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填房日常 第149节(1 / 2)

“这付家真的是一门好亲啊!上回您和陈老爷说大姑娘还小,想要多留些日子。这付家失望得很,不过他们也没找别家,一心等着贵府回心转意。其实要我说啊,可以先把亲事给定下,再过两年再迎娶,如此就正正好。如今可好了,郎才女貌,般配得很。”

刘玉真暂松了口气,说了几句好话描补,“这事啊,说来说去还得怪我们家老爷,家里就慧姐儿一个女孩儿,我们原本是想着多留两年的,所以当初你来的时候,我们便拒了。可他前些日子机缘巧合之下见了付家大少爷一回,当时就觉得那孩子好,回来跟我说的时候还有些念念不忘。”

“我便跟他说,既然如此,那便请人去说和呗,孩子的将来要紧呢。他便同意了,一事不劳二主,这不便把你请了来。”

“正是这个理,合该是这两个孩子的缘分呐!”主簿太太赞道。

主簿太太喝了两盏茶,和刘玉真闲话了好一阵子才告辞。待她离去之后,刘玉真这才有空让人去把慧姐儿喊了来,将这件事情原原本本的和她说了一遍。

“……这事就是如此了,”刘玉真感叹道:“你已经及笄了,在婚事上也有自己的想法,之前他们上门来提亲的时候你就没有特别中意的,所以我们权衡之下觉得不如回京之后再找。”

“谁曾想……”

慧姐儿听得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的,她知道自己将来要嫁人,并且随着及笄礼的完成这一天会越来越近,但是还真没想过要去选秀,远离爹娘兄弟。

更别说还可能会落选,成为宫女日夜做着侍候人的活计了。

“母亲,我……”

“别怕,”刘玉真久违地摸了摸她的头,“我们不会让你去的,所以要趁着宫里的太监还没有来,先把你的亲事定下。你爹仔细想过了,付家在这几个人里头是最好的选择。”

“这付家大少爷和康哥儿一起读过书,我们也去打听过了没什么劣迹。至于他的家里是本地大族,你在肖府也见过她的母亲,是个和善人,她姑姑是肖大太太,这你就更不陌生了。”

“虽说离家里远了些,但他是个读书人,你爹说往后要盯着他读书上进,将来像你爹一样。”

慧姐儿强忍住恐慌,重重点头道:“嗯,我都听爹娘的!”

“好孩子。”看着她这副模样,刘玉真也有些不忍,想了想小声道:“你莫要担心,如今只是先定亲,等你嫁过去还要好几年呢。”

“将来若是发现他有不好,或者你不喜欢他,我们就把亲事给退了。”她狡黠一笑,“当年我和你爹定亲的时候,就是打的这个主意。”

“他们付家来提亲,打的就是你爹的主意,就和他们把肖大太太嫁到肖家一样。”

“凡是,都有我们给你做主呢。”

慧姐儿心中稍定,也跟着笑了起来,“母亲,谢谢您。”

……

“天作之合,天作之合啊!”主簿太太笑道:“付家老爷和太太欢喜得很,特让我将庚帖带了来。”她从袖口取出一份庚帖递给刘玉真,“这就是付家大少爷的庚帖了。”

刘玉真打开看了看,见没有错处,于是放下了心,然后把慧姐儿的庚帖给了过去,“这是我们家慧姐儿的。”

主簿太太接过,也是查看了一会儿,笑道:“那我便回去把庚帖给付家了,这庚帖需供在祠堂,若这几日无灾无难的,这门婚事就成了!”

第182章

“姐姐要嫁人了吗?”瑾哥儿已经长得比桌子还高了,他趴在上面侧着脸探头去看慧姐儿,“那过一阵子是不是就轮到我来背姐姐出门子了?之前宇哥背大姐姐出门子的时候差点摔了一跤,我定不会如此!”

瑜哥儿端坐在刘玉真身侧,闻言笑嘻嘻地说:“二哥这你就想错了,家里是大哥最大,应该是他背着姐姐出门子才对。”

“我们家里就姐姐一个女孩,你呀,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咯。”

“谁说的!”瑾哥儿眼珠子一转,站起身来走到刘玉真另一侧坐下朝她讨好地笑,“娘,要不您给我生一个妹妹吧!”

“好吃的好玩的我都让给她,将来等她出门子的时候就轮到我背她出门子了,不对,”他没等刘玉真回复又道:“应该像我和三弟一样,双生子,娘您生两个妹妹吧,这样我就可以和三弟一人一个了!”

刘玉真都要被他气笑了,拧着他的耳朵道:“生你个头!”

“好好坐着反省去!”

“你功课做完了吗?书可曾背了?大字有没有写?明儿先生要讲的地方可有先看过?不懂的有没有记下来等你爹回来的时候问他?”

瑾哥儿大惊失色,“娘,我的好娘亲,不要妹妹了,我不要妹妹了!”

“真的吗?”刘玉真嘴上这般问着,手却没有松开。

“真的,当然是真的,生了妹妹还要嫁出去,一点也不好。”瑾哥儿一边的耳朵被拎着,只好歪着头,赌咒发誓,然后趁刘玉真不注意偷偷地瞪了窃笑的瑜哥儿一眼。

……

瑾哥儿揉着发红的耳朵从正房出来,走着走着他突然叹了一口气,“想不到爹就要把姐嫁出去了,匆匆忙忙的。”

瑜哥儿慢悠悠地走在他后头,差不多已经十岁的他个头比瑾哥儿低了些,但人却稳重许多,有时候两个人在一起时,瞧着竟像是瑾哥儿的兄长一般。

听到瑾哥儿的话他沉默了一下,然后说,“娘说是因为宫里要选秀女,爹担心姐被选到宫里面去,所以才定得这般匆忙。”

“娘也说以前选秀的时候,那些太监其实更喜欢选家中富裕、有些家底的人家。一来这样的人家养出的女儿会更聪慧,有些还能识得几个字,宫里的贵人们更喜欢她们侍候。”

“二来嘛,”他紧走几步,超过了哥哥,“那些人家为了自家女儿,也会给他们塞银子、送礼物,就为了在路上多照应几分。”

“所以爹为了不让姐姐落到侍候人的下场,就只得赶紧定下亲事了。”

瑜哥儿快跑着追了上去,“做女子好难啊,好端端的坐在家里,居然会被选去侍候人!”他眼珠一转,突然起了个心思,便伸手揽住瑜哥儿的肩膀,神秘兮兮地道:“你想不想见一见我们未来姐夫?”

“他如今就在县学读书,我们下响午早些下课,然后就到隔壁的县学门口去瞧一瞧怎么样?”

瑜哥儿停住了脚步,有些犹豫,“这样不好吧?让爹知道了我们逃学,会生气的。”

瑾哥儿再次鼓动,“不会生气的,我们这样,然后这样……”

……

越城文风不胜,这不仅体现在当年不过是榜尾的肖知府可以在此担任知府多年,也体现在府学人少以及县学里面有功名的人不多。

府学也就罢了,里面有几个积年的举人、一半多是年虽不一的秀才、偶有几个童生那也是家世渊博,有背景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