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节(1 / 2)

“这以前没找到,就没问过你?”岳父这个老爷子和他这个小舅子一生皆是奉身于翰林院,翰林院那帮人再如何结党营私,在大事面前应该也分得清轻重罢?

佩准笑而不语。

老爷子对翰林院是了如指掌,可他已经被圣上恩赐立史之功,谁也不想让佩家再独得更多功劳,怎生会问到他头上去?这功劳他们宁可不要,也不会白给他,这次若不是老爷子自己送上门帮着解决了问题,一点功劳也没要,陛下要找的那些前朝皇帝与先帝们的亲笔手诏怎可能送到陛下手里。

功劳是翰林院主掌打着翰林院整个上下的名义领的,可陛下的耳目也不是瞎的,这其中到底是谁的功劳,陛下就是不赏也得心里有数,要不然这满朝廷的官员想怎么欺瞒他就怎么欺瞒了。

陛下就是不赏,只有一两句话,不说老爷子高兴,就是佩准也有几分满意。他在翰林院地

位不低,但平日也是被好几派人马孤立,他的自己人就他那几个徒弟,老爷子走这几趟,无形中也是帮他立了威,徒弟们往后的日子也能好过不少。

苏谶从他这老狐狸一样的小舅子的神色当中看出了几分得意,他失笑摇摇头,声音放得更低了,“你们翰林院,天下书生之家,看来也是藏污纳垢啊。”

天下何处不脏?佩准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近乎耳语般轻道了一句:“人心不足蛇吞象。”

*

外祖到达小院之时,苏苑娘手里正举着一封西北送到她手里的信。

信是娘亲亲自送到她手里的,信封封口印着军印,她娘亲一听有浑身风尘的军士上门送信,亲自去了门前取信,又快步送到了她手里。

娘亲当是她放出去的三姐写给她的信,没料却是次郎弟弟写给她的,信里他亲切地叫着她苑娘姐姐,谢谢她特地让人给他送过去的腊肉。

苑娘确是在得知他去了北疆之后给他送过去了一些腊肉,只是没想到真送到了他手里,这厢正举着信给要她娘亲看,就听外面起了父亲与外祖的声音。

她忙把信塞到娘亲手里,“娘亲你快看。”

说罢,就急急往门口去,将将出了门,就见外祖进了小院的门口,她快步迎上去,抬着小脸未语先笑。

就知道笑,也不知道先请安,就是个小呆子,难怪她娘亲到现在还骂她小书呆子,苏谶在后面笑着提醒,“憨包子,莫笑了,还不快快叫外祖。”

苏苑娘高高兴兴过去,扶到了老人家方才望着外祖喊人,“外祖,您来了?”

“来了来了,给你送几本书来。”佩老太爷乐呵呵。

门口,佩二娘抓着手中的信,她这厢忙着看信,又忙着要招呼自己的亲父和弟弟,见小书呆子只顾在外祖面前一派天真无邪,不由嗔道:“叫了外祖,不知道叫舅舅啊?”

苏苑娘这才回过神来,忙回头去,松了外祖父的手臂朝舅舅福礼,“苑娘见过舅舅。”

这见到外祖只顾扶人不知道福礼,见到舅舅倒是知道福礼了,这不顾前只顾后的让佩准失笑不已,朝外甥女笑道:“这见到外祖就把舅舅忘了,可见舅舅平时帮苑娘少找了几本书,下次舅舅补上,苑娘可莫要把小舅舅又忘了。”

苏苑娘羞涩一笑,朝舅舅垂首,嘴里答应了他:“好的,小舅舅,苑娘不会再忘了。”

说罢,没等她娘亲瞪她,她又乖乖道:“不帮苑娘找书苑娘也认得舅舅,不会忘了。”

佩准忍俊不禁,一愣之后笑出了声,苏谶连忙帮着礼数不周的心肝宝贝儿说话,“怎会忘?舅舅也是苑娘的至亲。”

佩老太爷见他们笑话外孙女便怒瞪老眼,朝他们一一横了过去,“一个两个就知道打趣小辈,要不要那张老脸了?”

佩二娘本想怒哼,听了老父的言,这怒哼便只哼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偃旗息鼓断了下来,她扬着信朝老父走了过去,把信给了他之后扶住他道:“您看看,是皇家的小世子写给苑娘的信。”

老太爷连忙展开了信,一看信上面写的内容,顾不上往屋里走,挥开左右女儿和外孙女搀扶他的手,全神贯注看起了信来。

第344章

卫次郎在信中说了一件他在边疆的趣事。

北疆寒冷,能冻得人脸开裂,当地人一到冬天习惯用羊粪抹脸防止冻裂,卫次郎死都不从,末了被跟过去照顾他的副将半夜抹了一脸羊蛋子,臭得他一天没吃下饭,不过第二日他就吃上了苑娘姐姐不远千里给他送来的腊肉,那一大早他就吃了六个大馒头,吃多了把伙夫还惹急了,拿着菜刀出来追了他两里地,伙夫没追上他不说,还扯烂了裤腰上的草绳子掉了裤子,全军营的人皆开怀大笑借此嘲笑了伙夫一整天,替他报了大仇。

佩老太爷看着来信眉毛皆夹杂在了一块儿,好笑又甚好气问女儿道:“这是写给苑娘的?”

这些事岂能与小娘子说道?这皇家的小世子未免也太不拘小节。

“是写给苑娘的,”佩二娘脸上也是臊得慌,“信封上写的是常苏氏启。”

若是写给女婿的就好了,她也不知她女儿是何时跟人熟络至此,连这种事一介儿郎也能写给小娘子看。

佩老太爷斜眼望去,见外孙女还一道看着信,脸上的红韵看着像是气色好,而不是羞的,见他看过去,她还雀跃着道:“外祖父,西北疆地果真无比寒冷,我上次还让常伯樊捎些蛇油膏去,他还道军中儿郎不会用这些个,我看次郎弟弟未必不会用,等当家回来,我就让他去铺子里头拿些蛇油膏,随回信给次郎弟弟送去。”

“怎地叫上弟弟了?”老太爷忙拉住她往里头走,“仔细跟外祖说说。”

苏苑娘不解外祖问话其意,不过等进了屋,倒是一五一十把认识次郎弟弟的经过告知了外祖,语毕接道:“苑娘一开始就知道了他是卫家皇子了呢,对他难免多些关照,次郎弟弟是心胸宽广之人,受了苑娘的讨好还敬苑娘为姐姐,是以当家往西北送粮草,苑娘便让家里掌柜的准备了一份给他送去,苑娘也只是多嘱咐了一句,没想掌柜的他们果真帮我送到了。”

西北军营有好几处,常伯樊派了手下两个行走过西北的大掌柜带着护院伙计们跟着俞家堡的人往西北送粮草,前行之前老掌柜跟苏苑娘说了很大可能送不到,苏苑娘也说了送不到不要紧,先打探打探,打探不到就把她准备的这份送给他们手边的军营便好。

说来掌柜伙计们给军营单独送过去一些粮草是其次,主要是给流放在西北边锤小镇的樊家送过冬的粮食衣物去的。

常伯樊每年都要送,前年苏苑娘作为新妇就在送去的东西物什里特地添进去了她的一份心意,今年她在临苏生下明则齐风,这是大喜事,樊家外祖从此多了两个曾外孙,苏苑娘还替她的两儿给曾外祖送了两份孝敬,那东西比去年还要多两马车,家里为此还跟常伯樊的叔父,岭北的常爷借调了二十个人,在俞家堡的人的护送下,此行方才成行。

“给次郎弟弟送了一些,最主要的是那六马车里头给樊家外祖父一家的粮食衣物,也不知到了没有,算算日子,如若没出意外应是到了两月有余了,想来三掌柜他们应是已经回了临苏,收到消息往

都城赶了。”常伯樊的几个大掌柜这些日子除了那些有吩咐在身的,其余的收到消息就会往都城赶,要过来帮大当家的忙。

就是他们要拖家带口的,想来路上要多费几日光景。

“还给守沙镇那边送东西过去了?”说起樊家,老太爷脸上多了几许郑重。

“送了,每年都送,明则齐风百日宴一过就起程了。”这也多亏了岭北柴爷带过来的人马,不管柴爷对她这个侄媳妇有多蔑视,苏苑娘事后却是高兴常伯樊想办法借来了这批人马,不仅让次郎弟弟收到了东西,想来樊家外祖那边的东西也没有出岔子。

“你们有这份孝心就好。”说起樊老将军,在自家人面前,佩老太爷颇有几分嘘唏,道:“你这位外祖,当年也是教子无方,受了儿子的牵累,本罪不至此。”

“是极,外祖,您说,常伯樊要是多立几个功劳,能不能把樊外祖一家从边陲那苦寒之地接回来?我听去过的掌柜说,这十几年间大当家少了好多个表兄弟姐妹,樊家的小辈没几个成活的。”苏苑娘道。

“你……”佩老太爷动容道:“着急找这些书想找出一条奇兵之路来,是为了帮伯樊把樊家接回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