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节(1 / 2)

众人霍然回头,只见一个年轻人,腰胯长刀而言,他步子走的很慢,两边的侍卫如临大敌,浑身颤抖,努力的想拔刀,但怎么都拔不出来。

怀庆和临安的美眸里,不约而同的闪过亮光。

“许七安!”

勋贵里,有人咬牙切齿的开口。

许七安不理,仅朝王贞文点了点头,便径直走向大鼓。

四皇子目光微动,保持沉默。

太子目光锐利的盯着他,横在身前,拦住去路。

“太子哥哥,你快让路。”临安胳膊肘往外拐的推搡他一下。

于身份而言,他怎么做都不用顾忌父皇。于声望而言,京城百姓对他欢呼歌颂。于魏渊而言,他太有资格了太子轻哼一声,走向一旁。

许七安抽出鼓槌,用力击鼓

“咚!”

“咚咚!”

“咚咚咚”

城头传来鼓声,先是沉闷的一记声响,紧接着是两声,而后鼓声密集如雨,一声声的回荡在天际。

包括魏渊在内,所有人或抬头,或侧目,看向城墙。

城墙之上,有人擂鼓!

“看,是许银锣!”

人群里,传来惊喜的喊声。

“是许银锣在敲鼓。”

“许银锣在为大军擂鼓送行呢。”

百姓们的情绪一下子高涨,大声呼喊,热情四射。

临安时而看看低下的百姓,时而看看许七安的背影,她笑的灿烂又纯真。

怀庆嘴角微翘。

姜律中等人眯着眼,望着城墙上年轻挺拔的身影,听着百姓们激昂的欢呼,莫名的有些恍惚。

当年那袭龙袍在城头擂鼓,城中百姓欢呼如沸。

二十年转瞬即过,擂鼓的人换了,百姓欢呼依旧。

他们沉默片刻,突然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魏渊抬起头,凝视着城头的年轻人,蕴含沧桑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欣慰。

二十年前有魏渊,二十年后有许七安。

很好!

第447章知己

魏渊的话,让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聚焦在许七安身上。

城头的临安、怀庆,文武官员。城下的出征队伍、街边的百姓。

许七安停下鼓声,默然片刻,没有回头,朗声笑道:“魏公,“天下谁人不识君”后,送行诗再无出其右。”

顿了顿,他纵声道:“不如卑职作一首词吧。”

两人当着数千人的面,大声交谈……

魏渊略有沉吟,笑容不减:“可!”

一簇簇目光,霎时间又落在了许七安身上,底下的学子和城头的文官,精神猛的一振。

此情此景,怎么能没有诗词助兴,有大奉诗魁在场,士林又要多一首传世名作。

想到这里,读书人们就有点上头了,对许七安的词无比期待。

许七安没有停止擂鼓,反而愈发的激烈,鼓声咚咚回荡。

他心里确实有一首词想送给魏渊。

楚州回来后,他曾与魏渊有过一场交心,得知了魏渊对镇北王的谋划,有意重掌兵权。

也是那一次,许七安才意识到,这位在朝堂之上与多党抗衡的大青衣,其实一直想重新掌兵,施展抱负,却求而不得。

魏渊当年打完山海关战役后,便被夺了兵权,被死死按在朝堂二十年。

魏公,二十年了,你可曾梦回沙场,指点江山?

他深吸一口气,伴随着鼓声,气运丹田,朗声道: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魏渊愣住了,愕然的看着城墙上的年轻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