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节(1 / 2)

民国之文豪 决绝 5047 字 2019-04-06

战争太残酷了,老百姓每天看着报纸上的死亡人数,会觉得没有希望,伤心麻木。

如今,政府方面一直在设法安抚百姓,甚至要求报纸出版社之类,宣扬一些英雄人物。

只是,这样塑造出来的,有些完美,战无不胜的英雄人物,其实挺假的,倒是眼前的这本书……

“这位爱德华先生真是太让人敬佩了,他一定一直待在前线,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来!”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那死在战场上的未婚夫的,他跟故事里的人乔治一样,战死前给我留了一句话,说他永远爱我。”

“真希望我的儿子,在战场上也能遇到充满善意的人。”

“这场该死的战争,为什么就不能早点结束?”

……

出版社的人一致觉得,《爱德华游记》是一本好书。

他们并没有见到作者爱德华,但他们坚信,是真的有这么一个美国人的,这个人以前在中国,后来又回到欧洲,然后就一直待在战场上。

这是一个非常高尚的人!

“这本书,我们会马上出版。”

“让百姓看一看这本书,是很有必要的。”

“所有上战场的人,都是英雄!”

……

出版社的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很快就敲定了出版事宜,甚至很快就开始准备出版。

岳朝郢还没认识多少人呢,《爱德华游记》就出版了。

出版社甚至还在电台打了广告,吹了一番这本书,说它是一部描写战争的,感人肺腑的纪实小说。

此时的英国,男人们在前方打仗,女人、孩子、老人则在后方工作。

她们的生活大多过得并不好,但依然记挂着自己的亲人,对战争更是无比关注。

偏偏这时候信息流通不畅,报纸上只有冷冰冰的数字和一些让人没有安全感的口号之类……这些人虽然想要了解战争,但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现在有了这么一本书……很多人都去买来看了。

一开始翻开,发现写的竟然是中国,他们觉得受骗了,但这书里的中国挺有意思的,他们便继续看了下去。

这一看,他们就放不下手了。

“原来,这场战争中,竟然还有中国劳工帮忙。”

“我昨天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也哭了一晚上。”

“原来我们的士兵,在前线是这样的。”

“我是一个生产肉罐头的工厂的工人,看到里面的士兵吃完罐头之后用罐头烧水,看到他们用罐头布置陷阱,我觉得亲切极了,我一定会好好工作。”

……

人们议论纷纷,相互推荐,这本书的销量顿时高了起来。

也就是这个时候,英国政府方面,也注意到了这本书。

一开始,他们是有点担心的,怕这本书写了他们不想让百姓知道的事情,但看过之后,他们就意识到他们多虑了。

除了中国劳工这一点以外,这本书的其他内容,都是没有问题的。

而中国劳工的问题,也不是大问题。

他们确实是秘密把这些劳工弄来欧洲的,但这么多人到了他们的国家,其实根本就藏不住。他们的国家的人,有很多早就已经知道这些中国劳工的存在了,他们已经没有必要继续隐瞒。

更何况,这个爱德华在小说里,说这些中国劳工是自愿来帮忙的……让普通民众这么认为也挺好的,不是吗?

至于其他的一些,比如说这个爱德华好像很讨厌日本人之类……英国政府也没当回事。

个人喜好么,有一点也算不得什么,他们其实也很不喜欢日本人。

要不是日本人插手,他们说不定已经弄到西林的量产方法了!

正好,英国这边很想让《传染》这本书的热度降下来……他们干脆就示意了电台报社去宣传这本书。

很快,报纸上就出现了《爱德华游记》里的一些节选故事。

报纸本就是选了这本书里的精华来刊登的,看报纸的人,自然也就觉得这个故事非常好……这本书卖得更好了!

普通民众节衣缩食来购买这本书,在这个堪称悲凉的时期寻找一些精神上的慰藉,就连贵族,也开始购买这本书。

不知道有多少有钱的夫人小姐,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泣不成声,然后捐出去许多钱。

之前《传染》那本书,就已经让中国劳工的处境好了很多了,现在这本《爱德华游记》出来,中国劳工受到的待遇就更好了。

甚至有人专门去找这些中国劳工道谢:“谢谢你们对这个国家的帮助。”

“感谢你们的到来。”

“上帝会保佑善良的你们。”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