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节(1 / 2)

民国之文豪 决绝 5200 字 2019-04-06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洪婶道,“一般吃很多的,都是刚来的孩子,他们饿怕了,就拼命往自己的肚子里塞吃的,不过等过些日子就好了。”

郑维新等人都愣了,也是到了这时候,他们才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孩子是孤儿。

洪婶说完,又吃起来,而这个时候,那些孩子已经去井边打水,开始洗自己的碗筷了。

他们洗完,年纪小的去午睡,年纪大的就聚在一起读书。

他们读的是一年级的课本,一边读,一边自己认上面的字,还用木棍在地上写,一个个认真极了。

郑维新等人看到这情况,心情都莫名地变好了。

他们相信,豆豆如果是真实存在的,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郑维新等人家里都是很有钱的,他们走之前,都捐了一些钱。

不过捐的更多的,还是那些被记者带来的妇人。

那些记者,都是以前来过孤儿院,想要采访孤儿院的,当时朱婉婉让他们不要将孤儿院的情况报道出去,他们都同意了,但一直记得这个地方。

如今《流浪记》完结,有人跟他们打听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孤儿院,他们就把人带来了。

他们带来的,大多都是上海的贵妇人。

这些人基本都识字,平常能做的事情又不多,闲着没事就喜欢看看小说。楼玉宇的小说,她们大多从《留学》开始看,到如今已经追着看了一年,都是楼玉宇的书迷,也都在看了《流浪记》之后想为那些孤儿做点什么。

得知楼玉宇写的孤儿院真实存在,现在又看到孤儿院这么好,她们都很高兴。

“孤儿院的负责人是谁?我们能见见吗?”看过孩子们吃饭读书之后,她们中就有人问道。

朱婉婉就在这边,当然是能见的,记者很快就把她们带到了朱婉婉面前。

朱婉婉这一年变化很大,不仅气质变好了,因为用心保养的缘故,皮肤也变好了。

她生孩子早,本就还没到三十五,现在用心一打扮,就算说她只有三十岁也是可以的。她又天天看书,整日跟一些读书人相处,气质也好了很多,再加上还有孤儿院院长这么个身份……

这些贵妇人,没有哪个会看低她。

而她自己,也努力展现着自己最好的一面。

双方相谈甚欢,这些贵夫人还跟郑维新他们一样,给孤儿院捐了钱。

朱婉婉将她们捐献的数目一一记下,还把以前的账目拿来给她们看,表示孤儿院的账目,都是公开的,她们随时可以过来查账。

近几年,用各种名目让人捐款的事情挺多的,很多人捐了钱之后,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捐的钱到底去了哪里。

现在朱婉婉这么实诚,她们对朱婉婉,对这个孤儿院的印象就更好了。

同时,还有人注意到办公室里有个书架,上面摆了很多书,其中就有楼玉宇的:“朱院长也看楼玉宇先生的书?”

放以前,朱婉婉这个时候是不好意思说穆琼是她儿子的,只会应了。

但现在……想到傅蕴安的父母应该都很厉害,自己应当多跟厉害的人相处,发展自己的人脉……朱婉婉笑道:“楼玉宇是我的儿子。”

“楼玉宇先生竟然是你的儿子?”

“朱院长你这么年轻,竟然有那么大的孩子了?”

“朱院长,能让我们见见楼玉宇先生吗?”

“明天就要开始刊登楼玉宇先生的新书了,朱院长能跟我们说说新书是什么吗?”

……

这些人在得知朱婉婉是楼玉宇的母亲之后,全都围在朱婉婉身边打听起来。

朱婉婉笑着跟她们说起来。

一天下来,朱婉婉认识了不少人,同时,上海的上层圈子里,也有很多人知道了朱婉婉。

朱婉婉凭借着这件事,阴差阳错之下,倒是进入了某个她原本很难进去的圈子。

同时,这个孤儿院的存在,也被上海的上层人士所知晓。

上海这边的有钱人很多,愿意捐款的人也很多,在《流浪记》完结,孤儿院的存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之后,朱婉婉陆陆续续收到了很多捐款,那捐款的数目,甚至已经可以让孤儿院开销好几年了!

这些人眼睛眨也不眨,就能捐出几十几百元,这一切也增长了朱婉婉的见识,见识过这些,她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见到几十个银元,就一惊一乍了。

那些贵妇人都很尊重她,这份尊重,还让她越来越自信。

可以说,事业的成功,让朱婉婉的变化更大了。

当然,那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现在的话……

在《流浪记》完结后,大众报登出了穆琼的新书《丝乡》。

《丝乡》的男主角名叫朱绸,出生于丝绸世家,他们家雇了很多人,他们收蚕茧、缫丝、织出丝绸……只要是跟丝绸沾边的,什么都做。

朱绸自幼锦衣玉食,长大后,先去了在当时不被人认可的新式学堂读书,后来又一狠心,花五十元钱买了一张去日本的船票,来到日本。

他在日本,注意到日本的丝绸产业,竟然已经发展地比他的国家更好,大惊失色。最后花了很多功夫,学来了国外的技术,又从国外买了很多机器回家。

他希望自己家中,能生产出比日本人生产的丝绸更好的丝绸来。

他让蚕农饲养他带回来的蚕种,购买手拉提花织机开办稠厂,买来国外的染料,甚至和政府方面商量,办了培训班教导别人怎么养蚕。

对他家乡的人来说,他是一个改革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