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为官指南 第49节(1 / 2)

科举为官指南 枝问雁 7866 字 2021-05-23

只是想要养好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看着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难,这就必须要行家来指导了。不然自己摸索着养,很容易养死,而且对于百姓来说,要是养死了,损失也是非常大的。

于是杨云清打算请养过几十年猪的行家来讲一讲,他们养了那么多年了,肯定早就摸索出了不少的经验。

然后杨云清打算等百姓学会了,就以官府的名义购买一批猪仔让百姓来养,每家都可以认养五头,养死了也不需要赔银子,而要是养成了只需要等把猪卖了之后交给官府一两银子就行。这个对于百姓来说可是无本的买卖,他们也不用担心自己会花银子养死了打水漂。

除了养猪,杨云清还想到了其他行当,于是直接贴了告示,大概内容就是,凡是能有一技之长,不论是喂猪喂羊喂鸡,还是会种树打铁编筐,来官府这边报名去街头讲课,报名通过后,只要去把自己的经验传授出去,每人每天可以获得六十文钱,讲的最好的,教会的人最多的,最后可以获得十两银子的奖励。

这告示一贴,大家都蒙了,但是为着那每天六十文的钱,许多本来都不把自己会的东西当回事的人都跑来报名。反正不过是来讲讲自己的经验,讲了之后就能得到钱,这干什么不去呢?

杨云清让官吏去筛选,从报名的人里面挑出真材实料的留了下来。这报名的人会的还真不少,有会喂猪喂羊喂鸡的,凭借着经验,这畜牲生了病,他们一摸就知道怎么了,有的会种菜的,知道什么时候种下的时候最合适,有了虫子怎么搞,还有的是有着家传技艺的,会制纸会染布的等,手里握着这个技艺也赚不到什么钱,就干脆也跑到这里报名把这个教出去了。

除去这些,杨云清还收拢了一批工匠,因为这些人虽然有着一技之长,但是他们会的,都是需要长时间甚至长达多年的学习才能学会的东西,不适合去街头交给百姓。杨云清于是就把他们的信息专门统计造册,收纳成“特殊人才”,每人也奖了二两银子,只是以后官府征召的时候,他们需要过来为官府这边做事,当然工钱也是会给的。

杨云清已经想到了到时候需要让他们干什么了,这些人以后也是有着大用处的。

接下来杨云清又派人去街头巷尾搭了简陋的台子,供这些人上去授课。这些人以往哪见过这种阵仗,上去的时候,讲话都有点哆嗦,他们讲的那些都是自己平日里天天接触的东西,也不觉什么特殊的,要不是为了那每天几十文的钱,他们也不好意思上来讲。

不过还好,因为下面站着的人有不少都是平时认识的,讲着讲着他们也就镇定了下来,越讲越顺了,而且看着下面一片专心听着的人,还有下面有人没听懂,央他再讲一遍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平日习以为常的东西,原来这么特别,所以就讲的更起劲了。

街头巷尾搭了不少这样的台子,上去讲的人讲的也都不是相同的东西,但是都是些能花费一段时间学会的,可操作性强的。

因为这些百姓肯定不可能全天都没事干跑去听,他们还要养家呢,所以杨云清专门排了个表,上面标着什么时间那条街哪条道会讲什么,每天派人吆喝。而且同样的东西,杨云清还安排了个二讲三讲,漏了一次也不怕,也能在找时间去听第二次。

也为了不耽误百姓百日里太多的时间,杨云清把大多数的“授课”都排在了傍晚之后,这个时候,就算是出去干活的人也能有时间搬个小板凳出来听一听了。

自从街头巷尾开始讲了,每天围坐在台子下面的百姓都有不少,从来没空过。大家谁不想趁机学上一手,等以后也能多个吃饭的手艺,这些东西以前可没人教,现在可不得趁机赶紧学。

而那些学生,有一部分杨云清也派出去讲课了,讲的就是算数和简单的认字。这个去听的人虽然没有那些教手艺的地方多,但是也有一些,因为还有不少人想着学上一点,以后说不定还能去当个伙计或账房。

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事情干的,杨云清就把他们派去做记录,每天把上面讲课的人讲的东西总结记录下来,这样以后还能集结成册,专门弄成个大全,等街头巷尾这场授课的活动结束以后,若是还有不懂的,还可以找认字的人来给他们念。

沔阳这边活动办得轰轰烈烈的,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学着,杨云清他每日除了偶尔出去巡视一番外面的情况,便是待在州署里和付通判他们商量接下来兴修水利的那些事情。

州署里剩下的银子可以支撑前期的修建工程,而且到了那个时候,工厂的那边也会建的差不多了,到时候东西卖出去了,州署这边也能拿到一成半的利,到时候这水利工程后期修建时候需要的银子也都有着落了。当然若是遇到最不济的情况,最后银子还是不够用,毕竟这的确是个浩大的工程,杨云清他就打算自己掏腰包了,这水利工程是非建不行的。

水利不兴,这后面发水灾洪灾的时候,不仅会毁坏良田,淹没庄稼,还会影响水利运输。沔阳这种位于湖广地区的,依靠水上运输是最容易发展起来的,等工厂建起来了之后,那些东西也是要依靠水路外销的。现在不把水利这块搞好,后面的一系列事情都会受阻,所以杨云清才对这事势在必行。

而皇宫里,此时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凤阳她消息灵通,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她的手上。她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不得不拍手叫好,这可太解气了,这魏首辅可真是自食恶果。

因为前些时日,乾宁帝夜间睡眠不佳,甚至经常会半夜惊醒,好像是被魇住了。乾宁帝他虽说不信佛道,但是这种情况下也难免会往这方面想一二。

魏贵妃知道后,便把这事和魏首辅说了,让他从宫外找了个大师进宫。这大师进宫之后,就给皇帝展示了几样看家本领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但是事情就坏在这了。

第111章江湖骗子事情还要从一段时间前说……

事情还要从一段时间前说起。

杨云清他虽然去了沔阳,但是早就在去之前答应会写信回来。当然大多数的信都是给凤阳的,几乎是每日一封,里面的内容也都是些平日生活琐事,这每天寄出去的信也让杨云清和凤阳的感情不断升温,虽然两人身隔两地,但是感情却是比刚成婚的时候还要好上不少。

而二皇子自然就没有这个幸运了,他只能偶尔大半个月才能收到杨云清的信。不过还好杨云清没有忘记自己临走之前说过的话,每次写给二皇子的信里,都记下了不少有趣的化学生物或者是物理实验知识和操作方法。

杨云清写下的那些,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就算是在这个时代,也是可以很容易找到材料去动手实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

而上一次到了该寄信的时候,杨云清他忽然想起了古代多江湖骗子,这历朝历代不乏有皇帝相信那些佛道之流装神弄鬼的把戏,把那些所谓的“大师”,实则是骗子奉为座上宾,甚至听信他们的话,相信神鬼之流,甚至是去求仙问道,沉迷炼丹。

而二皇子虽然不知未来会如何,但是他也算是皇室中人,将来很有可能是那个执掌天下的人。杨云清现在通过教授二皇子这些物化生知识,也就是从源头把未来他会相信神鬼之流,被江湖骗子欺骗的可能性掐断了,这样也算是未雨绸缪吧。

于是那次写信的时候,杨云清他在上面写了一些江湖骗子最拿手的一些把戏,比如“油炸厉鬼”、“清水爆炸”、“黄纸血印”、“木剑自燃”、“绳烧不断”等,几乎是他能想到的都给写上了,并附上了详细的原理。

他写下的这些,他自认已经够齐全了,就算骗子有他未写到的手段,但是但凡使用了上述手段中的一种,也能让人知道使用的其余手段也都是假的。

杨云清他想,不管怎样,作为皇室中人,只要二皇子学会了他交给他的这些知识,日后肯定就不会被这些把戏欺骗,这样不管他是成为九五之尊还是封地为王,只要不信这些,对于百姓和百官来说,都是一项好事。

至于皇帝,这个现在正坐在皇椅之上,执掌天下的人,虽然现在还没有过相信鬼神之说的倾向,但是难保等再过些年,年纪大了,便会起了相信这些神鬼之道的心思。这个并不是无稽之谈,细数历史,这皇帝都是年纪越大对这些东西就越是相信,被蒙骗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杨云清他碍于身份,总不可能主动上皇帝面前说这些东西,那样倒还显得他心机叵测,所以也只能把这些东西教给二皇子,期盼着有一天能让皇帝自己从二皇子那里发现这些,这样比他去说的效果要好。

而这次还真是凑巧。

当时二皇子收到杨云清寄过来的信时,一打开看到上面说的那些,当即被上面说的那几种神奇的现象给震惊住了,他以前可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居然都能作假,那般令人敬畏的招数居然是通过这些原理搞出来的。

于是他再也等不急了,看完信就想赶紧去试一试这上面到底是真是假。虽然每次寄过来的信上写的那些小实验都是真的,按照上面说的,他都能做出来,但是这次的到底还是让他心里有点将信将疑。

因为这上面写的有的实验看起来的确是危险了,所以侍奉在二皇子身边的太监自然不敢让殿下他亲手去试一试。而二皇子裴安他也自然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也没有强求,于是就在一旁指挥了着太监们准备材料来实验一番。

因为危险,所以裴安就让小太监们先从简单的开始,第一个就先弄“黄纸血印”这个实验了。而这个时候,乾宁帝来了。

乾宁帝从臣子那里得知二皇子近来表现得不错,书读的也认真,然后想到自己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去看这个儿子了,于是就一时兴起,直接带人去了自己的小儿子那里。而这去的时候,二皇子他正好是在兴致勃勃地带着小太监们在做那实验。

“儿臣见过父皇。”二皇子裴安一见父皇忽然来了,立马放下手里的东西,赶紧过去行礼。

乾宁帝看了看这殿里摆放的东西,有些疑惑道:“安儿这是在干什么?”

这地上摆放的是一个黄纸做的纸人,旁边还放着一盆水和一把木剑。而乾宁帝看着这个,自然是有些疑惑了,不知道他这小儿子摆弄这些东西干什么。而那纸人他也自然不会往诅咒人的地方想,不然要真是这样,他这儿子还能大敞着殿门,直接在这边弄起这些东西吗?要真是那样,就是蠢了,他这个儿子虽然不是什么绝顶聪明的,但是也绝不会做出这种蠢事来。

二皇子一听父皇问起,便眼神亮了,也来了精神,立马告诉了父皇自己要做一个“黄纸血印”的实验。

乾宁帝听完自是将信将疑的,二皇子见父皇不信,就道:“父皇,这个是很简单的,你等我让人马上做给您看。”

说完二皇子便眼神示意旁边的太监,让他去按照刚刚他们商量的那样去做了。

而这时只见那个小太监拿起木剑,从水盆里蘸了点水,便往那个黄纸做的纸人砍去。而这个时候,纸人上便突然显示出了斑斑血印。

皇帝显然是被此景震惊到了,问:“这是何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