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第42节(2 / 2)

而顾成礼却开口,“赵伯父,若是你家还想继续做布匹生意,我倒是有法子,不过若是不想再搅和进去,倒也有另一门好营生可以来试一下。”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赶上了!生死时速,没有故意卡文,来不及了~

第61章二更合一

这个新营生自然就是指《国风》杂志了,顾成礼与裴清泽二人将从傅学正那里得来的允诺告诉赵义鸿。

傅大人居然愿意将此事交给他们赵家来办?

比起赵义鸿如今的一头雾水,赵明昌却是已经知晓不少,他在县学时就听顾成礼说过这杂志的发展前景,况且这事如今又与学正大人禀报过,那就更无不妥了,赵明昌万万没想到最后这么好的差事还能落到自己头上来。

“……这杂志在一开始时怕是会有难度,但学正大人已经允诺过,届时会亲自为杂志作序,这样一来,至少在这江南府不愁没有销路……”顾成礼虽然觉得搞杂志这件事不错,但还是要将其中的利弊都细细掰碎了与赵家人讲一遍,也省得到时候会说是他坑了他们。

有学正大人来作序,这话的意味很明显了,若是赵家能将这事做好,到时候肯定能打通傅学正的门路,有了大树可以撑腰,届时旁人要想再随意拿捏赵家,事先得好生掂量一番。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令赵义鸿心动不已,对于他们这样的商户人家来说,想要攀上官府之人可不容易,赵家待在同安县这些年,每次年礼孝敬都未曾少过,接连不断地往各个大人府邸送去,但对那些大小官员而言,也不过只是面子情,这次他家遇上了事,连一个愿意帮忙说和的人都没有。

提到这儿,他心里也暗自猜测,真不知那周家近来事走了什么运道,竟然能搭上姚知县这棵大树,要不是姚知县的示意,他家如今也不会面临着这样孤立无援的困境。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赵义鸿比以往更想要有一条门路,如今顾成礼主动送上门来的人情,他感激还来不及,又怎么可能会会拒绝。

赵义鸿一脸激动,望着顾成礼的眼里泛着光,“贤侄,若你不嫌弃,以后这赵府就当是自个的家一样,随时朝你敞开……”

顾成礼伸手制止,看着激动上头的赵父,他冷静道,“还请赵伯父听我将话说完……”

在县学时,他就曾与赵明昌等人分析过,这杂志发展到一定规模,甚至是可以操控舆论的,而这样的东西不该掌握在他们这样的寻常人家手中,故而等赵家将《国风》做大,很可能就是给朝廷种树,果子却不属于自己的。

赵义鸿坦然一笑,“贤侄所说这些,我都能理会,而且毫无怨言……”

要不是替朝廷办事,人家傅大人又怎么会为他搭□□,他又算得上是哪个牌面上的人物,倒是能为官府朝廷做些事情,反而能让他更安心,觉得自己还算是有点用处,心里踏实。

高氏却对顾成礼先前所说的另一点比较感兴趣,忍不住问出来,“成礼,若是我家还想再做那布匹生意,难道还有其他的招数?”

赵义鸿眉头顿时皱起,心里有些抵触,近日的一番折腾,差不多让他熄了心思,连经营多年的老营生也不想再去碰了,既然是姚知县出的面,他便是想要继续做下去也不行啊,民与官斗,哪能讨到好处?

赵义鸿不看好顾成礼的主意,但是未流露分毫,不料顾成礼所说的却并非是他所想那般。

“方才晚生未经伯父伯母的许可,便擅自在贵花园转了一下……”顾成礼脸上流露出几分歉意,然后继续道,“不成想竟瞧见里面栽种了不少棉花。”

棉花。

赵义鸿夫妇还有些愣神,赵明昌与裴清泽两人却是是眼神一亮,顿时知道他是要作何打算了。

顾成礼曾与他们说过此花,如今他们大抵还有不少印象,记得此花用途甚广,似乎可以织成布。

“爹,那棉花可是我上次让你去寻回来的?”赵明昌顿时兴奋起来,先前中秋那日,李玉溪来寻顾成礼时,他不过是顺嘴说了一句让他爹帮着来找这种异域花,捎了一封信家去,就没再多关注,不曾想那棉花竟真的就出现他家园子里了。

而他竟一直未发现。

“你哪次要的东西,我没给你找来?”赵义鸿没好气看了一眼自家儿子,但脸上全是笑意,如今见他活蹦乱跳的样子,心里高兴,虽然没个正形,但也比垂头丧气看着顺眼多了。

赵明昌傻笑几声,挠了挠头,忍不住开口,“我还曾见过此花,不若我们此刻就去瞧瞧吧?”

“如今并非是开花时候,去了也没什么可看的。”顾成礼摇摇头拒绝道,然后看向赵义鸿,正色道,“如今这棉花的用处,尚未传开,若是赵伯父这时多囤下一些棉花,到时候必然能赚上一笔。”

棉花可不仅仅是用来纺纱织布的,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用途,那便是御寒。

若仅仅是当作棉布来用,那有太多的东西可以用来取代它,像是苎麻、葛麻都能充此用,但御寒就不一样了。

那些王公贵族,虽然能豪掷千金,可以锦帽貂裘,但是大周朝的多数人不行的,再冬日时常会有百姓因饥寒交迫而死在严冬,便是一些豪商富贾,到了冬日都因为天寒而不得外出,而此时若是能拿出可以抵御寒冷的软和温暖的棉花,还愁不能卖上大价钱吗?

穿上用棉花制成的棉服,即便是寒冬腊月也不惧出门,若是制成棉被,那在寒冷的冬夜都能睡得格外香甜。

世上竟还有这样的好东西?赵义鸿眼睛发亮,他光是听着顾成礼说的这些,就忍不住咂舌,若是真有此物,便是价格昂贵,他也忍不住要掏腰包了,至少要给他、他夫人和他儿子都置办上一身行头。

要知道哪怕他们是处在江南府,但冬日里天气也是又湿又冷,根本就没人再出来活动,大家都是猫在家里过冬,若这棉花真的这么好使,他简直不敢想象到时候会有多少人争着上门抢购。

他感到有些可惜,“如今过了棉花的采摘季节,要不然咱们今年冬天就可以来试试了,不过我倒是攒下了许多种子……”

他当初寻棉花时,还不知道用途,但听儿子说有用,便留了不少种子下来,如今觉得万分庆幸,等到明年春季时候播下,在秋收时就能采摘不少棉花,虽然还要等上好长一段时间,但若棉花真有这么大的用途,不愁将来不能赚个回本。

顾成礼听说他还备下了不少的棉花种子,心里一阵轻松,他让对方多囤些棉花赚钱,不是想要将此物炒成奢侈品,恰恰相反,棉花易种植好养活,若是能推行开,到时候百姓的日子也能好过不少。

可目前棉花不多,方一入世,只怕根本不可能会流入到寻常百姓手里,而是被世家大族握在手中,既然如此,还不如让赵义鸿先赚上一笔,况且囤下的棉花越多,保存的种子也就多了起来,反而是有利于这棉花能快点普及开。

“顾公子大义。”赵义鸿一脸动容,郑重承诺,“你放心,等明岁秋收后,赵某必将那采摘后的棉花种子分给这附近的庄户来播种。”

到时候,他再以高价回收那些棉花,制成成品卖给那些大户,赵家和庄户都能赚上一笔。

顾成礼笑而不语,他将此法告知给对方,并未作出强求,但若赵家能回馈百姓,他觉得也算是不枉他初心所念了。

顾成礼等人回到县学后,日子还是如之前那般,平日里除了读书,还有规定的日子去听直讲们授课外,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依旧如同从前。

可许敬宗总觉得这学舍里的其他三人似乎有小秘密,总是趁着他不注意就不知道在嘀嘀咕咕说些什么,可惜他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写诗,也没抓他们个正形,只是心里忍不住念叨着。

眼下一个名为《国风》的杂志横空出世,不仅前有学正大人为其写序,还有不少名家诗人都在上面留了墨宝,顿时在这江南府的文人圈里引起一阵喧哗。

短时间内,人人争相购买,不仅仅是这江南府各县的知县大人师爷们,还有各县的县学生们,以及各路文人才子,听说山下的那萃文书肆已经多次告罄,不得不加印了数次,即使这样,仍然还是供不应求呢。

许敬宗也在第一时间就抢了一本回来看,然后靠着不吃不喝的精神一日内就将这本杂志看完,可那只是粗略看了一遍,接下来的几天更是天天抱着不撒手,一直细细琢磨着,都快要入魔了。

不仅是他,这县学里的其他县学生们也好不到哪儿去,尤其是那些好学的,几乎个个都如许敬宗这模样,都快魔怔了。

顾成礼寻思着,自己果真是低估了这些杂志在这些文人心中的分量,或者说是低估了这杂志上的文章的分量,除了傅学正作序外,上面还刊登了不少大儒的作品,这些县学生对这杂志的疯魔,犹如是让他见着了后世的那些为爱豆痴狂的女生,简直可以废寝忘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