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中烽火--为壶中日月,袖里乾坤。兄弟加更【13/25】(2 / 2)

左道江湖 驿路羁旅 10174 字 2021-02-09

士卒们几乎毫无损伤,各个心气高涨,这些西域胡冦,也不过如此嘛。

但骑在马上的天策军副将,却实在是高兴不起来。

“收拢士卒,加派探马。”

副将将自己的枪挂在马兜上,对身后几名都尉说:

“让探马往天水方向去,查证胡冦到底有多少人,是否分兵,首领是谁,务必查清楚!”

“遵命。”

几名校尉都尉领命而去,副将再次看了一眼上下战场,摇了摇头,便带着十几名亲兵,回去大散关关隘营地。

副将回了自己住的房中,便拿起信纸,研墨提笔,要写封信,给驻守在长安的大将军。

这位副将三十多岁,正值壮年,身形宽大,常年习武,乃是悍勇之士,又从小跟在天策大将军身边,学的兵法韬略。

说是武双全,并不为过。

而且,他与天策大将军的关系,还非常寻常。

大将军李守国有妻子,但年轻时战场杀伤,坏了身体,能行房,却没法孕育子嗣,自年轻时,便陆续收了三名义子。

这位面色坚毅,留着胡须的副将,就是其中之一。

他叫李定国,乃是三名李家义子中年纪最大的,也是李卫国和李报国的哥哥。

三十多岁,已成天策军五位副将之一,位高权重,统帅三万精兵,守在大散关要道上。

其实,说句实话,也不怪赵虎赵彪两兄弟如此忌惮天策军。

南北对峙的情况下,南朝需要天策军镇守西北防线。

但天策军内部,却早已有军阀割据之势。

这天策军六万人,上上下下,都被大将军李守国一手把控,处处都安插亲信。

天策一军,号称天下强兵,却已像是李家私产。

完全就是听调不听宣的架势。

更重要的是,李守国虽然受了南朝封赏,但他并不忠于南朝。

甚至从未掩饰过自己这一想法。

他统帅天策军镇守西北,是为已经亡了的大楚守国门,可不是为了篡位的赵家人,这样的情况,让南朝高层,如何敢信任天策军?

可惜,他们又离不了它,只能敬而远之,各种限制,却拿上下一体,坚若磐石的天策军一点办法都没有。

“唉,局势动荡,当真诡谲。”

李定国写完了信,将信塞入竹筒,让亲兵以飞鸽传书,送去长安。

他自己则站在房中,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心中尽是思虑。

“大散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关隘凶险,又被天策军长期驻守,以三万精兵,要挡住破关而来的胡冦,并不难。”

李定国的手指,在地图上滑了一下,他轻声说:

“纵使西域胡冦十几万人倾巢而来,我也有信心能守住最少三年,但”

他的手指抬起,又放在了陕北与甘肃交接的地方,眼睛也眯了起来。

天策军六万人,镇守关中,压得西域胡冦十几年不敢有动作,端的是定海神针一样。但问题是,这六万人,要守住的,可不只是一个大散关。

他们要防备的,也不只是不成气候的西域胡冦。

还有来自蒙古草原的蒙古部落。

延吉大汉数年前身死,让蒙古部落分裂,但李定国一直听说,北朝有和蒙古结盟的打算,一旦双方真的结盟,蒙古部落,再从北方叩关。

还有那西域的魔教圣火教,若是两方合力,定边大营的两万人,真不一定能挡住。

“北朝已绕过洛阳,攻入中原。”

李定国的手指,顺着关中一路向东南滑动。

天下大势,在他心中不断衍化,若是天策军北路被破,就算他死守在大散关,挡住西域胡冦,也是救不了眼下这糟糕局势。

“蒙古,魔教,北朝,三方若是真的合兵一处,自淮南到潇湘云贵一线,便会顷刻落入北朝手中。”

李定国的手指,在那三处地方划了个圈。

这一圈画的,就将南朝江山一小半花了进去。

只剩下江南,两广,江西,福建等等地方。

但若是这庙算成真,北朝真的鲸吞了那个圈中的地方,剩下这几个地方,根本无险可守,完全就是任由北朝肆虐吞没。

最后,李定国的目光,又落在了云贵方位。

“还有苗疆巫女,若是十几万蛮苗再趁机出云贵这仗,也就不用打了,除非仙人降世,否则谁也救不了南朝天下。”

他眉头紧皱,越看越烦,越想越乱,便舍了地图,心中气闷,又走出房间,眺望着大散关外的莽莽山林。

“父亲,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又要怎么做?”

李定国闭着眼睛,心中思索。

“这天下大乱,已成定局,咱们天策军,又该何去何从?

我知你忠于大楚,但大楚亡故已有二十余年,我天策军就如无根浮萍一般,死守在这关中大地。天下太平时,倒也罢了,只是如今这天下纷争”

李定国倒不是想着投降北朝。

他的亲生父母,就是死在北朝攻击大散关的战斗里的,他与天策军绝大部分军士一样,对北朝有刻骨之恨。

但这南朝,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赵家人篡位得国主,本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二十多年对峙,也没能让国民归心。

眼下这局势,就算天策军想要死保南朝,也是有心无力。以如今这天下大势,天策军六万人扔进这风云诡谲之中,怕是连个水花都翻不起来。

乱世之中,这支天下强军,又该何从何处?

“二弟前些时日,倒是打了场胜仗,扬了威风,当年的小年轻,现在也能撑起场面了。”

李定国又想起了自己的两个兄弟,他严肃脸上,也有了些许笑容。

三个兄弟虽然年纪差的有点多,但彼此之间,关系确实真如亲生兄弟一般。

“只是三弟年幼,又是强项性子,中原大乱,他还守在洛阳,手边只有一帮新兵蛋子,真是让人放心不下。

不过,听说百鸟朝凤枪也在洛阳。

唉,真想去亲眼看看那兵家至宝,若是这宝物再能归了天策军,所有困境,都会迎刃而解。”

心中烦乱难解,李定国也是频频看向关中方向。

他在等着父亲传回信件,也在等着父亲,解他心中疑惑。

父亲在关中等了二十多年,从不谈及天下大势,也不是没人劝他裂土称王,既然不服南朝,为何还要和赵家人虚与委蛇?

每次有这等言论,父亲都是笑眯眯的说,时候未到。

但常年追随父亲的李定国,却有种感觉,父亲根本没有割据一方的想法,他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动,应该是在等一些事情发生。

或者等某些人出现。

待到那人出现后,蛰伏了二十余年的天策军,也会有所动作。

但问题是,刚毅忠诚了一辈子的父亲,他到底

是在等什么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