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第61节(2 / 2)

虽然如今大周朝局稳定,但各方大族亦不容小觑,要割大族之地与民,若这些大族联合起来抵制,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可能会引起新的战乱。

严迟瑜目光如炬紧紧锁在顾成礼身上,“你这想法可是从傅茂典那里所得?”在他看来,定是如此,先前那傅茂典就有这般想法,这顾成礼与他来往密切,想法被其左右也很是正常。

顾成礼被他这样盯着,却丝毫不慌乱,而是不紧不慢道,“还望大人能容学生将话说完……”

他是说要让将士们回去种田,可没说这田就一定要从大族手中来抠出啊。顾成礼不傻,他知道历朝历代提起改革之事,都会受到很多阻拦,甚至有不少人为此丧命。

他还想要好好活着,并不想自寻死路。

为何那些大臣世家会阻挠改革?自然是因为这改革动了他们的利益,是将他们身上那过剩的财富转移了一些到了万千百姓身上,可即便只是转移那么一些,他们也是不愿意。

若是直接从大族手里将土地拿给将士,他们定然是不会同意,但若不拿他们的土地呢,他们还有理由和借口来反对吗?

“虽然如今肥沃良田尽数有主,但却还有很多尚未开荒之地,若是能让数十万将士去开荒,并将开荒所得土地皆为他们所得,自然是有人愿意的。”

严迟瑜摇头,“开荒极其不易,况且即便开垦出了荒地,产量也不尽如意。”

这少年果然是年岁不大,很多想法还是太天真了啊,若是开荒这么容易,为何还有那么多百姓沦为佃农,只能每岁依靠租佃大族土地过活。

顾成礼却露出笑来,“若是学生有肥地之法呢?”

肥地之法?严迟瑜一惊,他想起之前在江南时的确是听了人说,好似这顾成礼与傅茂典还教了百姓一种肥地之法,可据说那只是让土地更肥,难不成还有本事将荒地变肥地吗?

顾成礼自然没有办法将荒地完全变成肥地,但是想要在那些荒地上种出作物来却不是难事。除了上次那大豆肥地法之外,他还有不少方法可以用来改善土壤,虽不能将贫瘠突然变得十足肥沃,可是糊口却是够的。

只要技术够好,充分利用科学,沙漠都能变成绿洲,顾成礼前世见着国家科技人员在非洲种出水稻后,就对这方面的领域很感兴趣,闲暇之余也有所涉猎,甚至不仅仅是非洲,还曾在内蒙的沙漠地区培育出来合适的稻种。

由此可见,想要在将贫瘠土壤开发出来,也绝非是完全不可能。

听他这番言论,严迟瑜竟然半天没回过神来,最后目色复杂地看着顾成礼,也不知道这少年所讲是真是假,难不成那荒地荒能真的变成庄稼之地不成?

他觉得这也太荒谬了,可一想起江南地区那些百姓提起肥地法时的信赖与推崇也不似作伪,一时间还真无法断定顾成礼是否是在谈笑。

要在贫瘠之地种出粮食来自然是真的,但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对如今的顾成礼来说,很多都是跨领域的理论知识,想要将它们变成实践,是需要不少时间去打磨的,就像是他交给李玉溪的那杂交水稻,如今已经一年过去了,仍然还在培育阶段。

所以若是可以,顾成礼希望能以其他办法来解决。

“若是陛下愿意下旨,免去开荒者五年内的课税……”顾成礼缓缓开口,严迟瑜若有所思望过来。

若是陛下免去荒田五年的课税,又将荒田归属于开垦者所有,在以后的经年里,荒田的课税都比对着良田少一层,那么卸甲归家的士兵们自然愿意去开垦的。

不,不仅是那些士兵,严迟瑜眼里浮现深意,只怕那些常年租佃大族土地的贫民也会心动,毕竟当佃农所得极少,根本攒不下余钱,永远也翻不了身,而若是开垦良田,除了在一开始的几年辛苦些,以后就轻松了,就算那荒田产出不多,但陛下减了一成课税的话,也不比普通的田地差多少,至少要比原先当佃农好太多了。

严迟瑜看向少年,心里暗赞一声,这个方法不可谓不毒,大族不愿意将圈占的土地拿出,顾成礼干脆来了一招釜底抽薪,若是没了这些佃农来租佃,大族拿着这么多的土地又有什么用呢,总不能让家中的奴仆尽数下地种田吧。

以那些大族圈占的土地来看,真要是让奴仆下地,怕也要不少奴仆,用巨数金银来置奴婢耕地,当真愚蠢至极,不仅不得当,想要严格驭下也极不易,若是不得当,反而可能会出现奴反主的事情。

届时,那些大族自然要将手头圈占起来的土地变卖出去,而百姓就可以购入良田。原先傅茂典千方百计想要通过变革来改变的局面,到了少年这里竟只用开垦荒地就解决了。

如此一来,不管少年口中的那肥田之法究竟是否可行,严迟瑜都觉得此计甚好,但他面上却并未流露出分毫,而是淡淡道,“你先行下去吧,我已然管家安排好你的住处,若是缺了什么,只管去账房那里取。”

顾成礼应声,也没问自己接下来可要做什么,规规矩矩行了个礼,便转身出了书房,果然见着那个一脸肃穆的管家,乖觉地跟在他身后,那管家倒是行了个礼,侧身让少年上前。

顾成礼暗叹,这严府果然规矩严谨,哪怕他如今只是一个上门的无名小卒,这管家的礼数也一丝一毫不出错。

严迟瑜见顾成礼的身影在院子里消失后,就赶紧从太师椅上起来,拿了一旁的狼毫就挥笔,砚台里却是干巴巴一点墨也没有。

“来人,进来磨墨!”

他得赶紧给陛下上折子,这个少年果然是足智多谋,若是留在傅茂典那个莽人手里委实可惜,不若交由他来调.教一番,将来必定能为大周培养出一良才,想到这里,严迟瑜脸上露出几分满意。

等着折子写完,他思忖片刻,将方才少年所提到的开垦荒地之事也写上去,又润笔一番,才觉满意。

“让人备马,随我入宫。”

顾成礼自从到了严府后,就一直被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可却根本没有什么差事落到他手上,他偶尔也会让傅五出去探听一下,看外面可有什么消息传出。

根据傅五得来的消息,如今严迟瑜已经在朝堂上提出了裁军之事,不过并非是半数之多,而是十万士兵。大周本就重文轻武,对此倒没有太多人提出异议,唯独几个不满之声也没引起太多的在意。

而等裁兵旨意下达后,紧接着严迟瑜便提出将战马交由庄户来养,这下就捅了马蜂窝。

所谓“穷文富武”,虽然当不得真,但这四个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周朝哪怕不重视武将,但是想要武装一支军队却还要花不少银钱,其中战马就是其中非常耗钱的一项。以往战马都是由兵部来负责,而这其中有多少油水旁人或许不知,但从此次兵部的激烈反应中就可窥见一般。

可兵部反对也没用,这次严迟瑜提出的将战马交给百姓来养,不管是从注意事项来说,还是从其中的利益来分析,都是条条在理,朝官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更重要的是,改革战马养殖之事,明显就是陛下属意,况且也不会动摇他们的切身利益,那他们为何还要与陛下对着干呢?

总而言之,唯有兵部不乐意,可胳膊拗不过大腿,即便再不乐意,也辩驳不了多数的决定。

如今傅茂典已经官复原职,重新成为户部尚书,他知道此策乃是顾成礼所提出,更是积极促进。旁的不说,日后军队要战马,可以直接从他们户部拨款去庄户那里购买,也省得要被其中的兵部克扣一层,最后还要落的两边埋怨。

等严迟瑜将战马一事提出后,就暂先消停了一阵,开始将顾成礼带到身边。

顾成礼原本以为自己这下应该可以接差事干活了,没想到却是每天被严迟瑜带在身旁,什么事也没交代,而只是让他站在一旁看着。顾成礼原先有些郁闷,但也没多问,而是细细观察,还真从中品出了一两分特别之处。

原先他虽然文章做得漂亮,对待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会很多旁人所不懂的知识,可他还真没混过官场,对于其中的很多门门道道并不清楚。

各行各业都有其独特的生存规则,即便是官场也不例外,尤其是某些官场老油子,那更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若不摸清他们的底细,顾成礼日后便是入了仕,也要在这上面吃亏。

除了这些,这京城中朝官关系复杂,虽谈不上是党锢派系,但因朝官大多数都是官宦世家,彼此之间都有着姻亲关系,里面的门道就更多,往往同一件事,但是找上不同的人效果却是截然不同。

顾成礼渐渐领悟了这些,有点懂严迟瑜的用心,虽然严大人看上去比较冷淡,但带着他的这段时间,还是让他长了不少见识。

严迟瑜这段时间其实也是在考察顾成礼,他爱惜这少年的才华,若是跟在那傅茂典身旁,学了他那执拗莽撞的性子,那才是白搭,再好的才华也会失去施展的机会。

凡事要耐得住性子,只有瞅准时机再出手,才是真正地一击必中,否则只会打草惊蛇反遭其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