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第77节(2 / 2)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屏娘 10033 字 2021-06-04

魏越平既然前来送礼,自然也是有提前打听过的,知道顾成礼一直都没收下任何人的礼,心里有些不以为意,哪有人不爱钱财的,尤其顾成礼不过是农家出身,若是不想法子弄点金银,岂不是手头很拮据?

在他看来,顾成礼这是少年成名,心里傲气得很,又要面子,不过没关系,他今日既然找上门,就已经贴心地给对方寻了一个借口。

魏越平笑眯眯开口,“马上便是万寿节,下官官职低微,无法面圣,若是大人得了这玉佛,能将它献给当今圣上,也是下官之福……”万寿节是当今皇上的寿辰,一般百官都会为皇上送上贺礼,不过今上崇尚简朴,又喜爱诗画,寻常人都是会寻些诗画古籍来进献,故而魏越平选玉佛这等华贵之物,其目的还是在于讨好顾成礼。

若是少年能帮着他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何愁没有前程。

看着脸上堆满笑容的魏越平,顾成礼心里感叹,如今这些人送礼都讲究水平,这人怕他难堪连收礼的理由都给他想好了,不可谓不聪明,可惜都没有在正途上。

“魏大人还是将这玉佛收好,在下受之不起。”顾成礼脸上神情淡淡,没有与他多费口舌,便让人送客。

魏越平错愕,没想到他都这般了,顾成礼居然还拒绝,眼见顾成礼要离开了,他还不甘心地想要上前去,顾成礼扫了他一眼,眼里的威势顿时让他不敢冒犯,顾成礼只提点了他一句,“若是想要前程,不妨多花些心思在百姓身上,就比旁的都要好。”

顾成礼暗自摇头,这魏越平是个聪明人,只可惜太爱钻营。

景煕帝自从收到了顾成礼从江南寄来的信,就激动得恨不得立刻见到少年,可顾成礼却还要在江南滞留一段时间,让景煕帝每晚激动地不能入眠,到了第二日反而眼下青黑,连着好几日,朝臣不免担忧圣上的身子,毕竟陛下年纪也不轻了,若是再女色上不收敛,难免会亏空身子,引得朝纲动荡。

自诩为刚正不阿的谏官们立马开始上折子劝着景煕帝要爱惜身子,气得景煕帝吹胡子瞪眼,可惜这等喜事他竟无人可以倾诉共喜,只能等着他的少年状元从南方归来。

顾成礼回来时已经到八月,京城里早就已经成了火炉,因着住的人口多,房子也多逼仄,进了城后连绿树都少见,顿时觉得燥意更甚。若是往年,景煕帝早就带着后宫妃嫔与朝臣去了郊外行宫避暑,可这一年为了等顾成礼,一直到了八月他还窝在闷热的京城。

顾成礼入京后,将在江南的见闻都上报给了景煕帝,而其中的紧要处在于他从江南带回来的那些佃农。

这些佃农是第一批学会杂交技术的,先前顾成礼在江南待的那一个月,还安排了他们当老师,教了不少学生来学这杂交技术,再过一两年,江南一带必然就能将这技术推行开,而顾成礼则是将已经练成熟练工的佃农给带进了京城。

对于这些佃农们来说,他们原本待在江南,也没有田产,而是租佃别人的地,如今进京见皇帝,说不准还能讨得恩赏,即便没有赏赐,见过皇上也是值得骄傲的事,自然是乐于跟过来,更何况顾成礼本人还是许诺了他们一些好处,等到京城的事情办完,就会赠与他们几十亩田地,这对他们来说就是直接暴富,故而欢天喜地地跟过来。

顾成礼将佃农的事情禀报给景煕帝,景煕帝不在意地大手一挥,给他们一批赏赐,然后这事还是交给了顾成礼来安排,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避暑,等顾成礼进了京,景煕帝就憋不住了,直接将顾成礼打包,带着一起去了京郊行宫。

顾成礼寻思着,京郊那里田地多,农户不少,刚好他要让佃农来推广杂交技术,正好顺道,还可以去看一下他在京郊买下的那些土地。

如今京郊低价便宜,顾成礼趁机买了不少,还怂恿着李秀才等人也跟着入手,可等拿着地契到了京郊,才发现他们买下的不过是荒地,杂草都没几根的那种,幸好这地价便宜,而且他们也并不是买来种地的,便是地质差些,也还是能用的,不算折本。

顾成礼心里有着其他打算,一点都不怕会折本,不过眼下不急于安排这块地,他将佃农安排下去后,手头上无事便清闲起来,还有些不适应,没想到景煕帝转眼就又给他安排了一个活计。

当初在殿试时,顾成礼曾写下两个针对北部匈奴与西北戎族的计策,分别是烈酒和羊毛,将烈酒的方子传至北方,可诱敌人以粮来酿酒,若无粮食,这些北人自然不敢与大周开战,反而可以给了大周一个机会,此乃阴谋,而阳谋则是大周出钱去收购北方的羊毛,羊毛于匈奴、戎族不过是无用之物,分毫不值,却可以从大周这里换取金银,他们自然舍不得拒绝,而顾成礼手里却又法子能将这些羊毛变废为宝。

如今是八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匈奴与戎族一般会给养剪毛,若是这个时候去收购,自然价格能压低些。

景煕帝神情慎重,“你当真是有法子可以将羊毛变成衣裳?”这种说法,他闻所未闻,当时见着顾成礼考卷时,考官大臣中便有不少人觉得此法根本不可行,偏生上面提出的设想又太令人心动,便是景煕帝后来见了后,再不知晓这是顾成礼的考卷情况下,也是圈了这张考卷为状元。

后来将糊名揭晓后,知晓答卷之人是顾成礼,景煕帝心里多了一分笃定,有着傅茂典当初的进言,他对顾成礼这少年有着不一样的期待,莫名觉得他就是可以做到。

可是如今,真要派人去与匈奴、戎族接洽,他心里又有些担忧起来。

大周本就库银紧缺,就算眼下施行这“摊丁入亩”,短时间之内,也是很难将库银充裕起来,这番拿出银子去北地,本就是艰难之举,是景煕帝顶着压力一意孤行,若是弄回了羊毛,却是无用之举,不能将它们变废为宝,不仅对大周来说是伤了元气,对景煕帝本人而言,也会影响他在朝中的话语权。

顾成礼听着景煕帝絮絮叨叨讲着其中不易,心里默默念着皇帝不好当,尤其是朝中文官厉害的皇帝更不好当,一步行错,便能被这些文臣喷死,便是如今景煕帝对顾成礼太过信赖亲近,已经有不少谏官觉得不妥,若非顾成礼每次提出的都是利国利民的良策,只怕就要被戳上“佞臣”的标签了。

顾成礼自然不怕这些文臣喷自己,反正他拿出的每一项都是经得起考察的,而且顾成礼如今是真的不求钱财与利禄,对于景煕帝的赏赐也不在意,故而便是那些人喷他,也找不到处儿。

“臣下有把握能将羊毛利用起来,若是陛下信不过,可以先找来一些羊毛,由着微臣来示范一二,也能让陛下安心。”顾成礼神情丝毫不慌,要想将羊毛利用起来,首先是要弄出一个纺线机,而这对他来说不是难事,有了纺线机,就可以将羊毛纺织成毛线,然后织成毛衣。

顾成礼没织过毛衣,但是以前却见过一些女同学织衣,隐约还有些印象,最重要的是,他觉得这些操作都不是难事,只要给他一些材料,他现在就可以给景煕帝展示一下。

景煕帝见他说得笃定,心下松了一口气,不想顾成礼却继续说道,“陛下,虽然微臣有法能保证羊毛制成衣裳,但是若不解决库银之事,终是不妥,易酿成大患。”

景煕帝面色微苦,这点他何尝不知,只是他又有什么法子呢,幸好历任皇帝都是有自己私库,那国库库银早就亏损不成样,一直是他掏着自己私库在补贴,只是再拖下去,只怕他私库也要被掏尽了,这就像是一把剑,一直悬在他头顶,紧迫感一直存在心间,景煕帝如今就盼着改了那税法后,能让库银日渐丰盈起来。

顾成礼心中颇多思虑,想起去岁江南那场大水,最后还是下定决心,抬起头看向景煕帝,目光坚定而闪亮,“微臣有一策,可解如今库银之忧,缓水患之困。”

水患便是指洪水了,夏秋多余,几乎每岁雨水过多时,朝廷与百姓心里就要担忧会不会遭遇水患,但这全看天意,无法杜绝,便是在后世,雨水多了也会造成洪水泛滥,顾成礼没有法子将它们灭绝,但是却可以有办法能阻止一二,至少要尽量保护百姓的安危,减少百姓的损失。

顾成礼想到的法子就是水泥,这是他去岁就已经想过的,只是当时他只是一个县学生,便是手里有这法子,也不敢轻易拿出来。而景煕帝是这天下最有权势的人,若是景煕帝都不可以,那就再也找不到其他合适的人。

其实顾成礼可以等到自己位高权贵时在亲自来做这事,可等到那时,这期间遭受洪水的百姓却是再也救不回,他本就不图这些虚名,便是此时拿出也无妨。

将水泥方子上交给国库,利用水泥建筑堤坝可以防洪,而用水泥换来的钱财,则可以缓解今日国库空缺之难。

正可谓是一策解两难,顾成礼说出时,脸上神情很平淡,仿佛不过是讲一件很寻常之事,而景煕帝却手微颤,忍不住握住了顾成礼之手。

当真有此法,不仅可以解库银之忧,还能缓水患之困?

第100章捉虫

顾成礼将水泥的存在与景煕帝一说,其实想要造水泥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用上石灰石、黏土以及炼铁所用的铁矿渣。

这些材料都不是什么精贵东西,但是想要弄来也是有些麻烦,顾成礼先前之所以没有私自开小型水泥作坊,就是因为这铁矿渣的来路有些麻烦。如今铁都是管制品,是把握在朝廷手中,旁的人肆意窥探都可能会被打上心怀不轨的罪名。

而顾成礼哪怕要的不是铁矿,只是炼铁剩下的废渣,还是有些惹眼,所以他就从未想过要私自冒头。但是这对景煕帝来说,却完全不是什么问题,反正那些废铁渣也只是无用之物,而石灰石与黏土更是可以取之不尽,若是这三者真的能造出顾成礼口中那坚硬之物,景煕帝会毫不悭吝,将废铁渣全都送到顾成礼面前,让他用之不尽。

景煕帝这般重视这水泥,是因为听了顾成礼口中说的水泥功效,让他十分向往。在顾成礼口中,这水泥不仅可以用来防洪防汛,甚至还可以修建平整结实又漂亮的水泥路。在顾成礼口中,那水泥修造出来的路不仅宽敞,可以容得下数辆马车同行,而且还经得起分吹玉色不容易坏,最重要的是成本不高,到时候可以将大周的每座城池都给安排上,这样以后各地方州县与朝廷之间的通讯、行军、粮路以及行商都轻便不少,可以说直接让大周加强了对地方的掌控。

景煕帝听着这些如何不心动,如今连京城这种天子脚下,城内的道路都不甚美观,遇上阴雨天时,城内排水淤堵更是让人头疼,而从京城去京郊这一路上都是坑坑洼洼的,更是让景煕帝听了那水泥路就心驰神往,恨不得立刻将京城外这段路程给安排上。

而这水泥另一重大用处便是建城,在顾成礼口中,若是用水泥建城城池来作军事堡垒,坚硬难攻,用来作边防再合适不过,不过若是要建成高楼,必须得先将钢筋弄出来。景煕帝听到这里时,更是两眼放光,恨不得立刻就安排下去,但是听着顾成礼接下来的话,他原本火热的心稍微冷静了些。

这水泥有着这么大的用处,要尽量攥在朝廷手中,若是将这个水泥流露出去,甚至是流露到那些匈奴手中,对大周来说岂不是又成了一场劫难。而且顾成礼将水泥拿出,还有着另一层目的,那就是改变如今大周的财政状态,想要将水泥所得的利润全都充入国库,国库有钱,百姓的日子才会好过几分,而若是这些钱财流人个人名下,只会成了贵族们纸醉金迷的工具,成为他们敛财手段。

景煕帝听着顾成礼这些分析,更是觉得少年心中高义,满腹心思全都是为了百姓,让人动容。虽然这样一来,景煕帝就无法将这些钱财挪到自己私库里,甚至不能动用半分,但是他没有一丝不高兴,反而感到欣慰。

说到底他们叶家才是这大周真正的主人,只有大周的百姓好了,他们叶家江山才会长治不衰,而国库丰盈,叶家江山才会固若金汤,景煕帝下定了决心,不仅是他不能动用这笔钱,便是其他人想要打着水泥的主意,他也绝不饶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