为大雍,年号启明。

自此,大永终,大雍始。

随即,对参与了前朝叛乱的那些人,亦下旨定罪:崔朔,顾延年等人抄没家产,当即处斩,直系男丁削官夺爵,流放三千里。

崔知著因为不在崔氏族谱之中,所以不在流放名单之中。

然而他在得知了崔阁老所做之事后,故此自愿与崔家人一同流放,但萧翌了解他的为人,知他心意坚决的同时,也为他定下了流放八年的时间限制。

而晋王府那边,犯事之人只有顾延年一人,他也没有孩子。

晋王彼时乃是被顾延年下毒囚禁起来的,后面又因顾延龄带兵有功,所以晋王府中,便只有一人有罪,所以那句直系男丁削官夺爵流放三千里,在这儿倒成了一句空话。

处理完这些事之后,大雍新帝萧翌又下了一道旨意,令所有人都被打了个猝不及防。

旨意中宣布,此后中央权利一分为三,皇帝所代表的皇族居其一,内阁所代表的文官集团居其一,枢密院所代表的武将们居其一。

三权分立,地位平等。

同时重新设立监察院和御史台,行监管之责。

旨意一出,上下哗然,一片质疑之声不绝。

然新帝心志极坚,丝毫不为所动,新制度还是这样被推行了下去。

与此同时,谢珝与顾延龄二人分别进入了全新的内阁与枢密院之事,反而没有激起什么水花。

新的朝代,如初阳,才刚刚开始。

☆、番外章

番外一

新朝初立,一开始没有考虑完善的弊端也在后续的时间之中慢慢显露了出来,所以,谢珝时常忙得脱不开身,经常在内阁中值夜,加班加点的工作。

当年他一发击中,林元锦便怀了孕。

而后便顺利地产下了一个男孩儿,谢臻给亲孙子取名叫做谢傅,小名毛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