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5章 大黄鱼(2 / 2)

这次打据点能够得到这些好东西,王承柱也是意想不到的事情。

当然了,现在有钱了,王承柱也不敢搞得太过分,毕竟打了一场仗,独立团必须要低调一点,所以,他准备拿出10根金条出来,让杨秀芹带些同志去多买些猪和牛。

当王承柱冒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他想到自己之前养鸡鸭是多么的困难,早知道马坊据点有这么多黄鱼,他直接就申请攻打马坊镇了,这样有了大量的黄鱼,独立团就富裕了,那还养个屁的鸡鸭,还种个屁的蔬菜。

说到底,人算不如天算,已经到了这个份上,王承柱现在也只能叹为观止,心想鸡鸭养着就养着了,反正多少都是肉,哪天嘴馋了再宰了它们。

杨秀芹拿到了金条之后,便和几个同志去了城里。

这年头,老百姓谁家也没养这么多家畜。杨秀芹只好先到镇上钱庄把金条换了银元,再用这些银元一家一家找老百姓交易,好不容易才买到了二十头猪和二十头牛。

那个时代,国内流行的金条有四种规格,按照重量分别是半两、1两、5两和10两,其中1两的叫“小黄鱼”,10两的叫“大黄鱼”。那时的一斤是16两,1两的“小黄鱼”重3125克。

按照那时的物价水平,一根“小黄鱼”可以兑换40块银元,三根“小黄鱼”就足以在京城买个小型的四合院。当时小康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大约是15块银元,在酒楼好酒好肉地摆上一桌宴席也不过就两三块银元。

这次打据点缴获来的金条每根就有100克,比三根“小黄鱼”加一起还要重,而且黄金成色也非常不错,纯度更高,十根金条整整兑换了1200块银元。这些钱买了猪和牛后还剩不少,杨秀芹把猪和牛送回赵家峪村后,又启程去买了一大群鸡鸭,让人用篱笆围了个院子把这些鸡鸭混合进之前那些小鸡小鸭群众,养了起来。

同时,这次打据点缴获的还有一千斤大米和一千斤面粉,这些粮食在这年头可都是精粮细粮,比寻常人吃的这些粗粮金贵多了。可王承柱知道,这些粮食都是小鬼子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显然小鬼子就是伙食好,营养足,身体素质要比八路军强上很多,

虽然打了一场胜仗得到了这么多好东西,但独立团终归比不上小鬼子的后勤补给部队,要是把这些细粮都给战士们享用了,不到一个月就能消耗完,所以,粮食应该是多多益善,于是王承柱又向赵刚打报告,申请把这些粮食全部换成了粗粮。

赵刚知道情况后,对王承柱是大为赞赏,甚至还长叹地说我怎么就没想到,柱子,好样的!

就这样,有了赵刚这个大政委的拍板后,这两千斤的细粮,足足换来了六千多斤粗粮。

王承柱如此煞费苦心,就是为了给大家改善生活,要想搞训练,战士们的营养一定要跟上。这时期八路军战士为什么肉搏战打不过鬼子,个个都面黄肌瘦的,就这样的身体素质还怎么打得过那些身强力壮的鬼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