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填房日常 第132节(1 / 2)

“我这不是高兴嘛,”张氏抬起袖子擦了擦眼泪,“自从他到京城去了以后,我这有四年没见着了啊。”说着说着她激动地哭了起来,“那是我亲儿子,打小就抱在怀里头的,如今是四年没见啊……”

“我的儿啊——”

佑哥儿手里握着信,顿时手足无措地望着曾祖父、祖父及爹娘等人。却见着曾祖父和祖父是眼眶微红,爹娘也跟着抹眼泪。

“祖母,您别伤心了,”长成了一个大人的芙姐儿已经站了起来,走到张氏身旁安慰道:“三叔就要回来了,我们让弟弟念一念信,看他什么时候能到家里头吧。”

“对对对,”一听这话张氏连忙止住泪,声音沙哑着开口道:“佑哥儿你赶紧继续念,你三叔有没有说什么时候能到家里头啊?”

“我让人晒好被褥了,都是今年新打的棉花,暖和着呢。”

佑哥儿松了口气,继续念道:“……儿将于十月初启程,路途遥远,到家后约莫是腊月光景。此番返乡除探亲外,尚有一事容禀。”

“儿已外放越城通判,从五品,年后赴任。”读到此处佑哥儿欣喜地抬头,“曾祖父、祖父、祖母还有爹娘,三叔升官了!”

“如今是从五品了!”

“又升官了?”张氏笑得合不拢嘴,“他年初那会儿才升了官,如今就又升了啊?!”

“三弟升官了?”陈世诚也跟着高兴。

“他三叔这么快又升了官?”小张氏有些惊讶,“那娘岂不是要变成那什么诰命了?”

“娘,四品以上才是诰命呢,”芙姐儿解释道:“三叔没到四品,所以祖母是赦命。”

小张氏似懂非懂地点头。

陈礼忠这几年经过历练,已变得稳重了许多,所以相比张氏几个毫不犹豫的欣喜,他犹豫着向曾老太爷道:“我怎么听到是外放?”

“爹,世文这是外放了?他往后就不在京城做官了?”

“唔,”曾老太爷点点头,他年轻的时候跟着族人在外头跑过商,见识不是村子里那些种地的可比的。而且这几年也或多或少地听人说起过朝廷的官位,所以陈礼忠这么一问他便点头答道:“这朝廷上有规矩,外放的京官都要涨上一级,世文之前是正六品,外放了自然就是从五品,这没什么奇怪的。”

“越城……”

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拍着大腿道:“越城这离家里头不远啊!早些年大半个就能到,佑哥儿你快接着念一念,看你三叔在信里头还写了些什么?”

“对对对,”陈礼忠附和道:“佑哥儿你快念。”

于是佑哥儿又念了起来,“……三叔说这次他和三婶、二姐姐、二哥、四弟和五弟都一起回来,从京城乘坐马车南下,准备周全而且沿途有驿站照应着,让家里不用担心。”

他翻到下一页,“唔,这一页没写什么了,三叔说这路上每天到哪儿都没定下,让家里不要写信给他了,他每隔半月会再寄一封来。”

“这坐的是马车啊,”曾老太爷感叹,“怪不得要花近三月的功夫。”

“如今还有一个多月,让门房那边都打起精神来,一旦有世文的信就赶紧送进来。”曾老太爷一件件地吩咐,“还有,莫要忘了让人去告知亲家母一声,我们好些年没见着世文和几个孩子,亲家母也是好些年没见着世文媳妇了,如今有信来就莫要瞒着。”

张氏答道:“知道了爹,我这就让人去柏树胡同和亲家母说一声。”

且不说清源县传开了陈状元老爷要回来的消息后是怎样的轰动,刘玉真等人在路上紧赶慢赶,终于在腊月十八回到了陈家。

……

“咯咯咯——”

“咯咯咯咯——”

刺耳的鸡鸣声断断续续,睡得正香的刘玉真被吵醒了,有些不耐烦地拉起被子蒙住了头。但冬天的被褥厚实得很,将头蒙住之后不一会儿她就觉得呼吸不畅,于是又把头露了出来。

只是……

睡在旁边的陈世文醒得比她早些,见状伸手替她捂住了耳朵,柔声道:“这许是隔壁人家养的鸡,乡下的公鸡厉害得很,我替你捂着你再睡一会儿。”

耳边安静了许多,刘玉真满意地微勾起嘴角,越发地将头埋入陈世文的怀抱。

“昨儿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我在船上呢,那艘船摇摇晃晃的也不记得要去何处,奇怪得很。”

“你这是马车坐久了的缘故,好一阵子脚不沾地心里头便不踏实,这睡觉也就不安稳。”陈世文发笑,“如今到家了,过两日也就好了。”

“许是吧,”刘玉真迷迷糊糊地回答,“我要再睡一会儿……”

“睡吧,我就在此处。”陈世文的手,盖住了她的耳朵。

第159章

刘玉真在温暖的被窝里,在暖融融的包围中真的睡了过去。不知道过了多久,她的手触碰到另一边略有些凉的被子,这才惊醒过来。

“老爷什么时候起的?”她喊来了人,随意地问道。

“老爷半个时辰前就起了。”桂枝取来一件棉衣,展开就要侍候她穿上。

刘玉真看了一眼,“等等,去取那件红色,你路上新做的那一件来。南边用不着穿这般厚的衣裳。”

“是将油补缝里头的这一件吗?您当时说那样子做出来的衣裳能够防风。”桂枝在昨日整理好的柜子里找了片刻,然后双手捧了出来。

刘玉真道:“对,你不觉得回来之后这风大了许多吗?这北边吹来的风又冷又寒,得穿些挡风的衣裳。你让她们几个这些日子注意着些,特别是年纪小的瑾哥儿和瑜哥儿,可别路上没事到了家里头反而生病了。”

“太太您就放心吧,早起老爷也吩咐过了,”桂枝边侍候她穿上棉衣边道:“跟着回来的都是机灵的,定会把姑娘和少爷们都照顾好。”

刘玉真点头,从梳妆盒里选了一套鲜亮的头面,然后坐在椅子上任由桂枝给她梳妆。

“家里头的其他人呢?早膳可用过了?可有去和曾老太爷以及老太爷、老太太处请安?”

桂枝用梳子沾桂花水小心地梳顺她的头发,然后逐次挽起形成发髻,最后再用钗环固定。

“今早您和姑娘都没起,两位小少爷也起得晚,老爷便都没让喊。他和大爷一块去给曾老太爷、老太爷及老太太请安,早膳也是在正房用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